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言情境 感受童话之美

2023-03-08涂小溪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童话想象儿童

涂小溪

(湖北省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湖北 黄冈 438000)

童话,被誉为“人类用智慧为儿童创造的最可爱的礼物”。童话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温暖细腻的情感,生动活泼的语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非常适合也非常值得儿童阅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共有50余篇童话,设置了9个童话单元,体现了编者对童话这种文体的偏爱和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1]笔者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童话的文体特征,在童话教学中创设情境,感受童话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创造美。

一、注重语感,品味童话的语言美

童话是语言的艺术。童话的语言既具有儿童性,又具有文学性。童话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儿童编织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童话语言如同山涧那清澈的小溪,流淌在儿童的心田。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才能真正引发儿童的共鸣。

(一)诵读富有诗意的语言 童话作者常常巧妙地把情与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之美。然而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吸引,对于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往往直接跳过,这不能不说是审美价值的流失。语文教学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教师要在引领儿童诵读童话故事中体验美的意境,感受美的情趣,读懂故事内容,读懂作者的心志。如安徒生的经典作品《海的女儿》,开篇就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对于这样的文字,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到童话语言的诗意之美。

(二)分角色朗读富有童趣的语言 童话的读者主体是儿童,童话的语言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既要让儿童读得明白,还要读得有趣。为了更加贴近儿童生活,童话作者常常大胆地把口头语言引入到他的作品中来,表现出一种朴实活泼的风格。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诵。如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天真烂漫的儿童气息,通过分角色朗读,儿童一定会感到亲切自然。

(三)品读生动活泼的语言 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是拟人化的语言。如《巨人的花园》中,巨人的花园里的雪、霜和北风,一年四季呆在花园里不走,以此惩罚自私的巨人。当巨人回心转意后,北风不再呼啸,冰雪不再疯闹,花园里春意盎然,一派生机。这样充满想象力的语言,让这座花园充满魔幻的色彩,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是夸张的语言。《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胡萝卜先生走得有多远,他的胡子就可以长多长。他的长胡子可以给孩子当风筝线,可以给小鸟晾尿布。品味强烈夸张的语言,除了能让儿童哈哈大笑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是幽默的语言。教师要让儿童学会分辨什么是童话的幽默。幽默不是冷嘲热讽,更不是低级趣味,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面对逆境的自我调侃。如《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里那粒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结果却掉进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涨得大大的。教师可以设问:“如果你是那粒倒霉的豆子,你会怎么想?”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再来品味作者是怎么写的。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难堪、挫折,如何创造性地化解矛盾,微笑地面对生活,儿童可以从童话的幽默语言中获得启发。

二、发挥想象,感受童话的形象美

形象是审美的主要对象,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童话作者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从而感染人、教育人。然而,童话是语言的艺术,儿童只有通过阅读文字,联系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对童话中的形象予以个性化的补充和丰富,才能让这形象鲜活起来。

(一)感受童话中动植物形象的美 想象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在童话中,花儿可以跳舞,鸟儿可以歌唱,一切动植物都活力四射,上演一出精妙绝伦的喜剧。作家金波写的《树和喜鹊》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人物形象只有两个——树和喜鹊。故事情节简单,算上标点符号也只有一百多字。这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却给人很深刻的启示。原来,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童话采用的不是说教的方式,而是用形象和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伙伴是多么的重要,友情是多么的温暖。像树和喜鹊这样的动植物形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在童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二)感受童话中常见事物的美 在童话里,不光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可以活起来,生活中一切大大小小的事物也都可以活起来。无论是房子、火柴、手推车等生活物品,还是皮球、玩偶、桦木条等儿童玩具,甚至连黑夜、影子、梦境等生活现象,因为作者天才的想象力,这些普通的事物或现象便都有了思维和生命。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的是一位女孩在大年夜又冷又饿,渴望得到食物,渴望奶奶的疼爱。作者运用擦燃火柴这个动作,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在小女孩的幻觉中一一呈现,美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凄美感人的故事。这些形象来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燃起了儿童心中想象的火花。

(三)感受童话中奇人奇物的美 在童话故事里,小美人鱼能变成美丽的公主,丑小鸭被迫四处流浪,只有拇指一半大小的姑娘能歌善舞……这些在生活中闻所未闻的形象,带给儿童如痴如醉的想象。《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作家用惊人的想象力,为儿童塑造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巨人形象。陌生,是因为他身材高大,到底有多高多大作品没有细说,任凭儿童发挥想象;亲切,是因为他具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他讨厌孩子太吵闹,但是他又害怕孤独,最后因为受到花园的启示变得慷慨又温柔。这种充满魔力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形象,为儿童提供了别样的审美感受。

“童话为儿童提供的幻想生活,使他们原本狭小的生活范围,通过童话在纵深和广度上都得到极度的扩展,在精神上获得生命力受局限的补偿。当儿童为作品中那些新奇的审美对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幻想的天性也被迅速地诱发和释放出来。”[2]不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玩具、家具,或者只能在想象世界中见到的离奇古怪的形象,它们恰如其分地展现符合它们身份的特点,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又符合儿童的想象和趣味,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三、创设情境,体验童话的情感美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多美的形式,或是用智慧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抵不过发自内心的情感和真实的自然天性。”[3]好的童话故事,能让儿童体验到美的情感,从而唤醒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与文本对话,体验情感 童话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流淌在故事中的情感却是真实的。阅读童话的最佳姿态是共情,也就是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阅读《海的女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美人鱼为了陪伴在王子身边,经历了哪些痛苦,做出了哪些牺牲。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通过角色代入,他们可以真切体验到爱的深沉和无畏。这样的情感体验,也许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二)与伙伴对话,体验情感 面对同一个故事情节,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体验都会不尽相同。当学生读完《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小美人鱼的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牺牲,包括健康、亲情甚至自己的生命,那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在她心目中,什么比健康、亲情甚至生命更重要?她到底在追寻什么呢?”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开放性的,它有助于儿童更加深刻地体验小美人鱼伟大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交流分享,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也会带给他们面对生活挑战而应有的智慧和启迪。

(三)与作者对话,体验情感 入选统编教材的童话作者大多是著名作家。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有助于进一步体验他们通过童话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安徒生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使其成为“活的生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尝试体会作者的“创作认同体验”。《丑小鸭》被誉为是安徒生自传体的童话故事,“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呆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就是作者真实的内心写照吧。《坚定的锡兵》讲述的是一个只有一条腿的锡兵,他的梦想是跟一位用纸剪出来的舞蹈艺术家结婚,可是他的结局是被一个小孩子拿起来扔进了火炉。这样的故事结局不禁让人联想到安徒生自己,他为了专心创作,终生未娶。如果教者能引导儿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是不是有更深刻的感触和理解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4]童话中感人肺腑的情感力量,能带给孩子精神的洗礼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创意表达,欣赏童话的创造美

想象是童话的文体特质,童话中丰富离奇的想象与儿童的游戏精神相契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评价、改编等多种方式,感受童话作品的创造之美,发展想象能力。

(一)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低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借助图画、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搭设支架,指导学生在复述童话故事的练习中,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小毛虫》课后习题:“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课后练习:“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漏》的课后习题:“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中,如能用好这些习题,儿童所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一定还会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评价故事,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块奶酪》一文有这样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蚂蚁队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令人喜爱的一面:它大公无私,以身作则,有错即改;同时也有小毛病,过于强势,不够亲切,容易发火,没有大将风度等等。这样的“圆形”人物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他们对蚂蚁队长的评价从简单的喜欢和不喜欢,到逐渐深入、不断完善。这个过程,是对蚂蚁队长这个形象个性化理解的过程,也是儿童思辨能力发展的过程,还是审美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创编故事,锻炼学生想象能力 创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创意表达的很好途径。儿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了解故事情节,习得学习方法,而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因素,为读写结合、创意表达提供了素材。如《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的课后思考题:“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这道思考题,指向锻炼儿童再造想象的能力。改编的故事,保留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但是人物的性格发生了改变,故事情节也会随之变化。再如《巨人的花园》的课后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节写下来。”《宝葫芦的秘密》的课后练习:“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这都是锻炼儿童创造想象能力的,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一定会在童话续编的过程中得到尽情的展示。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5]童话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丰富宝藏,儿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丰富审美体验,涵养高雅情趣,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尝试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童话想象儿童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童话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