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3-03-06金彦红

小学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金彦红

时光荏苒,春秋飞度,不知不觉中已经在班主任岗位上度过了多个春秋,对于学生的关爱有增无减,这大抵就是对教师的热爱吧。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性格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最强。为此,在这一时期,不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生活等全方位的引导和关心。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犹如“父母”一般,我们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要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事物比较好奇和敏感、注意力不太集中、自控力不足,等等。下面大体上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注意力方面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但对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色彩鲜明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和方法。[1]

(二)记忆力方面

幼儿的记忆多数是通过无意识的学习方式记忆的,但是升入小学之后,学生的记忆开始从无意识转入有意识阶段,同时记忆形式也从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转化发展。

(三)思维发展方面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从低年级开始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个体不同,思维发展也大不相同。

(四)情感意志方面

在情绪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总体控制力较差,但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强。作为老师,要多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及时进行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在意志力方面也是无法做到自动自觉,主要依靠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但是学生自尊心日益增强,教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小学各阶段的学生心理差异较大,我们应该区别对待。[2]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班主任工作一般都是兼任,即班主任一方面承担着学校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承担着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这种双重的身份是基础教育乃至高中阶段教师的一个特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学生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心理特征看是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学生的思维、自我意识都会从三年级开始发生一个大的改变,这时候如果班主任或者教师关注不到位,学生很快就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和逆反心理。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思想观念确实比较陈旧,认为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应该听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管理,忽视了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沟通。[3]

(二)班主任方面

班主任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老师。很多老师本身的管理能力并不强,再加上一些班主任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并不清楚,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认识不足。这些原因导致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下面这些问题:一是采用的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主要以要求和约束为主,对于犯错的学生以批评和惩罚为主,希望学生事事服从。二是管理缺乏柔性化。一些班主任制定很多规章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这样的完全的程序化管理,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严重的打击。三是事事包办。一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采用一种“无微不至”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事情事事包办,这种管理方式会让学生形成很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家庭方面

一些家庭存在着对于孩子过度溺爱的问题,这也使得一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任性、自私等不好的性格特质。在班级活动中,这样的孩子普遍缺乏集体意识,在团队合作方面较为欠缺,而且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这也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更高的难度。另外再加上一些家长对班主任的管理不认同甚至直接干预,进一步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困难[4]。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强调生本教育,所以班主任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能一味约束和压制,而是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塑造自我。如果班主任在管理中,只是以班主任的权威让学生单纯地服从管理,尽管能够获得看似不错的短期效果,尤其是能够保证教学秩序,但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服从是被动的,学习是被动的,自然也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务必要转变观念,不能仅依靠自己的权威来实现班级的管理,而是要采取某些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管理班级的主动性,这样不但能够获得好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锻炼。例如,在遇到一些班级管理问题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来思考对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展开了充分思考,另一方面这是学生自己找到的解决措施,学生也更乐于遵从[5]。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班级管理主动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要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性,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中选择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作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对于学生形成的意见和措施,要予以充分的尊重。这样不但能够让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和抵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主任管理的重要基础。尊师重道的传统,让我们对老师非常尊敬,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普遍存在着敬畏心理。因此,很少有学生愿意和老师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心事。这需要班主任转变当前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多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沟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平等、友爱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将班主任视为自己的朋友,予以充分的信任,将班主任看成自己的领路人、知心人。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和班主任分享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面临的困难,班主任也才能够真正对学生的状况有全面了解,从而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少走弯路,更好地成长。融洽师生关系的形式,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尊重、平等、理解。之所以学生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讲述心事,甚至出现叛逆心理,根本原因就是认为大人不理解自己。所以,相对于单纯说教,通过建立融洽的关系,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能够深入思考,对于引导学生思想更有效果[6]。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也是成长路上的必经阶段。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克服障碍。学习方面如此,生活方面也如此。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到症结所在。另外,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畅通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庭、学校的表现和状态。做好家校配合,既能够对学生有更加充分、全面的认识,也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提高素质,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学校的“领头羊”,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依赖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首先,班主任要强化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日常言行要高标准严要求,以自己的亲身示范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其次,班主任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这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带动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另外,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其他学科老师共同参与,充分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与他们密切协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最后,在管理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通过创新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7]。

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班主任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与学生的有效磨合,需要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检验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四)重视评价,对学生有效引导

对学生的评价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正逐渐进入青春期,独立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自尊心不断增强使得他们对于外界的评价越发关注,特别是自己老师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更希望老师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所以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常常会对他们起到极强的激励效果。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有效的鼓励。基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以成绩为标准,要对学生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各个方面给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要能够从细节处找到学生的长处,给予有效的鼓励,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自信,从而更乐于学习,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学生某方面表现出色的情况下,得到班主任的认同和鼓励是学生的强烈渴望。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应当了解事件的全貌,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以后,才能够真正进行改正。班主任老师要避免采用居高临下的批评,以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不能批评,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要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明确指出,但不是一味批评和指责。这也有助于学生降低对老师的抵触,真正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反思自我,不断成长。

四、总结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只要将教育这颗爱心渗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一定能助力学生的成长。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学生自主性。另外,还需要班主任转变观念,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此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示范作用,也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级“四小怪”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