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研究

2023-03-08史红霞杨宪敏邢林艳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史红霞 杨宪敏 邢林艳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北邯郸 056005;2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要求我们把伟大建党精神永远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大任,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坚力量,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和有效路径,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

(一)激发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而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光荣传统的精神支柱,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1.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在伟大建党精神影响下形成的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不断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一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伟大建党精神已经被逐渐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宗旨和自觉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流中,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加速重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着严重的冲击。伟大建党精神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旗帜,引导中国人民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一个民族要有文化自信,不仅要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去创造出新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承继责任奉献、敬民爱民、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斗争,具象化为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不同的时代精神。党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外侮,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后,带领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不断继承和丰富着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不断唤起人民群众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认同,彰显文化自信。

3.展现国家形象的精神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3]。中国当前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党与全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而来的结果,伟大建党精神聚合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自身的精神品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奋斗,不断积累经验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东方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当前我国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同时国际上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成为各国角逐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未定型,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引领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三)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当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弱到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用伟大建党精神吸引和感染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庚续红色血脉,广泛地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淬炼的精华,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高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凝炼共产党人的精神实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容。

(一)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信仰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4]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李大钊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学习和钻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同旧社会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他们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一经确立,就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追求远大理想的实践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伟大成就。为了培育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要用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事件、英雄事迹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促成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发大学生肩负初心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成立、向何处去的问题。党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抗击外敌入侵和解放全中国的大任,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又担当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大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后,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使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中国人民“强起来”。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铸就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对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着重要的鞭策和引领作用,不仅能促使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而接力奋斗。

(三)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鼓励大学生甘愿奉献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怎么去做的问题。一个世纪前,13名中国共产党员冲破敌人的封锁、破坏,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人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同反动派作斗争、同贫穷饥饿作斗争、同各种风险作斗争,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还必须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一切阻碍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敌对势力作斗争,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革命先辈牺牲和斗争的意义,自觉树立牺牲精神和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随时准备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四)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的问题。忠诚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忠诚的对象是党和人民。2021 年3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5]唯有对党忠诚才能不负人民、保持共产党人的阶级本色,才能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一百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就是怀着对党的无条件忠诚、对人民的绝对热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使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一心一意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光荣传统,培养自觉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

(一)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认同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才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因而要提升思政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开展“读原著、悟原理”集体教研活动,帮助他们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在与其他政党对比中诠释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组织实践研修活动,帮助思政工作者从身边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党的百年实践中讲好建党故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开展“一对一帮扶”和“师生联谊”活动,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个性化指导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途径,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有意识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合理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的典型事迹,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鼓励大学生汲取榜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结合百年党史,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性、实践性,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静态的文本鲜活起来,让抽象的理论生动起来。通过创设立体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情感,把伟大建党精神投射到鲜活生动的教学情景中,做到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持续创新,打造形式新颖、理论深刻的“思政金课”。专业课要结合课程特点,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基础教育内容与伟大建党精神有机结合,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育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局面。

(三)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手段,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2021 年3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6]利用社会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宣传立体化融入“思政大课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通过实物感知、现场聆听,激发对百年党史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鸣。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开展实地调研,聆听党的故事、重温党的历史,在实践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专业服务等活动,邀请革命先辈的后代、优秀共产党员、行业精英等作为实践导师,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研学线路,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研学活动,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整合“观、学、研、思”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充分发挥“校园+社会”的集合效应,构建多元协同长效机制,帮助学生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激发奋进力量。

(四)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高校传承伟大精神重要的精神载体,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文化资源,运用到校园雕塑、宿舍、长廊、文化墙、校史馆、图书馆等设施中,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形象化,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利用重要纪念日,举办红色影展、原创情景剧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采用网络新媒体技术

新媒介为高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方式、个性化的网络教育资源更容易吸引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因此,高校要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兴媒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兴趣点,投放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相关内容,把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与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讲好党史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造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精心挑选人物素材和党史故事,制作成图片、文字、音频、微电影相结合的资源包,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投放,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开辟红色教育论坛,深入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传、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喜好,运用手机客户端、微信、抖音、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传播技术情景式活动,提高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

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高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立崇高理想,锤炼过硬本领,成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页。

[2]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9年6月15日。

[3]《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求是网》,2023年1月27日。

[4]《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求是》,2021年5月31日。

[5]《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1年3月2日。

[6]《在社会生活中讲好“大思政课”》,《人民日报》,2021年4月14日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