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消费观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启示

2023-03-10

邓小平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选陈云人民出版社

郭 乾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长期领导财经工作,参与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和主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9 页。消费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消费水平的提升是民生福祉增进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直接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陈云根据党的工作要求和客观实际变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始终重视并发挥消费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在知网上进行查询后发现,学界对陈云消费观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章不多①顾应文:《陈云同志的生产和消费理论》,《宁波师院学报》1986 年第2 期;尹世杰:《略论陈云的消费思想》,《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 年第3 期。,即使有部分学者围绕陈云消费观展开研究,却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②徐雪晴:《1984 年前后关于奖金不封顶的讨论——以陈云为中心》,《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 年第3 期;孙钦梅:《论陈云节约思想的内涵及时代意义》,《邓小平研究》2020 年第3期;牛建立:《陈云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党的文献》2022 年第5 期。。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党的工作重点,梳理和分析陈云的相关著作,探讨陈云消费观的主要内涵,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圭臬,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消费发展提供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陈云消费观的主要内涵

陈云消费观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陈云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他结合时代背景与客观实际,准确把握与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贯坚持和强调全社会要充分发扬节约消费的优良传统。

(一)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陈云在其70 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陈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一直保持朴素公仆的本色。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精神。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陈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③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8 页。陈云曾明确提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④《陈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80 页。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强调党为人民谋福利的责任与义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强调改善人民生活,重视人民群众实际问题。1933 年,他在《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一文中指出:“在职工运动中,忽视工人经济斗争,忽视改善工人生活的右的错误倾向,和妨碍苏区经济发展的‘左’的错误倾向,都是与党在苏维埃运动中正确的路线不能并立的。”①《陈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1 页。1939 年,他在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有许多实际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②《陈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72 页。陈云强调改善民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改善群众生活和发动群众运动的密切联系,主张改善民生是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决反对为建设而建设的做法,强调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民需要。1957 年,他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先保证生产、后供应基建这种排队的必要,主要是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人民生活的需要,避免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挤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③《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53 页。陈云主张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1985 年,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④《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50 页。。这既与他过去重视满足人民消费需要的原则一脉相承,又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时俱进的发展。

2.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帝国主义封锁以及抗战以来使人民深受其苦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遭遇很大障碍。陈云领导下的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推动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我国一年内连续打赢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通货膨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物价逐步稳定,财政状况基本好转,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1950 年10 月,在总结新中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状况时,陈云提出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能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这个政府不是别的政府,是一个以共产党人为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⑤《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172 页。

陈云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953 年,他针对如何改善副食品的产销情况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今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营商业除继续重视粮、布、主要百货外,对城市副食品的经营要有计划地管起来。”⑥《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27 页。1956 年8 月,陈云在谈到工商业改造的组织形式问题时指出:“办工业、办商业、办手工业,都要为消费者服务,为消费者打算,为消费者便利着想。”⑦《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99 页。他提出要解决购销关系、价格政策、组织形式、市场管理、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以搞活市场,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①《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99-101 页。

3.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践过程中,陈云主张优先保障战争需要,强调通过艰苦斗争、自给自足来克服经济困难。1949 年12 月,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所有今年的和明年的政府财政困难,都必然成为人民的困难和负担。但是,这个困难是胜利中的困难,这个负担是有报偿的负担。只有解放了全国,全部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结束战争之后,这个负担才能开始解除,并且使全国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②《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7 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商业工作天天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管吃、穿、用,管油、盐、柴、米。不要看不起这些,这是人民的大事”③《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3 页。。1957 年,陈云提出要着力解决蔬菜和其他副食品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④《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64 页。。他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⑤“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指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因此,这种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决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参见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494-495 页。的观点,强调要搞好工商业发展,稳定人民经济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的消费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⑥《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第212 页。在重新主持中央财经工作后,陈云反复强调我们搞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①《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80 页。。针对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陈云指出:“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也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②《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54 页。换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协调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陈云结合时代背景与客观实际,对于如何处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1. 强调发展生产和消费自给以保障革命斗争需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建设革命根据地,发动军民开展土地革命和进行大生产运动,实施灵活多样的消费自给政策,以最大程度保障革命战争的需要,但也因此很多时候军民基本消费需要维持在极低水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1944年陈云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以发展生产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与国民党当局以加重老百姓负担来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是一个明显的对照。前者达到丰衣足食,后者弄得民穷财尽。这两种办法谁好谁坏,何去何从,中国人民自然看得清楚。”③《陈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82-283 页。

陈云多次提出要适当削减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投资以优先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1949 年8 月,他提出:“目前全国财政经济在困难中,尤其是南线更困难。这是胜利中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要靠军事上的彻底胜利。”④《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 页。1949 年12月,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政府正努力整理税收,增加收入,并且决定在政府机关和部队中厉行节约,增加生产。”⑤《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5 页。1950 年,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阐述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时,规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和收缩。”⑥《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16 页。

2. 主张综合平衡来服务经济建设和保证民生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考验,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暴露出的我国与他国在工业实力上的差距,党迫切期望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巩固新生政权,实行了“重积累、轻消费”、“先生产、后生活”的消费抑制政策。这一政策一方面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快速建立,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居民消费发展陷入停滞。

陈云主张保持综合平衡以服务经济建设和保证民生需要。早在1949 年1 月,他就在沈阳工人代表大会上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人人有吃有穿,而且要吃的较好,穿的较好。我们现在的生活还差得很远,要达到比较高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①《陈云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83-384 页。陈云一直主张国家基本建设要先保证生活资料生产,再保证生产资料生产。1956 年11 月,他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②《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9 页。1957 年1 月,在系统总结过去处理生产与消费的经验教训后,陈云提出了“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③《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52 页。的综合平衡发展理论。

“大跃进”时期,由于急功冒进扩大基本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人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1961 年1 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10 月-1966 年5 月)》第36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2 页。。1962 年,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提出:“满足了当年生产方面的需要,再搞基本建设。有多大余力,就搞多少基本建设。”⑤《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10 页。他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采取促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调整基本建设指标、压缩城市人口、回笼货币等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得以逐步恢复并实现稳定发展。

3. 倡导改善人民生活和进行生产建设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实行消费抑制政策,客观上隔离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及供给条件的改善,客观上创造了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⑥谭顺、郭乾:《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百年变迁:轨迹、动因与逻辑》,《社会科学研究》2022 年第4 期。随着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城乡农产品集贸市场、扩大企业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同时在国家降低积累率政策推动下,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提高。

20 世纪80 年代初,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但却因未建立起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导致多发、滥发奖金现象屡见不鲜。“1978 年发放的奖金总额为10.8 亿元;1984 年达到185.8 亿元,增长了16.2 倍,超过了工资总额的增长。”⑦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第144 页。1981 年9月,陈云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针对这一现象指出,“要算一算,一年增加多少收入,并从全局来合理分配”,既要吃饭,又要建设,“不建设,经济搞不上去,日子就这样过去了,那就会像小平同志讲的,我们在台上的人都要下台”。①《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489 页。1982 年,他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可以改善,但“改善的幅度要很好研究”②《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09 页。。换言之,改善人民生活需要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但改善的程度必须要遵循具体国情与客观实际。

陈云倡导改善人民生活和进行生产建设的有机统一。1981 年,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则界限,即“只有这么多钱,不能提高太多,必须做到一能吃饭、二能建设”③《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06 页。。1988 年他再次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幅度,不能过高、过快。”④《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67 页。由此可见,陈云主张在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生活水平的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式过程,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切忌急于求成、盲目求快,要在保障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消费水平。

(三)充分发扬节约消费的优良传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公职人员,陈云都严格要求,并号召全社会注重勤俭节约。

1. 号召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陈云出身贫寒,年少时艰难的成长环境使他养成了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作风。陈云不只坚持朴素生活并身体力行,更是号召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一方面,他要求公职人员坚决杜绝浪费,保持艰苦奋斗精神。1944 年12 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陈云就强调财经部门的人员要注意节省开支,减少浪费,批钱用钱要紧一点。⑤《陈云文集》第1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426 页。1950 年他在为政务院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所有国家工厂和企业,除规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质与量外,必须实行原料消耗的定额制度,铲除囤积材料的浪费行为。一切国营经济部门,均须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保护机器资材,建立保管制度,严惩贪污浪费人员。”⑥《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65 页。另一方面,陈云强调“应该在全体人民中间提倡生活上的节约”⑦《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33 页。,保护人民财产不被浪费。1952 年,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三反”“五反”不是向工商界打什么主意,而是为了使人民的钱不被浪费,要用到急需的地方。①《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380 页。

2. 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党开展了旨在克服经济困难、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积累建设资金的全国性、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前后共持续了17 年,这期间中共中央先后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领导发动了5 次增产节约运动。②李志英:《增产节约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其双面相——基于工业生产领域的考察(1949-1966)》,《晋阳学刊》2017 年第2 期。

陈云不仅积极响应中央增产节约的号召,更是在理论层面对增产节约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陈云阐述了增产节约运动的积极意义。他认为,增产节约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③《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163 页。,对完成经济计划、积累建设基金和恢复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增加后备力量,节约财力,就成为保证计划实现的重要条件。完成并且超过工农业生产指标,是增加收入的主要方法。同时,广泛地开展反对浪费运动,又可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④《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29 页。其次,陈云分析了造成浪费的各种错误想法。他详细批驳了“宽打窄用”、“建设经验不够,工作经验不够,浪费一点不可避免”、“把浪费的事情一件一件孤立起来看”等错误想法,认为“纠正这些错误想法是开展节约运动的条件”。⑤《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30-631 页。最后,陈云提出了增产节约运动的具体途径。一是要在全国农业、一切工业部门、一切运输业、商业部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妥善安排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省市的基本建设工作;二是要精简机构,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用,提倡全国人民的节约和储蓄运动⑥《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165-168 页。;三是要努力克服基本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节约,只图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⑦《陈云年谱(修订版)》(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年,第612 页。。

3. 要求工作人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陈云十分注重财经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与业务能力,要求他们精于业务、注重节约。1944 年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主张建立先审核后支付的制度,不能“先斩后奏”。⑧《陈云年谱(修订版)》(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年,第464 页。解放战争时期,陈云主持东北财经工作,领导接收沈阳,“尽心竭力地解决东北财经工作问题,为东北解放区有序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⑨朱佳木:《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党的文献》2021 年第5 期。。针对当时东北解放区存在的浪费问题,他对财经工作人员提出要求:“要有高度的自觉性,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旧的经验不能应付。”①《陈云文集》第1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43 页。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更加重视财经人员的工作,提出要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以规范其行为。1950 年2 月,他在全国财政会议上对财经工作人员提出要求:“不应该只是不贪污的问题,那是旧社会的标准。我们的标准,不但是不能贪污,而且是不能浪费,就是说,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②《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61-62 页。同年,陈云为政务院起草的《关于决算制度、预算审核、投资的施工计划和货币管理的决定》正式执行。正如他所说的:“此项规定之所以必要,不仅为了使国家在现金运用的迟早上,力求合理,更主要的是为了减少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浪费。”③《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22 页。为了防止和减少贪污、浪费的现象,陈云主张建立会计制度、报告制度、检查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④《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76 页。

陈云不只要求财经工作人员厉行节约,也要求全体公务人员严守规章制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一直倡导要加强财政监督,要“严格地审查预算、贯彻财政制度、监督财政使用”⑤《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32 页。。这既能节约资金、杜绝浪费,还能有效遏制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同时,陈云要求公职人员严格节约行政费用,“认真提倡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的现象”⑥《陈云文集》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167 页。。陈云还主张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教育,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要坚决地刹歪风、正党风,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从精神文明建设上,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⑦《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47- 348 页。

二、陈云消费观的现实启示

陈云消费观是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与当代中国消费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当下我们如何更好地促进消费、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等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着力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更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的消费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关乎国家政权能否持续稳定、社会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是否安定幸福。正如陈云在1962 年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①《陈云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10 页。重视解决人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质上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133 页。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等多方面的需要,通过多方面需要的满足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缩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者将会有更多时间来实现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消费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劳动者通过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既为下一个生产过程创造了消费需求,也创造出更多高素质生产者,推动社会再生产和生产力发展,促进全体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到消费新时代,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 年的12054 元增长到2021 年的24100 元,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6%和10.15%。同时,居民对医疗、教育、旅游、信息等服务型需求快速增长,2021 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4.2%。③《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 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210/t20221011_1889192.html。我国作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消费市场,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97 万亿元。④杜海涛等:《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人民日报》2023 年3 月16 日。我国消费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扩大内需和加快14 亿多人口的消费升级,以此形成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变革的良性互动。要不断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2 日。。这要求我们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夯实居民消费基础;又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还要改善社会消费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优化消费政策措施,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二)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陈云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实践要求,就如何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比如“综合平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等。这些提法对新发展阶段如何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具有深刻启示。扩大内需最早提出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强调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2015 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从供给侧方面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应对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变化,党中央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2018年党中央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22 年,第1221 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8 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变化、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积极推进这一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旨要求,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任务,坚持提升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坚持完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的保障制度。

(三)树立健康的主流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转型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炫耀性消费、成瘾性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侵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危害群众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消费元素与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结合,在全社会弘扬健康的主流消费观,以此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正确处理消费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之间的关系。消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方面,消费是潜在产品向现实产品转化的内在规定,使产品的价值得以对象化,将生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消费在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都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生产的内在动力。同时,消费还具有不可或缺的伦理价值,在满足人的消费需要时既要注重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人与他人、自然及社会的共同利益。

陈云曾告诫党员干部要“提高革命警惕,提高革命嗅觉”,“要严守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①《陈云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33 页。他还强调节约运动的全民性,指出“节约运动必须是全民的运动”②《陈云文集》第2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632 页。。党员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要牢牢把握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头雁”作用并有效带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要通过制度约束、治腐惩贪、党风廉政教育等多重手段综合施策,不断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综合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44-45 页。这里首次提出“勤俭节约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培育勤俭节约精神的舆论宣传导向,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不断推动勤俭节约精神的落实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选陈云人民出版社
画与理
画与理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画与理
My plan for new term
画与理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抉择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