高校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3-03-11李洁
李 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高校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切实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纷纷尝试以“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抓手,推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生根。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思政”这一提法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党中央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2]。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标志着“课程思政”的开展进入“普及化”阶段。
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指高校行业类课程教师针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嵌入到专业理论知识中去,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3]。
二、高校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针对大学生设计了“高校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情况”的调查问卷,选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航空学院、西京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考虑到了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等方面的合理分布,回收有效问卷844份,有效回收率为84.4%。此外,还对上述高校的3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各大高校纷纷积极响应,逐渐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路,大力开展课程思政[4]。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行业类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爱国、敬业、奉献,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未来中国的建设者[5]。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理论成果日益丰富,并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但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有待优化
自2018年开始,陕西省连续举办了四届“思政课大练兵”活动。这个活动中专门设置了“课程思政”组。参加比赛的教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彰显育人价值。但目前大多数行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较少明确地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使在教学目标中包含了道德目标,在具体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往往由于缺乏具体的、详细的指导,最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育人目的。部分行业类课程教师即使内心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却挖掘不出其中蕴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相对应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对行业类课程教师的访谈中,有6位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20%)认为首先要把行业类专业理论知识目标完成,受到学时安排紧张所限,没有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渗透;5位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6.7%)表示知道行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但是觉得这一目标并不是很具体、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按照预期设想执行;有5位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6.7%)根本没关注过教学目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教学理念不够科学
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作用,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是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前提。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实现价值观育人[6]。但部分高校对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和保障不到位。本次调查中,602名大学生(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71.3%)表示,学校还没有形成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统一认识,从整体来说,重视程度不够。有24位行业类课程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80%)表示自己曾经尝试过在部分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自己在主观上有这个意愿,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现实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思想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也并非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没有尽力去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有4名接受访谈的行业类课程新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3.3%)表示在教学中还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上,没有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识。
(三)教学过程存在缺失
在行业类课程课堂上仍有部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未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专注于专业理论知识本身。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全面、备课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与嵌入教学设计有待完善,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针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310名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6.7%)认为在行业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集中在讨论学习态度方面。342名大学生(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0.5%)认为行业类课程教师较少结合我国行业文化和历史。86名大学生(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0.2%)表示行业类课程教学中他们并不知晓教师针对某一问题的个人观点和想法。还有访谈教师谈到,目前在很多行业类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即便发现了一些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于课时紧张、教学计划安排等原因,也没有展开讲解,仅仅点到为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大学生有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点,而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和大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做法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教学内容有失完整
我国行业类课程的教材一般都是由行业类课程教师单独编写,缺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合作。教材的编写者往往单纯按照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编写,有些内容甚至照搬了权威专著或文章,比较注重知识的适用性,虽然考虑到了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但相对缺少思想性和教育性,也很少考虑到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要内容都是以介绍行业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为主,而对我国行业文化的介绍则偏少。对于大学生就业之后应该具备的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踏实勤劳、职业操守也较少涉及。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次访谈中,有12位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40%)表示行业类课程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欠缺,在使用时难以挖掘;有9位教师(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30%)提出能够找到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是得绞尽脑汁进行设计,才能嵌入到授课内容中。
三、高校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教师是践行者
高校行业类课程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主体和主要力量[7]。他们不仅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使命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身承担的育人使命,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探索和育人实践中,不仅要政治理论水平过硬,而且要专业综合素质突出。既要树立育人理念、饱含育人情怀,也要增强育人本领;既要勇于担当作为,又要发挥师德示范效应,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努力挖掘本行业领域和所担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贡献力量。
(二)教材是内容源泉
对于高校的教学活动来说,教材是重要的载体,也是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行业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行业先进文化、科技报国、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结协助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工匠精神、敬业精神、英模精神及其先进事迹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养料,在编写行业类课程教材时,应把这些元素充分吸收进去。例如,西安航空学院一直探索航空报国精神进课堂的方法路径,编写了《航空文化与课程思政——教师指导用书》《航空文化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经典案例》等,使大学生了解航空报国精神、航空文化,进而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践行航空报国精神,传播航空文化。
编者在编写行业类课程教材时,也应有前瞻性和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意识,不断优化并完善教材内容,彰显增强四个自信和政治认同的内容,彰显行业文化的育人特质,弘扬行业精神,也可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以其他字体或者排版方式,植入与之相关的、具有可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大学生自主学习使用。还可以以二维码的方式,建立一些视频资源的链接,大学生用手机扫码之后,就能够观看行业楷模人物、有代表性的事件等方面的视频。
(三)教学模式是依托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各类教学活动、教学比赛也越来越多。综观成功的课程思政课堂,不难发现教学模式是重要因素。行业类课程教师应积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情境体验式、小组项目化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巩固大学生行业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思维能力。行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具体可划分为课前知识储备、课中嵌入和课后延伸巩固三个阶段。在课前,教师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确定将要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并讨论的议题。比如,针对一些坠机事件,一些高校的飞行技术、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等专业的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发放了这一议题,并同时发送了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合理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启发的方式嵌入,也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嵌入,还可以采取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嵌入。还应重视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互动过程大致体现为三个环节:学生事先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其中一个小组进行展示融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询、点评和补充。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和展示进行点评,重点回应学生没讲清楚的地方或者大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在课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本堂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总结并评价,同时推荐延伸学习的资料,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帮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反思、巩固和内化,最终形成慎独的习惯。比如,航空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简要了解了顾诵芬院士为了解决飞机抖振问题,曾经瞒着家人三上云霄的事迹之后,可以在课后给大学生推荐顾诵芬院士的事迹介绍,使大学生更好地领会航空报国精神。
(四)实践活动是有益补充
拓展行业类课程实践第二课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注重挖掘课外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大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更具实效性。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补充作用,意义深远。课后第二课堂的延伸拓展,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如西安航空学院航空类专业学生组织了“纪念中国航空工业成立71周年”晒海报活动、参观校内航空文化博物馆活动等。西安航空学院航空类专业学生,在暑期组建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航空文化实践队,深入陕西西安临潼、汉中勉县等地进行航空文化宣传。为了这次实践活动,他们在《航空发动机》等课程教师的指导下,事先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小组反复讨论、定夺之后,确定了讲稿,并制作了PPT。从课程的切入点到提问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好评。学生自身也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本行业的文化,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行业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行业类课程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微课、慕课、学习通、APP等网络教学资源。QQ、微信等社交软件是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工具。与传统大学生更加注重师道尊严相区别,0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希望与教师之间像朋友一样,借助于社交软件,随时交流思想和互相问候,并且喜欢使用表情包。2021年年底2022年年初,西安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高校大学生也都处于封闭隔离状态,很多行业类课程教师利用腾讯课堂为大学生直播行业精神讲座,利用学习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嵌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资源,在讨论区、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大学生的自媒体平台上收集到了他们思想上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他们推荐了阅读资料和书籍。还有一些教师与情绪低落的大学生进行谈心,鼓励他们正确、乐观地面对疫情期间的生活变化,做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学生的心理得到了疏导,情绪也趋向平和。网络交流还具有时间地点相对灵活的优势,行业类课程教师能够更加自主地发挥育人作用,可以借助行业内的时事新闻热点问题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分享行业内励志的奋斗故事,引起大学生共鸣,可以用个人人格魅力感染大学生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践行行业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此外,高校行业类课程要落实好课程思政的有关要求,必须统筹规划,学校各有关部门围绕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充分保障。为行业类课程一线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学习机会,使广大一线教师吃透政策,有的放矢。在经费、制度和环境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切实提升行业类课程思政改革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