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3-07黄婧
黄 婧
一、前言
资产作为公立医院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落实高质量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医院资金链的充足。特别是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设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需要资产管理创新管理办法,满足公立医院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但是,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面对复杂的资产结构,难以快速地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对此,有必要进行资产管理创新探索,通过建立全新的资产管理体系,调整公立医院资产结构,实现对各类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而达到管理创新的目的。
二、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要求
公立医院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中固定资产包含房屋和构筑物、医疗设备、办公家具、车辆等。医院固定资产有着规模大、价值高的特征。而流动资产包含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包含科研专利、信息系统等,具有价值波动性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医院资产种类繁多,资产管理环境更为复杂。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现代化的建设对医院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面对资产总量不断增长的趋势,需要公立医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资产的统计、分析、管控,增加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满足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二是需要多部门的协作,积极引导财务部门、行政部门、技术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通过对资产信息的快速共享,提升资产的管控效率,提升资产的使用率。三是需要建立精细化管理体制,增加资产管理的灵活性。新时期,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需要确定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使资产管理深入到各个业务流程中,保障管理的动态性,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四是加强对资产的监控。建立财政资产管理相对接的管控平台,完成对各类资产数据的动态化管理,可快速识别安全风险,并对资产管理行为进行监控。五是对资产信息的快速识别和录入。在信息化系统中,使用全新的数据采集技术,对物资和资金等进行快速地识别,并录入到系统中,完成对各类资产的管理,从而提升资产管控的效率。
三、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使用效率低
在公立医院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资产管理需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使资产管理深入到资产采购、使用、折扣等各个环节中,完成资产的全面监控。但是,传统的资产管理体制过于重视对资产使用的监管,而对资产采购和入账等环节缺少监控,使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资产闲置和损耗过快的问题[1]。首先,在各科室采购资产之前,资产管理缺少对各科室实际工作需求的分析,导致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制定的采购计划,以以往的预算计划为主,造成很多资产购置成本过大,并出现使用频率过低的问题,最终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例如,很多处在使用期的设备,因为无法满足医疗需求,而后又因为设备故障或者缺少维护,而出现使用问题,造成设备被长久闲置。其次,缺少对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的监管,造成使用不规范,而出现资产损耗过度。由于很多医院没有形成精细化管理体制,在各科室内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在使用相关医疗仪器和设备时,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不但增加安全风险,也使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损耗,影响设备的性能,也减少资产使用寿命,增加医院额外的隐性成本。最后,存在资产处置不当的问题。在公立医院中,对于报废的仪器和设备,需要医院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而设备报废到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很多医院将报废的设备和仪器随意放置,不但占用医院有限的空间,也使报废设备在缺少管理下,出现资产完整度降低的问题,弱化资产的处置效果。部分医院针对报废的资产,在长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耗费过多的人力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资产管理的成本,也使得资产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缺少资产监管和控制
监管作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资产发挥其原本效益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设立审计、纪检等监督部门,但很多工作流于形式,对资产的审查不够深入,造成很多风险难以识别和管控。在财务部门中,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清点固定资产数目,使会计账目中的数值,与实际的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不但影响资产的购入,也降低资产的使用效率。而针对这类问题缺少监督和控制,容易出现重复性购入医疗资源的问题,使医院承担较大的成本负担。而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很多医院缺少对维护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管,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医院医疗服务类型众多,参与到医疗活动中的设备和仪器也较多。而在长期使用的状态下,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维护,避免设备和仪器出现故障和安全问题。而针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资产监管没有深入到各个环节中,对故障维修费用的使用情况缺少了解,容易支出过多的成本,并使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增加后续维修的负担[2]。
而针对监督检查工作,医院将监管的重心放在绩效考核上面,对资产使用的情况进行考量,而资产管理产生的效果难以量化,实施资产管理和监管出现的问题难以识别。很多医院纪检部门只针对上级领导开展工作,重视经济检查,而难以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在出现风险与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使监管问题难以解决,并为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资产管理职责分配不清
面对公立医院复杂的资产结构,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完成对管理责任的分配,是优化医院组织结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公立医院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运行体系较为复杂,医院内部岗位众多,为管理职责的分配增加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进一步增加资产分配的难度。很多医院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对资产管理的重视,设置的管理计划不贴合实际,在岗位职责分配上不清,甚至出现真空地带,造成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监管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医院日常的业务活动之外,并没有针对设备维修保养、科研项目等活动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缺少完整的责任制度,容易使这类活动产生的资产,不能纳入整体的资产管理范围中,资产数目出现变动,增加资产盘点的困难。很多岗位出现权限交叉,使财务数据重复,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变动,阻碍资产管理活动有序实施。再如,医院没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互协调的资产管理机制,不能对资产进行预算,也无法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造成医院资产投入比重较大,并出现医疗设备和资产浪费闲置的问题,内部资产配置混乱,使医院资产出现流失,也容易增加日后管理的困难,阻碍各类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3]。
四、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积极建立健全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体系,对于切实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医院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积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借助制度规定加大对资产管理的管控和约束力度,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任务部署能够落到实处。其中,制定资产管理措施规则,出台具体资产管理工作条例,明确界定资产管理程序要求,加速实现资产规范管理;制定定期报告制度,抓好资产登记、统计、调查以及盘查等工作,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做好综合、系统的分析工作,准确判断和决策,为资产管理规范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制定责任分配制度,合理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权利,确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等相关规定,加速实现资产有效管理;明确权责关系,正确处理、行使好权力责任关系,做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规则纪律,保证资产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身职责[4]。其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工作小组,全权负责资产管理相关事宜,按照个人能力分配小组组长,明确要求小组组长应负责制度,制定职责划分、监督管控等具体工作。组内成员则应按照相关规定、组长吩咐的任务及要求,针对性、规范性开展各个资产管理工作。包括从资产购置计划编制到购买、验收、使用、保养、盘点、核算以及资产报废等各个环节,保证资产管理各环节都能责任到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此外,公立医院在购入国有资产时,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要求采购部门公开招标,将采购需求、采购意图和要求,向医院内部全体员工进行公示,征求大家意见,接受全体员工监督和管理。以此来增强员工在资产管理中的参与度,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保证员工能够更好地配合资产管理工作,最大化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二)制定合理的资产购置流程,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与控制效率
制定合理的资产购置流程,对于有效提升公立医院资质管理与控制效率,节约资产购置成本,切实发挥资产最大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公立医院管理层需要紧密结合各科室未来发展方向和现实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确定所需购入的大型资产规格、名称和数量,形成具体采购方案。并将采购方案递交给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论证、审核、专家咨询,分析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经过审核批准后才可由院领导审批通过[5]。其次,可通过积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资产招标环境,经过严格筛选和对比,选择出实力最强、诚信度高,且价格最优的供应商,有效解决招标环节潜藏的风险因素。同时,针对资产采购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可通过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解读,开展专业化培训、规定解读、实施细则宣讲,引导全院职工深入了解、熟悉掌握新政策规定,保证资产购置合法合规。再次,积极建立科室设备共享机制,明确提出各科室所购置的设备设施应做到共享应用,合理分配调用设备,制定详细的设备应用细则。明确规定各科室设备应用规则、权限和时间,保证各科室能够共用设备,有效节约资产购置成本,真正发挥资产最大价值。最后,坚持一切从工作大局出发,紧密结合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做到“三个协调统一”,盘活用好资产存量、优化配置增量、发挥财力资源,整体保障效能,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加速资产供应、使用、管理一体化进程。
(三)积极开发资产管理系统平台,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中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搭建符合医院发展实际需求的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开发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推进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与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应综合引进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以及系统框架技术,在满足财政部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具体需求,运用二维码技术收集、扫描,获取并掌握资产实际情况,明确都有哪些资产超过使用年限或有待验收。有助于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降低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强度,保证资产资源及数据准确性[6]。二是利用资管云、泛微等软件构建资产管理框架,结合自身管理实际与现实需求,积极开发各项功能板块,构建功能完善、应用效率高的网络资产管理体系。明确要求管理人员应利用先进技术及系统模块,做好资产信息的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加强对不同类型资产的分类处理及差异化管理,有助于为各部门人员提供针对性的信息阅览和应用服务,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引进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加大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管理各个环节流程中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采取动态化管理模式,实时追踪资产使用状态。统计分析具体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医院内部实际财务情况。四是借助计算机设施与网络平台搭建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通过该平台与各部门后台系统紧密衔接,促进资产管理与各科室之间的密切联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强资产管理时效性。比如,资产使用科室在每项资金支出环节,必须根据具体库存情况进行内部分析,制定严谨的采购申请单与方案,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交给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严格审批,审批通过后才可进行立项,着手展开资产使用等一系列行为,以此来提升资产管理的严谨性。
(四)制定资金审批程序管理机制,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新高度
为促进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开展,必须紧密结合医院资产管理现实情况,围绕改革发展要求、目标与现状,积极制定严谨、科学、完善的资金审批程序管理机制。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负责分层、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分层式管理办法,能够更好地提升资产管理针对性。首先,公立医院内部的普通仪器设备,应按照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房屋建筑和设备设施作为有形资产,交给后勤中心负责管理,其他图书资料和文献等作为智力资产,则交由图书信息部门负责管控[7]。并针对不同部门管理职责,制定对应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义务,指定负责人进行专门管理和维护。以此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精细化水平,避免忽视某个环节而产生漏洞,影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其次,鼓励审核部门紧密结合新时期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需求、现状和发展目标,修订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并将其落到实处,更好地配合资产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其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程序,认真操作执行资产权限审核工作,从源头开始加大对资产审批程序的监管力度。
(五)加强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资金管理实效性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对于有效提升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时效性,助推公立医院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通过积极制定长效化培训机制,针对新时期大数据应用技术、信息素养、大数据思维模式、政策要求、国内外先进模式与技术等给予综合性培训。通过培训保证资金管理人员自身职能得以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不断提高资金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积极优化资金管理人员工作环境,加强各种资金、待遇、福利等激励措施的制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资金管理工作,为现有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更好地带动老员工开展创新型资金管理工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资产管理作为保护医院资产效益,完成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公立医院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强化资产管理力度,能够增加资产使用率,为公立医院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医院缺少对资产管理的重视,资产管理职能分配不清,资产监督和管控落实不到位,造成很多资产管理问题难以识别和管控。对此,需要公立医院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资产购置流程,并对资产审批程序进行监控,保证资产购置和使用的合理。同时,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识别系统完成对各类资产的录入,通过对各类资产的分析和统计,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也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可减少医院资本投入,减轻医院成本压力,助推公立医院长久健康地运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