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背景下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2023-03-09王莹莹
李 哲,王莹莹,杨 光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021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幼儿体育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是新时期体育教育一体化催生的新兴教师群体。打造一支综合素养深厚、保教能力突出、体育水平扎实的幼儿体育师资队伍,不仅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体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系统推进幼儿体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因此,本研究基于新时代“强师”背景,对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蕴、困境和策略展开理论探析,冀以为幼儿体育事业造就高水平、高质量师资提供有益借鉴。
1 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意蕴
1.1 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的内涵
幼儿体育教师是指在幼儿园中专门从事学龄前儿童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1]。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相比,幼儿体育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综合,即在具备体育教学基本素养之余,还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幼儿保教活动的规律以及幼儿体育与教育实践融合的能力等。深究其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动作形成过程以及认知构建特征的起始性与生成性,决定了幼儿阶段的体育并非中小学体育的“简版”或者“缩影”,而是各种合乎幼儿认知方式与接受水平的并富有教育意义和引导价值的运动型游戏,但“游戏”一词的表达,绝非意味着幼儿体育更为简单、更好操作、更具通俗性,而是需要以葆有天性、尊重个性、发展社会性的理念,以保育、教育、体育相融通的方式,实现幼儿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言以蔽之,幼儿体育教师的高素质是“道德、知识、能力、情意”综合统一的高素质,专业化是“善保教、擅体育”双重素养的专业化。
1.2 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拥有人民满意的教师,幼儿体育当是如此。做好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对幼儿体育质量的提升,抑或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促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文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以,做好幼儿的体育工作不仅决定着学前教育均衡推进的任务完成,更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实现。而要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其根本关键点在于“优保”“知体”“善育”的幼儿体育教师人员力量。因为,作为生命伊始的幼儿,尚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是“未完成”“未成熟”的特殊存在,其个体生活仍更多地受制于、服从于、自洽于其内在的天然秉性,也就使得幼儿的自主意识、自控能力与行为习惯十分薄弱,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难以独立自主完成,更大程度地需要依靠幼儿体育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针对协助予以实现。进一步讲,作为幼儿体育活动践行者的幼儿体育教师,其素养和能力的全面与否,又将直接关涉到幼儿体育实施与开展的成效。其是由于,包括体育课程构建、健康计划制定、体育咨询服务、个性化体育方案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幼儿体育活动,不仅需要幼儿体育教师厚植学前教育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具备体育与健康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还需幼儿体育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创设、组织、实施、评价等游刃有余。所以,要办好学前教育,提升幼儿体育质量,真正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既是基本前提,同是题中之义。
2 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2.1 政策导向不够明确,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制高点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路线而制定的行动根据与准则,具有规划、引导、调整等作用[2]。2010年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指导其各项工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条例,其中《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本的印发使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夯实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但是,幼儿体育教师虽为幼儿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却因所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质对专业能力和素养有着更加严格的综合性要求,即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懂体育教育教学,还需要懂学前教育规律。
而截止目前,国务院、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等机构并未出台过专门性、指向性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法令条文,仅是在所颁发的其他有关学前教育、体育的政策法规中偶有提及相关指导意见,在引领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人才建设的政策导向上略显不足[3]。在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体育和教育两个管理部门如何分工?教育部内部教师工作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基础教育司三个司局如何协调?幼儿体育师资培养、选拔、培训、监督等工作如何有序开展?一系列问题未能得到必要的安排和回答。例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中并没有幼儿园体育这一考试科目,所颁发的证书中也缺少幼儿园体育教师这一类别,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仅有“游戏活动的指导”和“掌握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两块内容与幼儿园体育能够产生一定关联,但并不能精准地考察出职业申请人员对幼儿体育的理解力与掌握度。
2.2 社会认同存在偏见,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欠立足点
1985年,我国政府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意味着广大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贡献得到了高度认可,彰显了教师在全社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围绕“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等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唯上、唯书”思维的冲击,一直以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就表现不足,使得体育教育未得到应有的位置,体育教师也未获得应有的重视[4]。即使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号召之下,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其他主科教师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幼儿体育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的一员,也是体育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二者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关”问题在其身上如出一辙,甚至更为严重。局限于现有论证的不足,可以从幼儿教师和体育教师的整体境况延展窥探。伴随幼儿体育的不断升温,幼儿体育教师相关议题虽已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和探讨,但在更多社会民众的心中,“大高初小幼”教师能力存在着“等级差异”,而幼儿教师常被至于梯级队伍的最底层[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始终被倡导,但体育却常排列在五育时序的末流端[6],二者的“复合体”—幼儿体育教师,其社会认同程度可想而知。甚至出现过这样的言论:幼儿体育教师有存在的必要吗?幼儿体育教师不需要专业素养吧?会喊口令、会整队伍、动得起来、玩的开心不就可以轻松胜任吗?加之,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仍处于待完善阶段,地域间、城乡间、民公间幼儿园在办园理念和经费投入上依旧差距显然[7],这使得幼儿体育教师俨然成为当前教师群体中重视程度不足、社会地位偏低、职业声望不高的一群可有可无的“幼儿保姆”。
2.3 培养体系有待完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失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活水平和方式的迭换转变下,物质文化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广泛美好生活的唯一需要,教育且高质量的教育日渐成为追求的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生动诠释出教师教育体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意义。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教师专业教育质量,才能实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目标。
综观现况,我国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体育院校(广州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体育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方向,其注重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与学前教育间联系较少,表现出体育教学能力突出,学前教育素养偏弱[8];二是普通高校(1095所本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此类注重学前知识的讲授与传达,具备深厚的学前教育功底,却因未经系统学习体育理论与技能,缺乏对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把握[9];三是高职高专(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幼儿体育专业,该专业既注重学生学前教育理论的培养,又关注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习得,是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但局限于开设时间短暂,成熟体系欠缺,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学分分配、教学进程等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10]。总之,上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幼儿体育师资培育上各具利弊,虽能一定程度缓解目前人才需求的紧迫局面,但在市场导向冲击之下幼儿体育教师人员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仍然相距甚远。
2.4 专业发展遭遇阻碍,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少持续点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师专业教育(由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完成的教师培养)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再持续不断地提升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过程[1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建立健全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健全培训课程标准。可见,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既是要做好师范教育与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还要动员每一位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国家每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我国学前教育多以民办幼儿园为主要形式。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园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追求办园效益最大化,管理者和教师的重心向经济角度倾斜,进入以预算、市场、效率为导向的企业模式,幼儿则由教育对象向收入支柱转变[12]。在幼儿园经营效益的经济带动下,学前教育中屡屡出现幼儿教师“以一代二”的不良现象(一名教师承担两门及以上的教学工作)[13]。此外,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考量,体育教师地位低、事务多、压力重是常态,在职业上的“特殊性”(体育被理解为副科)和在性别上的“优势性”(男性教师居多)常使其在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同时,承担着其他时段的临时性任务,成为了各种活动的主要劳动者,有限精力内工作的自主性、动力性与反思性急剧下降[14]。同时,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理解,幼儿体育教师专职化趋势正值发展期,各项体系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以前的研修培训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幼儿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故在多重矛盾得不到有效调和之下,导致幼儿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频繁滋生,在职成长和专业发展遭遇阻碍。
3 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策略
3.1 通过制度法规的建立健全,增强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引导力
人才培育的实践证明:完善的制度法规设计有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反之则会抑制人才发展,甚至埋没人才[15]。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真实地受到政治生态与政策体系的制约,提供详细规范的制度、法规和标准能够更好地将其导入合理化轨道。
具体措施为:第一,加强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组织法律、体育和学前教育届专家研究制定幼儿体育师资发展微观化、可视化与操作化政策,严格规范幼儿体育教师的准入资格、任用条件、培养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等,确保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具备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二,完善幼儿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结合纸笔测验、教案撰写和教学试讲等多元评价形式,对申请者的专业认同、保教素养、体育能力以及实践思维等进行综合性考察,同时针对非师范生身份的申请者,要求其出示国家认可的教师教育经历相关材料证明,以完善的教师资格准入认证制度认真把好幼儿体育教师“入口关”;第三,建立幼儿体育教师资格更新制度,以日本教师资格的十年更新措施为借鉴,以幼儿体育教师的岗位工作特性和能力属性为根据,补增重新申请与考核的定期注册机制,进而保障幼儿体育教师的持续性提升;第四,形成幼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中小学教师考评机制为参照,以学前教育要求和幼儿教师职业特征为依托,设制独立科学的幼儿体育教师考核标准与评价程序,从而增强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3.2 通过地位待遇的保障提升,凝聚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向心力
教师的身份、待遇与社会地位是影响教师队伍数量、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16],而幼儿体育教师的稳定和质量又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落脚点。
(1)在社会环境下,个体的身份认同总是与情景中的他人反馈相勾连,幼儿体育教师身份观的建构常常受到当代文化和舆情的浸染。即当幼儿家长和社会成员时以“保姆”等称呼幼儿体育教师时,其会将自身专业角色淡化,选择大众认同的职业定位,并将工作性质趋向简单化。此外,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这让本就社会声望不高的幼儿体育教师更是遭受社会舆论的挑战。所以,需要为幼儿体育教师建立专业身份和提高社会认同,加大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大众客观、科学地评价幼儿体育教师这一职业。一是要引导媒体宣传、报道相关政策,强化公众对幼儿体育教师重要性和专业性的认识;二是相关部门要做好信息传播的筛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恶意抹黑、虚假宣传的媒体及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三是把优秀一线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做成案例普及宣传,对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幼儿体育教师个体或群体展开赞颂和推介。
(2)当工资待遇与其付出努力成正比后幼儿体育教师才能增强对自身专业的认可程度。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要求: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民办教师工资待遇参照公办教师核算,并逐年提高学前教师工资待遇。所以,为保障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质和效,在加强社会地位的同时还要切实提升幼儿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一是国家适当上调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和财政力度,明确省市县区有关部门的责任,并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幼儿体育教师发展;二是建立幼儿体育教师津补贴机制,该办法在我国农村偏远教师中已有先例,起到了积极效果,在幼儿体育教师中亦可效仿,实现向薄弱环节倾斜;三是健全幼儿体育教师社会保障方案,公办园按时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普惠性民办园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保障各项福利待遇,非普惠性民办园应将聘用合同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确保合同条款正常执行。
3.3 通过培养机制的创新升级,激活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命力
专业教育是幼儿体育教师学前教育素养掌握、体育理论技能习得以及优质育人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幼儿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影响巨大。建设幼儿体育教师队伍需从培养的源头入手,以高素质、专业化为目标定位,创新形成体育、保育、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机制。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应明确定位于“高素质”“专业化”两项要求上。高素质是指幼儿体育教师道德、知识、能力、情意的综合统一,即:道德为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职业伦理内化为职业精神等;知识为扎实的体育知识、广博的学前理论、教与学的知识等;能力为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情意为矢志不移的教师意志、积极向上的教师情感、包容理解与无私奉献的人格品质等。专业化是指幼儿体育教师“善保教”和“擅体育”的合二为一,即:丰富的体育情怀和坚定的体育信仰,热爱体育事业、热爱幼儿;通晓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规律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专业能力;系统掌握幼儿保育、幼儿教育和体育的理论与技能,理解其本质,并形成引导、指导和教导的体育路径。
(2)合理规划培养布局。基于以上幼儿体育教师三种人才培养方式,认为应确立“一个重点、三个补充”的培养布局。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布局重点,在现有37所学校中开齐开全幼儿体育专业,充分发挥幼儿师专的独特办学优势;以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院校幼儿体育方向为布局补充,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针,凸显固有的特色,填补缺失的内容。例如,在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加强体育课程比重,强化学前毕业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扩展幼儿体育方向,利用师范院校的办学性质,让具有幼儿体育意愿的学生提升幼儿保育和教育能力;在专业体育院校建设幼儿体育专业,通过引进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师资人才,并与地域周边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幼儿保教素养。
(3)科学设置培养课程。幼儿体育教师培养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与领悟幼儿阶段的特性和规律,掌握幼儿体育、保育和教育的理论与技能。构建幼儿体育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兼顾好两个关系:既要考虑体育属性,又不能忽视教育属性;既要满足培养要求,又要立足实际情况。展开来看:课程目标包括幼儿体育的信念与责任,幼儿体育的知识与能力,幼儿体育的实践与体验等;课程设置包括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体育学科与术科,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幼儿园与小学,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并针对每个领域对应学习模块和科目以及最低限度的必修与选修学分要求。
3.4 通过职前职后的有机衔接,保证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力
缺失完善的专业发展体系是当前幼儿体育教师职业层次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幼儿体育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深层根源之一。为有效破解幼儿体育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难题,应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衔接。
(1)课程设置有机衔接。注重幼儿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课程的一体化构建,采用统筹的方式避免出现课程设置重复化。一是将在职教师培训经验开发成教学实践内容,打破职前课程与幼儿体育需求间的边界壁垒。二是以理念提升、知识更新和技能强化为职后课程构建重点,对体育学科知识、学前教育理论以及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邀请一线优秀幼儿体育教师莅临培养院校指导评价,与学生形成帮扶关系,实现双赢。四是定期组织开展职前职后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
(2)师资配置有机衔接。实现幼儿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人力资源互补与利用最大化,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共同体。一是将职后培训工作纳入到培养院校教师岗位职责,协同专业学生参与研修培训工作,助力终身学习习惯养成。二是组织专任教师定期深入到幼儿园开展体育教学田野调研,从不同幼儿园样本中收集真实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改进与优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关工作。三是各培养单位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介绍实践经验,通过现身说法、温情互动的方式搭建持续交流良性机制。
(3)实践实训有机衔接。加强幼儿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教育实践与职后培训教育研修间的配合,组织培养院校与研训机构、幼儿园实践基地和广大幼儿体育名师协同共建实践实训环境。一是建立职前培养“三习一训”(见习、研习、实习与实训)和“1+1+1”(培养院校教师、教研员、实习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实践实训内容。二是对职后幼儿体育教师采取“专家理论引领+现场情境操作+训后跟踪反思”的实践实训手段。
4 结 语
幼儿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在“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这一语境下,幼儿体育教师更是肩负着对幼儿立德、健体、铸魂、育人的责任使命。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擅长保教、体育扎实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不仅是幼儿体育的需要、师资建设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当然,必须认识到高素质专业化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幼儿园、教师等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将其总体目标与具体内容落地、落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