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研究
2023-03-08王伟何明星王建霞
王伟 何明星 王建霞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
前言
近十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教研领域的热点问题[1],创新创业已经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需求,从经济和变革战略意义上看,它更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的推动力[2]。
从国家层面上,大至科研院所,小至团队个人,都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从社会层面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加持[3],沟通手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从高校层面上,创新创业的教育和意识也已深入人心,内涵和理念已经十分的丰富和多元。
对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来说,受限于学校的规模和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的教育仍然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结构,而是作为专业教育或工程思想教育的附加补充部分出现,不论是在学制安排上,还是在学分分配上,都不利于以灵活的方式实施创新创业实践,也不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创新主体学生的多向性发散性思维,难以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动力,流于创新的形式方法和内容,重复开展建设低水平、低效率的课题,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积累[4-6]。
在当前形势下,适应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潮流,以新能源、数字化、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活动席卷各行各业,作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前沿的专业院校,理应积极迎接时代挑战,采取有力有效的行动举措,为创新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梳理自身的地域和人力资源优势,引领创新创业的主方向,打造有活力有思想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理论实践兼备的人才培养机构,担当高职院校的主体角色[7]。
1 高校创新创业机构概述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旨在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创新型、社会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需求[8]。其中高校创新创业机构制度建立及优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重要举措,以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发明能力不高、创业实践基础薄弱等问题。
各高校主要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机构平台及激励制度面向整个高校学生群体,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相辅相成,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强是提升创业能力的积极因素[9]。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机构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各类专业技术高校比赛、社会创新创业讲座、“互联网+”比赛等创新型课程比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主观能动性,强化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综合上述高校双创机构体系整体环境,本文旨在结合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比赛对自动化系学生的创新创业机构制度深化改革进行研究。
西门子杯比赛由北京化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于2006年创办,每年举办一次,主要面向全国范围内各高校控制工程类、电气工程类、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学生,至今已经发展为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内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活动[10]。其比赛类型种类繁多,比赛内容涵盖丰富,覆盖面广泛,具体内容包括电子设计、PLC智能控制设计、智能机器人设计等多种比赛,对培养参赛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解决智能工业控制中复杂问题能力、产品规划能力、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市场创业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及智能制造的新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目标[11]。填补智能制造领域工程人才缺口,满足智能工业控制领域产业升级转型新需求已经成为各高校自动化控制系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基于上述,组织学生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比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机构全面培养自动化系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意义重大的关键渠道。
2 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
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是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践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创新创业机构。针对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12-14],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着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并将创新创业应用到实践过程。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依托学院平台,建立双创中心与学院的协作模式,与学院、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资源对接,深化党政工作领导顶层设计思维,构建多元制度建设,融合创新创业育人新举措、搭建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新格局。
2.1 创新创业新举措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学习实践引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需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与合作竞争品质。开展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建设,如企业管理、市场经济管理、民法典等。通过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2.2 创新创业新模式
依托学院平台对接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建设,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创新创业活动产业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进行实际分析,激发学生创业潜能。
2.3 创新创业新格局
对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服务、项目咨询服务、政策解读服务,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搭建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提供相应的绿色通道以及创业资金,设置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项目,依托大学生科技创业中心制定实践方案,建立初创公司模型,推动项目的运行落地。
3 高校创新创业机构运行
通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打造的创新创业机构体系下的大学生科技双创中心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学生及创业机构的内在效能。创新创业机构运用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完善教育、科研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发展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集中力量培养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在校大学生通过学习,参加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生成创新创业的思路,并为之付出行动,获得了运营创业项目的经验。
对此,学生在创新创业体系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有自觉性和独立性,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抉择的能力,提升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心理承受力;此外,加强师资培训,完善人员配备,教师要专人专职,专职教师全方位指导,采取合适途径引导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及发散性,激发大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与创业的积极性。
西门子杯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机构定期组织参加,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在此期间,老师和学生观摩往年比赛,总结经验,赛前给学生加强前导知识以及技能训练。西门子杯大赛分为团体赛、校内赛、初赛和复赛,比赛结束后进行赛后复盘[15]。创新创业机构应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扶,以赛促办,以赛促建,培养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等赛事,为学生提供锻炼以及积攒经验的机会,用赛事发现人才,磨炼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
本文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为研究目标,针对创新创业体系面临的问题,重点调研了邯郸市区普通高校,完善了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明确了创新创业机构的定位和标准,打造了有思想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为创新创业机构运行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在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方面行之有效,可以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