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中医舌诊术语英译辨析

2023-03-07周佳玥崔宇胜陈红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舌体译法舌质

周佳玥,崔宇胜,陈红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舌诊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中医舌诊的内容早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占有相当多篇幅。元代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第一部舌诊专著,在此之后又有《观舌心法》《伤寒舌鉴》《形色外诊简摩》等著作,可见历代医家对于舌诊的重视及深入研究。然而单是《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就分别有11个和6个译本[1],对于舌诊术语的英译也有所不同。舌诊术语多以文言为主,结合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多较艰涩,其英译目前还存在着一词多译、多词一译、解释模糊的情况,在中医药国际化和世界医学密切交流的大背景下,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医药的学习、传播与实践,需进一步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优化。因此,本研究将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谢竹藩教授编写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2](以下简称标准1)中的65个舌诊术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3](以下简称标准2)、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4](以下简称标准3)以及WHO颁发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5](以下简称标准4),建立一个小型舌诊术语语料库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优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对象

笔者选取了目前较为权威的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作为参考,其中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谢竹藩教授编写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的65个舌诊术语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

笔者在选取上述对象的前提下,结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以及WHO颁发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选取该65个舌诊术语相对应的英译单词,建立一个小型舌诊术语语料库。根据其一致情况将舌诊术语英译分为:完全一致、基本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4类,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6](以下简称《词典》)作为英语词汇参考,从舌诊术语英译的词义出发,结合德国翻译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中医舌诊术语英译中的方法和特点,并根据中医术语英译的特异性,以李照国教授[7]提出的“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的翻译原则,以及根据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对应性、系统性、同一性、回译性、简洁性、约定俗成的6条原则[3],对舌诊术语英译进行协同分析。

3 结果

3.1 舌诊术语英译一致情况汇总

根据建立的小型语料库数据,可得出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在4部标准中的一致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其中“完全一致”为该术语在4部标准中均有对应英译且均一致;“基本一致”为该术语在3部标准中具有一致的对应英译;“部分一致”为该术语在2部标准中具有一致的对应英译;“完全不一致”为该术语在4部标准中无一致情况。并且,有12条舌诊术语在标准1、标准2、标准3、标准4中存在缺漏情况,仍待扩充。

表1 舌诊术语英译一致率的统计分析

笔者选取术语翻译差异较大、讨论意义较大的“部分一致”及“完全不一致”2类进行比较讨论,通过前文所述方法,对部分一致类和完全不一致类英译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2 部分一致舌诊术语的英译辨析

“部分一致”的名词共有36项,占到了55.38%。这能反映半数以上的舌诊名词存在一定不统一性。具体可见表2。就部分一致的内容做以下梳理和分析。

表2 舌诊术语英译部分一致词语列举

3.2.1 舌诊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其含义为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的生理、病理情况,为中医辨证提供证据支持。在标准1和标准4中,舌诊均译为tongue diagnosis;而在标准2、标准3中则是tongue inspection。该词在《词典》[6]中diagnosis解释为the act of discovering or identifying the exact cause of an illness or a problem(诊断);inspection的含义则是the act of looking closely at sth/sb, especially to check that everything is as it should be(检查;查看;审视)。从大意上,两个都有对舌象的审视并作出判断,但前者倾向于医疗情境下的查体,同时体现出对病因的探求,可看出舌诊的目的——辅助疾病诊疗;而后者仅有判断舌象的正常与否,从对应性的角度看,diagnosis更具有合理性。

3.2.2 舌质 舌质,又名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正所谓“唇舌者,肌肉之本也”[8]。因舌质又称舌体故在标准1和标准4中都译为tongue body;标准1另一译法为tongue proper;标准2中则是tongue quality。其中tongue body更接近舌体名词本身含义。proper在《词典》[6]中的含义为[after noun]according to the most exact meaning of the word( 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因而tongue proper可理解成专用于中医舌诊的舌体表现。而quality(质量;品质)是从舌的性质状态上来表述舌质。各译法均符合对应性的特点,参考《临证验舌法》[9]中望舌质的临床意义:“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据舌以分阴阳……据舌以分脏腑”可见,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色、舌形质、舌态、舌下脉络等了解被检查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从而辨证施治。因此笔者认为tongue proper及tongue quality相对更为妥当。

3.2.3 舌形 舌形,即舌的形状。标准1、标准2使用了单词shape,标准3、标准4则用form来表达。分析各自含义:shape:the form of the outer edges or surfaces of sth.(形状;外形;样子);form:the shape of sb/sth.(形状;体形)[6]。在释义中可见shape和form互为解释,两种译法差异较小。

3.2.4 荣舌、嫩舌 荣者,陶渊明谓之“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在《中医诊断学》[10]中,荣舌意为舌质荣润红活,谓舌之有神。在标准1、标准2中被译为lustrous,而标准3、标准4分别译为flourishing和luxuriant。其英文释义[6]为lustrous:soft and shining(柔软光亮的);flourish:to grow well;to be healthy and happy(茁壮成长;健康幸福);luxuriant:(of plants or hair)growing thickly and strongly in a way that is attractive(茂盛的;浓密的)。lustrous侧重在形态上的形容,较为具象;相比之下flourishing相对抽象;luxuriant更侧重在植物和毛发上的繁茂。可见lustrous对舌质的客观描述更具体,是最佳译法。

嫩舌的意义为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是舌形的一种,多主虚证[10]。在4种标准中分别译为:flabby(标准1);tender(标准2);tender(标准3);tender-soft(标准4)。分析英文释义[6]:flabby:having soft, loose flesh;fat(松弛的;肥胖的);tender:easily hurt or damaged(纤弱的;脆弱的)据此可见tender虽有柔嫩的含义但与“嫩舌”的“嫩”有一定差异,flabby的译法更接近嫩舌所表达的含义,对应性及回译性强。

3.2.5 淡红舌、绛舌 淡红舌的英译分别为pale-red tongue(标准1);pink red tongue(标准2);light red tongue(标准3);pale red tongue(标准4)。pink的含义为 pale red[6],可见淡红舌在标准1、标准2、标准4的译法几乎是相同的,差异较小。再对pale red和light red进行比较[6]:pale:having skin that is almost white; having skin that is whiter than usual because of illness, a strong emotion,etc.(灰白的;苍白的;白皙的);light:light colours in a picture, which contrast with darker ones(亮色;浅色)。历代医家普遍认为淡红舌乃气血调和之舌象,见于常人[11]。pale带有灰白苍白之意,相比之下light red tongue似乎更能体现舌色之常。

《说文解字注》谓:“绛者,大赤也。”绛舌即为深红之舌,在标准1、标准2中译为deep red tongue;在标准3、标准4为crimson tongue。而crimson的含义[6]为dark red in colour(深红色的;暗红色的),这与deep red同义。两种译法的差异较小,crimson tongue在简洁性上略有优势。

3.2.6 短缩舌 《辨舌指南》[12]曰:“凡舌短,由于生就者,无关寿夭,若因病缩短,不能伸长者皆危证。”对于短缩舌存在以下几个译法:shortened tongue(标准1);shortened and contracted tongue(标准2);shortened tongue(标准3);contracted tongue(标准4)。只要比较shortened和contracted即可明确其中区别[6]:shorten:to make sth. shorter; to become shorter((使)变短;缩短);contract: to become less or smaller; to make sth. become less or smaller((使)收缩;缩小)。shorten强调在长度上的减小,contract侧重在体积上的减小以及肌肉的收缩。舌体因寒凝、痰阻、血虚、津伤等拘挛不伸[10],故shortened tongue翻译更为准确,更符合对应性和回译性。

3.2.7 舌苔 在表2中有23项部分一致术语涉及到舌苔的翻译不同,标准1、标准3中译为coating,在标准2、标准4中为fur。仅这一项引起其下22项术语英译的不同,故此处仅讨论“舌苔”这一词汇的英译辨析。二者的释义[6]分别是:coating:thin layer of something that covers a surface(涂层;外层;覆盖层);fur:a greyish-white layer that forms on a person’s tongue,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ill/sick(舌苔)。显然,fur在《词典》当中已具有“舌苔”这一含义,相对于coating更为准确。然而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目前2种翻译都被广泛使用,相关舌诊英译研究中也未见二者的具体区分[13]。笔者认为,如若能做到统一,将提高舌苔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译效率,也更符合同一性的原则,具有一定意义。

3.2.8 舌下络脉 在标准1、标准3中,舌下络脉译为sublingual vein;而在标准2、标准4中分别为sublingual vessel和sublingual collateral vessels。从解剖学的角度,舌下络脉是舌下静脉,中医学将其性状变化作为一种辨证依据[14]。正如《望诊遵经》[15]记载:“手少阴通舌本,足少阴挟舌本,足厥阴络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舌本在下,舌尖在上”。体现出历代医家通过舌下络脉来辨析脏腑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vein:any of the tubes that carry blood from all parts of the body towards the heart(静脉);vessel:a tube that carries blood through the body of a person or an animal, or liquid through the parts of a plant(血管;脉管)[6],vein明确为静脉,相比vessel更为具体、精准。而标准4的collateral vessels意为附属血管,也同样不甚明确。

3.3 完全不一致的舌诊术语的英译辨析

“完全不一致”的名词英译共有7项,占10.77%,详情可见表3。在这一部分,舌诊名词的英译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项目不多,但具有重要的讨论意义。同样依据上述6条原则[3]进行整理分析。

表3 舌诊术语英译完全不一致词语列举

3.3.1 地图舌 舌苔不规则脱落,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的舌象被称为地图舌[10]。在标准1、标准2、标准4中有相应英译,依次为:geographic tongue;graphic tongue;geographical tongue。

其中geographic和geographical为同一含义,仅是形容词词缀的不同[6]。而graphic的释义为:connected with drawings and design,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books,magazines,etc.(绘画的;书画的;图样的;图案的)。两种译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图舌舌苔花剥,脱落成图案的特点,然而在“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这一特点上,标准1、标准4的译法更具有对应性。

3.3.2 吐弄舌 吐弄舌具体可以分为吐舌和弄舌,吐舌侧重于舌伸于口外;弄舌则强调舌舐口唇,立即收回,两者可统称吐弄舌,多见于小儿心脾有热[10]。四种译法均以protrude为词根表达吐舌,区别不甚明显。在标准1中将弄舌译为moving tongue,而在标准2、标准3分别为wagging tongue及waggling tongue。moving为“移动”之意,较为宽泛,相比之下wagging和waggling意义相似,均有“来回摆动”之意,更为准确。值得一提的是标准4中protruded agitated tongue的agitated含义[6]为showing in your behaviour that you are anxious and nervous(焦虑不安的;激动的),更能体现“吐弄舌望诊可见患者舌体动如蛇舐,上下左右,棹动不停”[16]之热象。因此,吐弄舌若分别翻译,标准2、标准3译法均较为合适,如两者合并翻译,则标准4的译法相对准确。

3.3.3 舌态、舌质 舌态的翻译在4个标准中虽然不完全一致,仔细分辨后可知,标准1、标准3、标准4本质均为tongue motility,而标准2中翻译为tongue condition。《词典》[6]中motility:the ability to move or travel around easily(移动的能力),而condition: the state that sth is in(状态;状况)[6]。显然,motility更符合“舌体的动态”这一舌态的定义[8]。

同样的,对于舌质的翻译,各部标准也将侧重点放置于“质”翻译。标准1、标准2分别译为quality:a feature of sth,especially one that makes it different from sth else(特征;特质;特色)、character:the way that sth is,or a particular quality or feature that a thing,an event or a place has(特点,特征,特色);标准3、标准4均译为texture:the way a surface, substance or piece of cloth feels when you touch it,for example how rough,smooth,hard or soft it is(质地;手感)。舌质乃舌之神、色、形、苔,可见quality和character在对应性方面更胜一筹。

3.3.4 燥裂苔、剥苔、药苔 “裂”除在标准1中翻译为fissured之外,其余3部均译为cracked。fissure在《词典》[6]解释为:(technical)a long deep crack in sth, especially in rock or in the earth(岩石、土地等中深长的)裂缝,裂隙。cracked意为:damaged with lines in its surface but not completely broken破裂的;有裂纹的。两者均有裂缝的含义,相比之下fissured为专业术语,侧重在地理学领域;cracked多指一般伤害(此处为“燥”)造成的裂缝。cracked这一译法更体现了李照国教授[7]提出的“薄文重医、依实出华”的原则。

类似的问题在剥苔的翻译中也可发现。标准1中将剥苔翻译为exfoliative coating,而exfoliative含义[6]是to remove dead cells from the surface of skin in order to make it smoother(使表皮剥脱),这是细胞学专业术语,相比之下eroded和peeled回译性更强。

药苔的翻译仅出现在标准1及标准3,分别为drug-stained coating和medical-stained coating,drug与medicine为同义词,此处差异较小。

4 讨论

就舌诊术语的英译而言,“部分一致”及“完全不一致”占大多数,可见在舌诊术语的规范上仍然有可进步的空间;一词多译、多词一译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与中医术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医术语本没有其对应的英文词汇,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常见、易懂、描述性强的词语有利于中医学的传播与交流;语序的改变、冠词的增添并不影响词句的正常表达,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运用;各部标准收录的舌诊术语数量不尽相同,依据上述表格可知,部分术语在标准中是缺失的,期待进一步的完善;中医术语常艰涩难译,须深谙其医理,清末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即鞭策后人不断追求翻译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最后,期待中医英译相关标准能不断完善、促进中医学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舌体译法舌质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望舌可预测中风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老年舌体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Ⅰ类错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