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实践探索*
——以“地形和四大名山”为例

2023-03-06熊四华

地理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标区域情境

熊四华

(九江市第三中学,江西 九江 332000)

一、关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阐释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于2022年4月正式颁布。2022年版课标将“区域认知”定义为: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2022年版新课标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和联系等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分析不同尺度区域的特点与差异以及区域间的联系[1]。通过2022年版课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相关文献对区域认知素养的阐释进行整理[2-3],笔者梳理了区域认知素养构成图(图1)。

图1 区域认知素养构成

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由“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构成,而“地理工具”以及“地理实践”则在其中起着贯通作用。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针对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学生表现指出,学生要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够从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等方面,简要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并能够对不同区域的人地关系进行探究,初步展现出分析区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4]。相比于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从教学方法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融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不同尺度的划分,如在世界地理内容的编排中,从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再到具体的大洲、大洋,从大洲的不同地区再到具体的国家;中国地理的编排也体现了不同级别的区域,如从介绍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再介绍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最后介绍四大地理区域内部的情况。2022年版课标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尺度的区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不同尺度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嵌套关系(图2),让学生明白“划区”是认识复杂地理环境的重要方法。尺度划分思想的初步形成,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尺度的敏感性。

图2 不同尺度区域之间的嵌套关系

二、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主题式教学实施原则

初中阶段,传统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偏重于机械性记忆,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偏重于表面,基础薄弱,难以有效提升地理思维。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求教师优先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积极关注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任何地理课堂都离不开地理情境的创设,只有学生有“境”可看、有“境”可想、有“境”可谈,才能主动参与地理知识的建构[5]。

初中地理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鲜活的地理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重构某一地理主题,并就该主题所涉及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探讨,将区域地理知识融合在主题所形成的脉络和情境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主题式教学实施原则[6]如图3所示。

图3 地理主题式教学实施原则

1.主题情境化,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往往缺乏持久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区域认知多维视角的形成。只有在主题情境中引发问题,再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会并建构知识,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此,地理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将地理教学主题情境化,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较为熟悉的地理素材,将地理知识进行情境化处理,重新构建教学主题,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2.学习项目化,鼓励自主探究

主题式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资源整合的良好路径。在具体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情境化的地理问题。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与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高度契合[5]。在对教学主题进行重构以后,教师需要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需要以地理学习方法和过程为支撑,融合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同时,教师应制定具体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与学生一起列出学习清单,以驱动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层次清晰的问题链。在此过程中,让学习从传统的“知识线索”向“问题线索”转变,促使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深度参与地理知识的建构,并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3.意义构建化,深化教学主题

2022年版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学科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拓宽学生对复杂世界的深层次认识。主题式教学在整合和重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在鼓励学生对主题问题进行追问和深入思考,容许学生对主题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索知识背后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让教学主题得到深化[6]。

如八年级上学期,教师在讲授中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气候异同时,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利弊。南方地区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合水稻生长,但旱涝灾害较多;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冷湿,作物生长周期长,但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同时,也可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地区四季气候差异造就的自然之美,如春夏季节的庐山云雾和瀑布,秋冬季节庐山的枫叶和雾凇,进而让教学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地理事物,从地理视角欣赏周边的世界。

4.评价多元化,实现个性发展

2022年版课标在学业质量模块中建议教师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传统教学中过度强调考试分数的情况[1]。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设计“学生学习过程观察表”“任务清单”“学习活动评价表”等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和学习任务等完成情况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展示自身的特长,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主题式教学实施路径

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主题式教学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重构教学主题—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贯彻多元评价。笔者将以八年级下学期乡土地理教学为例,参考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省乡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四大名山”内容,对具体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和说明。

1.重构教学主题,整合教学资源

在《江西省乡土地理》教材中,“地形和四大名山”围绕江西省的地形特点和江西四大名山的概况设计了相关内容,设置了课前思考、活动窗、自学窗和本节要点等栏目,用精炼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对江西省地形进行了阐述[7]。在用主题式教学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将本节学习主题由“地形和四大名山”重构为“从‘风水宝地’视角来认识江西地形”,让学生从更具生活情境的视角进行主题学习。

2.创设主题情境,确定项目任务

教学的主题情境应该让地理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能够触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基于此,本节课按照重构后的教学主题,选择了以下教学情境。情境1:观看图文和视频,认识古人心中的“风水宝地”;情境2:结合江西地形资料图,探究江西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情境3:结合江西四大名山相关资料,设计江西四大名山的旅游计划表。

项目任务的确定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情境为依托,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清楚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本节课的项目目标和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目标和核心任务

3.设计学习活动,开展探究教学

主题式学习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题问题的讨论[8]。在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并列出可操作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储备好必备的知识,如本节课学生需要提前对江西四大名山的资料进行较为详细的收集与了解,或者利用假期和家人或同学到庐山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充足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主题内容的深入展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穿插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高质量的纪录片,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场景等,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与较为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相结合,有温度的教学资源和社会化的情感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

4.聚焦核心素养,贯彻多元评价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多元评价是主题式教学的重要步骤。多元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多维思考,更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与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对学生的思维表现,可依据2022年版课标要求设计评价量表,以学生在解决项目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对其思维结构进行评价。在情感与体验方面,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情况、学生面对困难时所表现的意志和品质、对学习成果的满意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为地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采用主题式教学策略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参与学习,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新地理教学、提升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课标区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