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2023-03-08超潘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田 超潘 静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引言

大学生是我国人才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要得到人才的大力支持,因此需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学生刚刚开始适应新的角色定位,他们正开始学着独立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心理发育和精神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三观稳步形成的阶段当中,因此,他们对于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学校,应该正确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帮助学生在关键的时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理念,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视域,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联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连贯性和继承性,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能够推动文化的长足发展,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具体来看,两者本身有着共同的民族背景和价值追求,在理念上也有相似之处。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的原住民,也是新媒体技术的最大用户群,新媒体占据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评价,准确定位新媒体时代的优势特征,能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传统文化的帮助之下,学校可以从历史的视角进行动态思考与观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新媒体时期进行互补,准确把握基本特点和组织关系,既能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也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软实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1]。

2 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1 利用传统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色

文化本身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价值理念的教育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和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从家国一体化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现实需求,也明确了人才培育的基本方向。所以学校需要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从外部引导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同价值教育,做好对大学生的教化工作。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文化当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行论述,优秀的文化能够反映出人们在社会当中的价值需求,能够让社会保持足够的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教育的产物进行融合,得到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之后,能够让先进的教育内容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得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当中发挥价值支撑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心灵支持功能。文化的传承本身需要载体的支持,而传统文化当中又包含了诸多与生活有关的元素,例如传统的道德礼仪文化等优秀的内容在新时代就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将社会先进价值理念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这也符合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相关要求——青年同志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引领,补足精神上的钙,不得软骨病[2]。

3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合路径

3.1 重点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新媒体的帮助之下,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举措。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大学生有着非常宽阔的环境和途径去了解传统文化,并作为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显然,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各类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不受到时间和媒介的限制,学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可以在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支持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想教育。对此,学校应该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准确把握每一名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引导和培育。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下载学习强国APP,这个APP 当中所涉及到的文化专题内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突出,包含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要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自由选择内容,这不仅能够丰富现阶段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能优化教育载体。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信息的整合度更高,对于任何人而言都能够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服务[3]。正如在传统的思想理论课教学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所讲授的内容无法适配于每一名学生的主观意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和整合性,充分地突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换言之,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文化环境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先进精神,并将先进的精神转化为行为举止的参考依据。学校可以在校园之内设立文化角,或是在图书馆当中加入更多文化书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环境支持。

3.2 新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扩展

要想真正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让传统文化能够更加吸引当代大学生,让大学生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总书记所提到的一样,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所以学校教育也应该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进一步塑造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利用班会、社团活动、课前五分钟思政播放国风动画:《红豆》《元日》《奶奶的守护神》《中国奇谭》《饮湖上初晴后雨》《游子吟》,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诗画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馔千年》《书画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与中华文化产生基因共鸣。显然,新媒体的出现提升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学校在后续的教育过程当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价值,优化网络渠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例如,当前广泛应用的网络思政或慕课等精品课程体系都可以成为今后的教育组织形式,通过这些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时事政策和国家要闻,学校则可以组织对应的实践讲座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正向引导,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就可以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成为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4]。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

传统文化教育是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要想取得教育实效性,就需要构建多方合力的教育实践系统。在后续的教育进程环节,高校可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来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不断地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过程当中进行自我锻炼,弥补价值观的短板。例如,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前就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然后通过发掘隐性教育资源的方式来突出实践课堂的针对性培育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模式,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关键举措。当学生能够在各项实践活动当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时,就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并且融入传统文化,突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发挥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增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载体较多,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都是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为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层面的教育,支持创新教育体系,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深度学习,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5]。

结语

大学生是当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群体,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要生力军。为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潜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应意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能动性,结合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当中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让教育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一来可以在传统文化的视野当中重新审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和情感联结。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