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观察”专题教研助推新教师专业成长

2023-03-07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王翠萍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题研讨观察研讨

■文/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王翠萍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一种群体互动式的过程,要通过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来实现共同成长。在园部的新教师培训中,我们对幼儿园1—3 年工作经验的25 位新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工作第1 年的L 老师说:“今年是我第一年进入幼儿园工作,我觉得园本培训中讲的课程理论,对我来说道理听懂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工作第3 年的Z 老师说:“我也有这种感觉,现在每周我们都写观察记录,但往往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自己分析得对不对。”

通过对新教师的访谈记录整理发现,“游戏”“观察”“反思”成为了新教师重合率较高的几个词语,可见,幼儿园应打破以往零散(如单纯关注于弹唱、绘画、集体教学)的新教师培训模式,围绕“观察”这个主题词,让每一位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具体的行为表现,学会分析幼儿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一、新教师“不会观察”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新教师的采访与分析,我们发现新教师普遍觉得“观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一个难点。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些都是新教师培训必须解决的问题。新教师“不会观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的观察

新教师在进行记录时,往往会事无巨细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动作和表现。不少新教师上交的“观察记录”都像是流水账,没有目的,缺乏重点。

K 老师这样记录:幼儿拿了护具,自己进行穿戴。穿戴好护具,他们选了滑步车骑行。首先幼儿进行了冲坡活动,然后又到了小山坡,最后回到冲坡的地方。幼儿反复骑了大概有20 分钟。

从K 老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记录没有明确的观察对象,不清楚要观察幼儿骑行过程中的哪些行为,自然也不会深入思考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漫无目的、散点式的观察会让观察者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因此,教师在观察开始前,必须首先明确观察目的,这样后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才能事半功倍。

2.缺乏相关理论支撑

新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只停留在记录层面,缺少总结和反思,而且会使用“我觉得”“我认为”“他不喜欢玩娃娃家”等主观性较强的评价。在实践中,新教师往往喜欢“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他们认为相对于区域游戏,幼儿更喜欢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这其实是因为在区域游戏中他们不知道如何通过观察记录支持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当新教师在区域中发现问题(如幼儿发生冲突,是否需要介入等)时,也缺少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来支撑他们后续行为的调整。这也导致新教师在分析解读幼儿行为时可能会不够客观,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

3.缺乏专题性的教研

以往我园的新教师培训,往往是根据新教师的发展规律进行统一的培训,如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制订、新教师弹唱训练营集训、新教师领域教育活动研讨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这些培训往往较为零散,没有针对新教师共性问题(游戏观察)的集中研讨,无法有效解答新教师专业成长上的困惑。

二、聚焦“观察” 的新教师专题教研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如果想要取得实效,就需要教师带着问题进行有深度的研讨活动。因此我园采用“学习+反思”的新教师成长模式,依据“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研究路径,开展了有深度、能落实的园本教研活动。

1.明确目的,定人观察

观察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不可能通过一个偶发的事件或某个情境就能发生的,教师需要多方面观察并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应当是一个纵向深入的过程,为了避免出现新教师“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局面,我们建议新教师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把视角锁定到某个幼儿、某个场所、某种材料等,进行跟踪式观察。

比如,在中班举行骑行活动时,教师可以聚焦某一个幼儿,然后在活动中就这个幼儿在骑行材料的自主选择(滑步车还是自行车)、骑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与记录。

R 老师在定人观察后,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毛豆(5岁)选择了一辆滑步车进行骑行活动,沿途经过了石板路、跑道、方砖路等不同路面,骑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摇摇晃晃,一会儿离开坐垫站起来走,一会儿坐下去很吃力地向前移动。她慢慢地骑到了小山坡前,磨蹭了一会儿才开始冲坡。结果,她用尽全力地往上骑也没成功。她感到有点失落,然后“嗖”地一下站起来对旁边冲坡成功的同伴说:“这车太小了,我的腿太弯,都没办法用力。”然后,她找到了一个小个子同伴成功地换了一辆中号滑步车,骑着车再次出发。这回,她成功冲上了山坡。

明确目的、定人观察能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能依据长时期的观察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2.理论学习,持续反思

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针对新教师的这些问题,我们推荐新教师阅读《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等书籍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学习,新教师逐步对观察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始逐步对自己以往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围绕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分别进行了三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是“初识观察”。主要通过讲座的形式帮助教师了解观察的意义和方法,通过理论先行,为教师后续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次是教师的自主阅读。幼儿园通过“品书会”倡导每位教师深入阅读有关“观察”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相关的读书记录。第三次是读书分享会。请教师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同伴进行分享与交流。

M 老师在阅读《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后分享道:“通过阅读书籍,让我了解到我们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要尽量客观,比如,我们要避免在观察记录中使用这些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句——他喜欢……,他看起来好像……,他在XXX 有问题……,他很难……。我们可以用这些词来记录——他经常玩……,他用X 分钟做……,她说……,我看到……,每隔一两天……。”

通过持续的阅读和反思,新教师们开始逐步找到日常活动中观察与记录的一些方法。

3.深度聚焦,专题研讨

深度聚焦是指在日常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针对问题进行研讨。本学期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新教师最普遍、最困惑和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审议新教师教研计划时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将这些问题转化成可操作的大专题。然后再把这些大问题分解、细化成若干主题,开展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见表1)

表1 聚焦“观察”的专题研讨计划

前期针对新教师的“观察”困惑,进行了相关主题的读书分享交流会;后期邀请新教师有目的地观摩中班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骑行活动——“小小骑手过台阶”,并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研讨活动。

交流中,D 老师(工作第二年)说:“桃红色毛衣女孩(杨成伟)前两次都不敢尝试冲坡,都是双脚点地下坡,但第三次已经能够自然地双脚离地进行下坡活动,而且一边冲坡,一边说‘好高兴啊!’”

原来不知道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的新教师积极参与专题性研讨,围绕中心议题“幼儿在骑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个体、小组、群体的讨论与思考,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的发言也越来越热烈,从原来单纯关注幼儿的动作到开始关注幼儿在骑行中的语言、表情、游戏的心理状态等。

新教师的生活背景和能力不同,每位新教师在“观察”的专业发展上也不均衡。因此,对于新教师的培养也应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能力基础上,将具有共性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组,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及培训计划,从而更好地提升新教师专题教研的效果。

聚焦“观察”的专题教研改变了过去“你说我听”的单一的、说教式的培训,让新教师都以“主人翁”的形象参与到了持续性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了“人人有思考、人人有发言、人人有建议”,极大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专题研讨观察研讨
《伦理学研究》编辑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
对照“故事” 梳理“新编”——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故事新编》专题研讨(上)
专题研讨嘉宾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专题研讨交流会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