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2023-03-08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高质量人才

胡 蝶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1]。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观念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家相继出台“双一流”建设计划和“双万”建设计划,旨在以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起点和基础,夯实高等教育发展根基,促进高校、学科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的高质量发展。

艺术设计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展契机,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前沿市场,克服长期存在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高校需要在推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中迫切解决。因此,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对高校现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扫描和审视,进而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内外部规律出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对现有人才培养理念、模式、过程、师资和课程的更新、变革、调整、优化和升级,保持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精英性、高端性、应用性和社会性,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组成单元,与其他人才培养形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艺术教育的内在特点,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精英性、高端性、应用性和社会性。这些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形式人才培养的本质差别。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识别、把握和运用这些机遇,对于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层次和水平相当重要。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机遇

1.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外在发展机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外在发展机遇体现在,高质量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基本需求扩大。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发展将采取一个全新的模式,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阶段。在此阶段中,人民的物质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观和改善。伴随着人民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也会变得更加显性。当人们的消费层次和文化达到较高水准之后,便是对高端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如此一来,艺术设计人才的外在需求也会扩大,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可谓是极佳的外在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对社会的有效供给,是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2.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内在发展机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内在发展机遇体现在“双一流”和“双万”等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所带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内部培养的优化、质量提升的契机上。国家推动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将继“211”“985”建设发展工程之后撬动高校建设发展的巨大能量和资源,为部分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赢得更多的资源和投入,促进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行列。无论是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还是一流专业建设,作为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大概率会占据一些名额和指标。因此,高校应积极争取这些发展资源和投入,利用这些建设契机,真正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脱胎换骨、创新和改革,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内部培养的优化和高质量外部供给,进而形成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良性的循环和互动,不断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供给高质量、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属于艺术教育范畴,通过艺术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在服务社会中彰显美育,拓展美育教育服务空间,助力社会审美水平的提升;二是通过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助推艺术创作,创作反映时代发展、人民心声,体现艺术审美的规律、艺术语言的文艺作品,发展美育事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抓行业发展新机遇,重视人才的能力提升,在契合时代需求的同时切实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2.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精英性、高端性、应用性和社会性。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在于精英性、高端性、应用性和社会性。精英性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最为突出的特点,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精英性仍然是其重要特点。与普通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在于培养能够引领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或者在艺术设计领域产生影响力的精英人才,而不是仅仅从事复制、转述、转手的基础艺术设计工作者。

高端性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另一个突出特点。艺术的高端性本质决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端性。这种高端性体现在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师资、课程和资源等层面,相较于其他普通学科专业而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经济投入的要求也更高,也影响着其人才培养的高端性特征。但是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有走向平庸的取向,这一点与其高端性相背离。

应用性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时代新特点。艺术设计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艺术设计理念、经验能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和需求,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社会性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本质特点。我们所倡导的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语境中的艺术设计创作,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也是社会语境中的艺术设计人才;离开了社会,艺术设计就失去了发展根基。因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必须具有社会性,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需求。这也是教育范畴中需求分析理论决定的,霍德利的“需求分析三角”理论,强调教师、学生及企业三方主体的觉察需求,表明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层面的相关主体挂钩,尤其是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而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需强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保持社会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

中央分隔带为防撞墩,宽度0.5 m。喷洒装置如图11所示。由于装置下边缘距路面高度为40cm,一旦车辆与防撞墩碰撞,根据防撞墩“凸字形”的设计原理,车辆碰撞凸型部位后会被弹回,一般不会直接与喷洒装置产生碰撞,因此,安装方案是可行的。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发展机遇,这将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市场保障和专业支持。但是,通过对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实进行扫描和审视发现,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科学、合理、正确的培养理念是确保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关键。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定位相比,目前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基本落后于校内人才培养的改革节奏,也无法契合艺术设计行业新变化。具体而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节奏相对缓慢,其人才培养理念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阶段,并呈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导致其人才培养存在一定滞后性。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实际来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仍停留在由内而外阶段,注重人才培养的内部审视,而忽视与时代、社会背景的主动对接,导致艺术设计人才难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无法实现自我高质量发展。

(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大众化 培养模式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化、综合性、创新型的培养模式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精英化特征,然而纵观当下,高校却普遍采用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在招生录取、培养实践、学生毕业就业等环节,都以大众化的模式展开,缺乏对人才的精英化考核及培养,使得艺术设计人才自身也难以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更无法在契合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粗放化 培养过程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便是人才培养的精细化、分类化和个性化。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过程存在明显不足。此类高校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缺乏精细化管理,普遍采用大班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性化难以得到充分重视,其自主性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调研发现,高校及教师多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指导,忽视学生自我意识的需求。在固定化的大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体现;在艺术设计实践中,也缺乏主观意识,与艺术设计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较低。因此,艺术设计人才较难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师资短缺化 师资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资源和支持。足量、质优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保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师资短缺化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面临的十分现实和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就高校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模来看,师资短缺已成为突出问题,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缺乏,不能满足大规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而阻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优质师资短缺。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多来源于艺术设计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队伍,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岗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历,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新特征缺乏深入研究,不能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分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有的方向,使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缺乏更高水平的理念引领。

(五)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不足 培养课程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微观部分。高质量、系统化和前沿性的培养课程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特征,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实践课程的设计,切实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技能的机会和途径。但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课程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和突出。这既是源于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限制,也是高校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实际把握不精准的现实反映。实践课程的不足,会阻碍艺术设计人才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从而影响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一)重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确立质量至上的价值取向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要主动适应校内外的发展环境变化,树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多样化、前沿化、高端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扫描,对人才培养理念中与高质量发展相左或者相背的地方进行调整和重构。一方面,运用价值共创理念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价值共创强调尊重教育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吸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体验[3]。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学情实际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高校要确定质量至上的价值取向,围绕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个中心,更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将多样化、前沿化、高端化、个性化等理念充分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之中,克服功利化的倾向,注重培养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工匠精神”[4]。同时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吸收合理、有效、前沿的成分,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借鉴,改变艺术设计专业陈旧、落后的人才培养现状,以科学、合理、正确的培养理念引领人才培养实践。

(二)变革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秉持精英培养的本质方向 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变革,要遵循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成才的内部规律,按照精英化的取向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高校可从本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结合社会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并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例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即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优化,该校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与本校人才培养实际,从建设产业学院、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中建设双创平台及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等层面入手,不断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同时提升其就业能力,也进一步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5]。其次,高校要对目前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精英化的改革和调整,从适当控制学生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分类指导、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入手,确保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精英化。秉持精英培养的本质方向,同样需要艺术设计教师形成合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和探索,向学生展现其对基本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敬畏,引导广大艺术设计学生将重点和重心转移到学习知识和能力上,进而实现自我的精英化培养。最后,精英化理应包括国际化,高校在国际化培养上也要下功夫,要积极探索国际化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三)优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优化是解决当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关键问题。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高校应从宏观规划、资源整合、方式调整及细节把控等多角度入手,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高校应完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在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从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出发,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必要的督导,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解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困惑和问题,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够习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实际获得,进而提高学生大学学习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6]。其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高校要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奠定必要的基础。高校应充分意识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是一个精细化而非粗放式的过程,并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进行资源的充分整合,全面细致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最后,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可通过系统化产教融合的方式,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入手,扎实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并关注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各项实践,动态化检测教师及学生的表现,在监督、考核中全方位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如,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培养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便以当地螺蛳粉产业需求为重要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产学研互促”为主要模式,形成了“通识课程+专业特色课程+螺蛳粉产业相关的实习实训课程”的课程体系,将螺蛳粉行业企业的发展及需求全部融入人才培养,利用行业标准、企业项目等开展教学,并以行业企业的经典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如此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助力人才真正成长为符合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7]。

(四)强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师资,坚守教书育人基本面向 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师资水平是应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重要举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在推进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紧紧抓住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这个关键问题,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群策群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广泛招聘选拔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师,不断充实到现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之中,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现实问题。例如,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便进行了重组教学团队的改革。在改革中,该校将优质师资资源充分整合,在适应专业课程要求的基础上,集合了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在跨专业、跨学科的联合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8]。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要对优秀师资进行全面培训,使他们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第一职责,引导他们深深扎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通过优秀教师的全情投入和全面带动,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五)升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顺应应用转型的改革动向 课程问题也是当下制约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推进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在育人中的关键和突出作用,要以“金课”建设和改革为契机,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的升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进行重新调整和设置,将部分落后于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从课程体系之中剔除出去,同时结合应用转型的改革动向,将部分能够强化学生技术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充实到课程体系之中,建设突出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9],完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的提质,更好地发挥课程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引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就是通过合理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在培育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层面发挥作用。该校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别都由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选修和专业限选等部分组成,其中“装饰造型基础”课程,便通过传统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传递四大理论知识,为提升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奠定基础[10]。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高质量人才
人才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星.云.海》
《花月夜》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