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典舞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

2023-03-10张馨心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舞蹈

张馨心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传统武术、杂技、戏曲的身法动作,结合传统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演奏乐器,创作出具有丰富古典文化内涵和多种艺术造型的舞蹈剧目,从而实现古典舞舞者身韵、身法和表演技巧的完美呈现。中国古典舞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立足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技能技巧教程》等教材内容,收集与整合课内外思想政治元素,运用校园门户网站、慕课(MOOC)、微课、微信公众号、微博、虚拟现实(VR)等网络平台和手段,创设中国古典舞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开展课外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促进中国古典舞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舞蹈艺术人才。

一、中国古典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

“课程思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背景下,在中国古典舞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以下几方面先天优势:

(一)课程内涵与思政理念相契合

中国古典舞课程“阴阳相合”“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审美内涵,与思想政治课程“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为古典舞“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素材的支撑。[1]中国古典舞课程中追求“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综合性教学目标,这里“神”不仅仅指舞者在古典舞身形、身法动作表演中的“神韵”,更是指古典舞表演所遵从的思想纲领。古典舞除了“闪、转、腾、挪”的身形动作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和效果,其蕴含的“天人和合”“虚实相生”“仁德和谐”等理念,与“课程思政”中的德育、美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相结合,也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政治理念。

(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

当前中国古典舞课程涵盖了汉唐舞蹈、敦煌舞蹈、昆曲艺术、舞蹈身韵等四方面内容,在《黄河》《洛神》《丝路花雨》《秦俑魂》《木兰归》的经典剧目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古典舞教学元素、身法和韵律实践方向。高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火炬,将古典舞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相融合,加强舞蹈身形动作、表演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展开“敦煌彩塑”“飞天”“黄河”“秦俑”“木兰”意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使中国古典舞文化、古典舞剧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成为时代主流思政价值观念的传播渠道,提升古典舞课程的文化审美与教育效果。[2]

二、中国古典舞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要求

中国古典舞艺术课是以肢体表达为媒介、结合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设置的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引领、情感感染作用。将思政元素引入古典舞教学中,可通过舞蹈肢体动作情感的展示与讲解,引导学生参与到舞蹈肢体动作训练和审美感悟之中,同时结合古典舞课程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思想价值观念,向学生传达舞蹈知识与身韵学习的“大思政”理念,帮助其在舞蹈课程内容挖掘、舞蹈表演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真正落实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有助于创新中国古典舞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及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改进中加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3]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组织设置中国古典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案,可转变教师原有的以古典舞教材为主、专业知识为主的课程教学理念,增进与提升古典舞教学的政治导向性。同时利用校园门户网站、慕课、微课、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手段,将创新与完善古典舞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展示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机会,形成古典舞蹈外在审美教育、思想内涵教育的价值引领。

三、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困境问题

(一)古典舞课程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高校古典舞的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着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施质量。从当下高校中国古典舞课程的教学规划来看,多数教师仍缺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通常根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训》等教材大纲的要求,设置每单元和每节课的舞蹈教育内容,更注重舞蹈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身韵身法技能训练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舞蹈课“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4]这一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现实状况,能够反映出教师古典舞课程教学理念的偏差和问题,其没有意识到古典舞与人的审美观念、思想价值理念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正确把握与实施古典舞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古典舞课程缺乏融合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落后

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脱节问题,是“课程思政”视域下古典舞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高校古典舞课程更多以“画圆”的身韵、身法姿态教育为主,舞蹈教师设置的舞蹈基础理论、文化审美教学课较多,而剧目训练、实践指导课较少,与思政内容相关的教学课时则更加少。如中国传统敦煌古典舞蹈的课程教学,教师通常围绕《天竺乐》《霓裳羽衣舞》等剧目,讲解魏晋南北朝、唐朝以来的“飞天”“敦煌彩塑”“丝路花雨”艺术形象,更多传达的是敦煌舞蹈的佛文化和飞天文化,很少融入其他思政元素。

其次,部分高校古典舞课程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校园网站、慕课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不高,缺少PPT 展示、在线视频演示、师生线上交互的教学环节,也很少与校外企业、舞蹈院团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出课外实践训练、舞蹈表演活动,导致古典舞课程本身的价值导向不足。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将教材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得过于生硬,把“课程思政”当作任务来应付,仅仅在舞蹈文化审美教育中稍稍提及,以致形成程式化的、“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模式,难以在古典舞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古典舞课程的思政交互实践和综合教学评价不足

一方面,多数高校古典舞课程的教学仍未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教师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目标,过度关注学生舞蹈专业考试、舞蹈表演实践的考试成绩,将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重要指标,而缺少了对学生的思政方面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以古典舞剧目为案例的课程教学,依旧存在着舞蹈教师、学生间的思想政治互动不到位的问题,古典舞课堂缺乏有关思政主题的沉浸式联动,课下古典舞剧目表演实践的师生互动较少,使古典舞的课程思政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难以发挥古典舞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协同育人的功效。

四、中国古典舞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中国古典舞蹈课“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在古典舞蹈教学与思政理论的融合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立舞蹈教师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古典舞蹈中蕴含的文化理念、东方意韵和美学精神,与新时代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形成融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价值内涵。

如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身法的基础理论、动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和谐、适度、圆融”的舞蹈文化审美,展开有关“天下为公行大道”“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思想政治理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古典舞身韵表达的“圆”,即为“中庸和合、兼容并包”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此为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理念建设。[5]

(二)创新古典舞“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政”融合性教学内容设置和古典舞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升古典舞蹈课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古典舞课程思政的实施,须在整合古典舞教材理论知识、古代舞蹈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聘请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教师,结合不同古典舞剧目表演的舞蹈形态、神韵、律动,融入与舞蹈文化审美教育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如对于《黄河》《丝路花雨》《秦俑魂》《木兰归》等古典舞剧目的教学,可充分挖掘古典舞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将舞蹈文化审美内涵、“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相结合,培养与坚定学生的思想政治信仰、文化自信心。[6]

古典舞课程“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包括校园门户网站、慕课(MOOC)、微课、微信公众号、虚拟现实(VR)等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并由古典舞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有助于古典舞“课程思政”以美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目标的达成。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有关古典舞的问题情境、思想政治主题,在网络平台开展PPT 课件、视频内容的演示教学,或者与校外思政教育基地联合,设置古典舞蹈“下基层”、文化精神主题展览、辩论赛或讲座等活动,加强以学生政治理念、文化审美观念为主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古典舞身形动作的学习过程中,由表及里、由象及意地完成自身政治信仰、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

(三)优化与完善古典舞课程的思想政治交互、教学评价

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政”教学的师生交互实践,以及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全面教学评价,对古典舞蹈课的教师指导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新时代古典舞课程教学的师生问题交互,须从古典舞剧目作品的交互探究出发,做好古典舞思想政治主题的教育,如以《文成公主》《丝绸之路》等古典舞作品为例,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家国情怀内容,传达“爱国主义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观念。此外,建立古典舞课前、课堂及课后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教师古典舞教学、学生思政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全面性评价,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古典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成效。

五、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舞蹈身韵、身法动作的“阴阳相合”“外圆内方”审美,以圆线运动的舞姿为标准动作,以手眼动态变化传达表演者神韵,展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观念。新时代古典舞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可采用构建课程思政理念、整合课内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深化师生思政交互、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等策略,来提升中国古典舞课程育人的成效。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