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风在幼儿家庭传承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2023-03-08孙婧瑶
曹 静 孙婧瑶 刘 晶
(1邯郸学院教育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2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武安 05633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的论述,推动社会各界全方位全方面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风集中反映了家庭或家族的生活作风、行为准则、传统习惯等内容,这些对于幼儿品德发展、幼儿家庭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家庭教育发生一些变化,家风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不同层面的冲击。针对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传承家风精神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口以促进幼儿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家风的内涵
传统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家规、家训、家书等形式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行为规范等施加影响,并在日常行为中践行而形成的良好家庭风尚[1]。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文化,同样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体现,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言行。传统家风是人们在家族生活中日积月累且世代沿袭形成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革和创新,并且最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
家风包含着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个人道德发展、家庭幸福美满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国传统家风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清正廉洁、修身自立、立志高远、慎独自省等为主要内容,提升自身品德的修身之法;以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教子有方、勤俭节约等为主要内容,助于睦亲齐家的治家之道;以和为道、亲仁济众、近善远佞、尊敬师长、诚信友善等为主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处世准则三个方面[2]。传统家风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教化子女,内化为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外化为符合家族发展的行为规范,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传统家风在幼儿家庭中传承的价值
(一)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当代教育遵循“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德育为先,智育提质,美育熏陶,体教融合,劳动促进。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是因为道德品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继而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教育方式为榜样示范法和实践锻炼法,最佳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是在真实情景下的隐性教育,贯彻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爱模仿、积极性高的阶段,也是培养良好性格和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传统家风最强调对人的德行培育,培养个人道德责任意识,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将其融入幼儿家庭教育,有利于推动家庭品德教育,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二)建设良好家庭氛围
家风是家庭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推动家庭成员的力量呈正向发展,也是构建和谐幸福家庭的关键所在。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处事准则决定着家庭氛围,有利于维护家庭团结、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和调节家庭内部矛盾,对于幼儿的性格养成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中家暴问题屡见不鲜,因家庭因素导致的未成年犯罪和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的教育方式和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性格扭曲、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偏差。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的主要生存与生活空间。同时,幼儿时期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养成,家庭氛围建设离不开家风建设。
(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每个人既是家庭的成员,更是社会的一份子。家庭的风气会延伸到社会当中,社会风气正是在每个小家庭的风气中形成的。家风约束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教化子女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及国家的关系,人们在与社会的物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体现着家风精神,也形成了社会风气。良好的家风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不良家风会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家风建设不仅是个体发展和家庭建设的需要,更关乎着社会发展的命运,因此家风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传统家风在幼儿家庭传承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家长家风传承意识落后
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家风建设,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始终有优良家风传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经济新追求的不断冲击,很多家庭教育理念发生变化,冲淡和冷落了传统优秀家风,甚至背道而驰。
第一,在修身之法上,传统家风把尚品崇德放在首位,强调修身养性,但是当代很多家庭重智育轻德育,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儿童发展的首位。根据《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度为79.9%,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关注度为30.7%[3]。可以看出,相比于道德,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且存在严重失衡问题。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小学化”现象直接表现出家长的“重智轻德”问题,有些家长会要求幼儿园教师教授汉字、拼音、应用题等小学知识,弱化品德和健康教育。
第二,在治家之道上,传统家风强调孝悌为本、尊老爱幼和兄友弟恭,但是现代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和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是幼儿首要模仿的对象,这样的家风下,势必会影响幼童的价值观念。除此以外,现代家庭的铺张浪费也与传统家风提倡的勤俭节约背道而驰,如快餐店的桌子上没吃完的儿童套餐、家中角落里堆积的玩法样式相同的玩具都从不同侧面映射出此种反差。
第三,在处事准则上,传统家风强调淡泊名利、诚实守信、亲仁济众、遵守规则等,当代家庭或成员在功利化的价值观念下,却常出现追名逐利、心口不一、攀龙附凤、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很多幼儿攀比心强,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和交朋友,幼儿园就开始搞小群体,甚至延伸到中小学出现霸凌问题。
(二)家风建设主体地位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导致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城乡家庭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家风是通过前人的沉淀,在一代代的家族延续中留下的价值和规范、经验等的精华。当传统家庭不断变迁,家风建设主体发生变化,影响了家风的传承。
有部分农村家庭的年轻父母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留守儿童现象日益突出。在儿童情感交流和德行塑造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家庭教育责任主体缺失,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暇顾及家风建设,孩子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此外,还有很多家庭的年轻父母为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而带幼子外出工作和上学,出现大量的空巢家庭。世代共同生活的习俗被打破,影响家风的代际传承。
(三)家风传承方式弱化
优秀传统家风通过家训、家规和家书形式保存和传递,这种成体系的方式让家风建设变得更加稳定、庄重和有仪式感,也有利于后代传承。例如广为流传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郑氏家规》《傅雷家书》等,都较为深刻和系统地讲述了对子孙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家中子女和家族发展,甚至对整个民族风气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当代社会,由于一些家庭主体素质不足,对传统家风的不重视,过于依赖学校教育等因素,家规家训已经很少在家庭中出现,家风教育更显随意化和盲目性,削弱了家风的作用。
优秀家风的传承也依赖于有威望的长者,利用他们的权威性让家风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但是当代家庭结构、规模和观念的变化,家族长者的地位越发弱化,对子孙的教育能力和时间有限。很多年轻父母也不认可老一辈的教养观念,单一相信学校的教育模式,导致长辈家风传承方式的功能弱化。
四、传统家风在幼儿家庭教育中传承的路径
(一)强化法律和制度保障,增强家庭成员家风意识
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宣传监督是增强家庭成员家风意识最有力的支撑。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印发了多项有关家教家风的文件,如2015年10月教育部引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 年7 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1 年10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从侧面表明了现代家庭应传承什么样的家风,培养什么样的人。国家可以进一步制定使传统家风常态化的制度,如制定节日制度、家庭教育奖惩制度等,促进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和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优良家风[4]。同时,国家可以作为牵头人,和媒体共同做好宣传和督导。如媒体可以通过百家讲坛、云课堂、学习强国、微博等平台播放家风建设相关政策和制度,传播优良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法治频道通报典型不良家风带来的负面效应,给予家庭教育警示,更好地建设良好家风。国家大力的宣传、倡导和监督家风建设会增加社会对传统家风的关注度,继而传播到每个家庭中,使其重新认识优良家风的优秀思想,增强家风建设意识。
(二)构建家风社区支持体系,明确家风建设的主体责任
家风不能仅从上层建筑空洞宣传,更应聚焦到家家户户,贴近现实扎根建设。当代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每个家庭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支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构建家风建设社区支持体系,明确家风责任主体,将家风建设落实到位。
社区首先要走访所管辖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每个家庭的家庭结构、家庭规模、教养方式和家风建设等情况,结合各家各户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和指导,让每个家庭的教养者都能接收到科学的教育指导,明确教育责任。例如,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定期对家中看护者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并适时通过网络与年轻父母进行沟通,双向传播科学教育理念;针对空巢家庭,在鼓励子女多陪伴老人的同时,可利用重阳节、中秋节和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修订家谱”活动,凝聚血缘关系,重拾家族文化精神。社区可以面向居民建立微信群、公众号和宣传板等,定期向平台上发送优秀家庭报道,评选最佳家谱,分享家风故事,做好榜样示范。
(三)深化家园合作,丰富家风传承形式
幼儿园有责任对幼儿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针对性地创造适合幼儿需要和发展的家风传承形式。幼儿园首先要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将家风建设细致化和具体化,例如开展传统节日、家教家风政策解读、家庭教育方式等主题教育。通过多种理论和实践形式纠正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家庭增强家风建设意识,塑造良好家风。
其次,幼儿园要向家长讲授传统家风的表现形式,帮助家长有初步的家风建设认知。幼儿园可以在家园联系网站定期分享家规家训书籍以及现代家庭优秀的家规家训供幼儿家长阅读和参考。邀请家风建设专家为家长讲解如何制定适合幼儿接受的家规家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家训和家规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但是幼儿只是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以完全理解家风的内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可以先通过系列讲座帮助家长认识和制作家规和家训,帮助家长让家风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节日风俗、亲子活动中,并用照片记录,最终系统整理成图画版家书供幼儿反复浏览,形成系统的家风精神。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精神蕴含丰富的优秀思想,融入幼儿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幼儿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面对新时代幼儿家风建设出现的问题,不能仅靠幼儿家庭独自解决,国家、媒体、社会和幼儿园都应该承担宣扬和建设优良家风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家风环境,真正帮助幼儿提升道德素养,巩固家庭和谐,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