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研究的启示
2023-03-10吴晓静
吴晓静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战略智慧和兵法竞争策略的集大成之作。如今,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这部从顶层逻辑揭示战争基本原理的经典智慧之作,也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一套既实用又理智的实战策略。本文从《孙子兵法》的“五事”和“七计”入手,系统阐述了企业战略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以“善战者”的战略选择为例,集中展示了企业战略研究中的诸多思路和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战略”一词意为“为将之道”,最早来源于军事实践活动,是指对战争全局筹划的谋略。英文的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含义就是将军。由此可见,东方和西方对于“战略”有着不谋而合的共识,都认为“战略”源于军事,是指挥战争全局的计谋。
翻阅古今中外的军事典籍,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堪称兵家之经典。古代战略家、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读《孙子兵法》就曾有“观诸兵书,无出孙武”的赞誉。中国人民的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也曾将《孙子兵法》作为枕边书,汲取其战略思想。《孙子兵法》虽然诞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却以其精辟缜密的文字总结出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等战略谋划,闪耀着我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光芒,也为如今的企业战略制定与规划实施提供了精炼实用的有益指导。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孙子兵法》始计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战略谋划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
1.“国之大事”体现了战略管理的全局性。战略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全局性的指导思想,是谋划组织发展的总体行动。
2.“死生之地”体现了战略管理的竞争性和风险性。从本质上看,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必然带来优胜劣汰与生死竞争,战略必须带有竞争性才能增加组织获胜的把握。
3.“存亡之道”体现了战略管理的长远性。战略制定往往是谋求组织的长远发展,是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行动指南,其着眼点不是眼前利益,而是长远利益,是为组织未来的前景卓有成效的指引。
二、企业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
孙武认为决定战争的胜负,要从组织的“五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五个方面互为依存、相辅相成,构成系统、缜密的战略管理思维。
(一)“道”——使命、愿景、价值观
“道”是首要因素,“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它是让上级与下级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通过明确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上下级可以同生死共患难,不畏惧任何危险。这与《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企业而言,“道”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清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它如同把组织聚合起来的黏合剂,是组织一致的共识,也是全体组织成员愿意全力以赴去奉献的目标和方向。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真正的“道”一定有具体的物质内涵。它不是企业管理者的一种自我期许,而是与企业每一名员工、下属,甚至与整个组织的核心利益高度一致。因此,真正的“道”绝不是自上而下压制下去的,而更多的是自下而上提炼上来的。
(二)“天”——宏观形势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里的天时,狭义来讲包括阴晴变化、四季时节和昼夜交替。广义来讲,主要指宏观的时运形势。对当今企业而言,就是我们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的理解,尤其对反映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的指标的敏感性分析。面对全球通胀、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局势,国家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次录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当我们理解并认同时运,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那么组织的发展“无须扬鞭自奋蹄”。在当今成熟的5G应用趋势下,通信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网络本身,也不仅仅是用户体验,更是企业、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再造,这也充分地体现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
(三)“地”——市场环境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气势恢宏的雄伟建筑,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一道道高大坚固、连绵不绝的长垣,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孙子兵法》中“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就从行程远近、攻守险易、战场广狭、地势优劣等方面描述了地形的重要性。的确,好的将军一定是巧妙利用了地形,而失败的战争往往是错误地判断了地形。三国中蜀国痛失街亭后,也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终导致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企业所处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就可以看作是商场中的地形。对于企业而言,基于市场特征、市场驱动因素和市场吸引力的市场环境分析,可以为公司战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是我们科学制定战略决策的前提。
(四)“將”——战略领导力
领导力与组织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常常被列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领导者,究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孙子兵法》就给出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定义。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对此也曾有“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的诠释。“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同时具备这五种品格,又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加以运用,就能展现出有效的战略领导力,这也是保证组织取胜的重要优势来源。
(五)“法”——战略制度体系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在古代军事管理中,主要指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主要指组织设置、制度体系、权限流程的制定和管理。以实现企业战略落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全面协同的战略管控体系建设为主线,企业战略制度体系就是运用顶层设计规范战略管控程序,科学设定战略评估标准,开发战略评估工具和手段,建立战略评估资源支持,将战略管理理念寓于软性的企业文化之中,从而提高组织协同能力和运转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机遇识别和抗风险能力。
在以上“五事”的基础上,孙武又演绎出“七计”。“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孰”即比较、对标,它分别从政治清明、将帅能力、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有素、赏罚公正等七个方面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这种多维度的竞争优势分析,其实就是我们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往往具备清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企业领导者在引领业务发展方面具备独到的见解和能力,在纷繁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下能够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同时注重产品装备升级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在较为完善的组织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下,企业员工也有较高的执行力和业务素养,赢得了很好的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值。
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选择
(一)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们往往赞赏“百战百胜”的将军,但在孙武看来,“百战百胜”并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他在谋攻篇写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争只是手段之一,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减少消耗的同时赢得胜利,创造更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环境。在行业竞争中,赢了短期,而输掉了长远,赢了局部,而输掉了全局,都不是企业想得到的结果。
竞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那如何进行战略决策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中更好的格局呢?孙武又讲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也就是说,能够谋略制胜是上策,其次用以外交制胜,再次用以武力制胜,最下策就是进攻对方城池。因此,不论古代还是现代,武力并不是处理争端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运用适当的政治和外交手段,运用双赢的谈判、并购、联盟和整合资源等方式,在更高层次去竞争,巧妙利用对方的状态而为我所用,从而占据战略主动,将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对抗转变为全胜的智慧。
(二)先胜——“立于不败之地”
孙武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双方实力的不同,对战争胜负的重大影响。他在军形篇讲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因此,他主张在军事行动中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积极寻找敌人的破绽,最后抓住机会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围棋中有一句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指的是围棋对局中先占角部,然后拆边,最后才向中腹进展的对弈策略。这种策略实际上就是在对局中,先占有根据地,保证自身实力,不打无把握之战。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曾国藩在与太平军对战时,就以“结硬寨,打呆仗”的稳扎稳打路线,建设深沟高垒,以逸待劳,见机行事,择机而动,在稳慎中求得了胜利。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称道那些挽救危机的人,但真正值得赞赏的却是那些在无形之中避免危机的人。真正的高手,往往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而他们总是在无形之中把问题都提前解决了。在如今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要想方设法做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积累将业务根基和基本面做扎实,这样才能在竞争出击之前首先有了必胜的把握。
(三)主胜——“致人而不致于人”
在笔者看来,贯穿整部《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虚实篇中的“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往往是随着战场格局的变化相互转化,只有时刻掌握战略主动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是始终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在攻防和虚实的战略选择中,总是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争取主动,在兵力部署、战场选择甚至作战士气等方面引导敌人进入我方的节奏,牢牢掌控战场局势。
审时度势赢得战略主动更是企业在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化解不可预见风险时的制胜之道。在洞悉市场规律和剖析市场格局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科学谋划业务布局,积极争取战略主动,适时构建相对灵活的组织形态和决策机制,充分打通内外部的信息壁垒,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业务迭代,从而实现客户产品双升级。
(四)优胜——“胜兵若以镒称铢”
在战场上,最重要而最简单的准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孙武在军形篇讲到“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镒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等于24铢,而一镒等于24两,相当于铢的576倍。这就是说,战胜方相较于战败方,总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就好像镒和铢的差别这么明显。在《毛泽东选集》中也曾多次提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策略。
在商業竞争中,企业的资源和组织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业务点多面广、战线过长往往会分散决策者的精力,间接侵蚀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科学合理地谋划战略资源,将有限的资源聚集起来,以获得局部的绝对优势,从而放大资源的效能。集中优势兵力,体现在品牌的聚焦上,是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度;体现在定位的聚焦上,是始终清晰的产品价值和理念;体现在产品的聚焦上,是突围市场的核心产品盈利能力;体现在市场的聚焦上,是打造特定市场的光环效应。
博大精深的战略思维,使得《孙子兵法》早已超越了一般兵书的范畴,将它当成一部启示企业管理、指引业务发展的策略宝典来读也未尝不可。在商业竞争中,企业自身实力是客观存在的,难以在短时期大幅提升,但是战略思维却可以在短时期内进行习得和运用。通过不断学习和有效运用战略思维,可以放大企业实力的效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获得企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