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视域下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路径探索

2023-03-06张梦廷

小学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想象力美术创作

☉张梦廷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尽管这一阶段的文化教育很重要,但美术教学也同样不可轻视。目前的美术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不对等,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将教授、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实践的锻炼。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彰显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的价值及作用

美术教育能让学生体会到跟文化教育不一样的乐趣,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学习者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是一门具有正向意义的学科。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生活及世界上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化课知识,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教学理念研究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我国的教育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在《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阐述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性格特点,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在课下也要适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加以辅导。近年来,随着教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能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发挥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小学生审美能力不足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来自于家长和熟悉的生活环境,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加之学生对美的理解刚刚起步,因此,小学生跟老师所理解的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美术作品,学生还没有学会很好地欣赏;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绘画技巧,他们也没法充分理解其中的意思,更不用说掌握和运用,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

(二)教学时间有限

目前国内教育模式通常为40或45分钟一节课,而且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是很少像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连上两节的,短短的40分钟里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间显然是不充足的。而且,一节课的时间并不是都让学生进行创作,而是首先要由老师讲解艺术作品,带动学生理解、欣赏作品,然后讲解绘画的技巧,最后再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这样留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很有可能在老师讲解时学生已经走神了,接下来也无法专心画画。等学生们放学回到家,可能都已经忘掉上课所讲过的内容,更是不利于学生及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课堂时间的限制,也是影响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模式落后,限制了学生想象力

大多数美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只是一味地照着课本宣读,讲述时不够灵活生动,念完课本就让学生提笔绘画。学生通常没能理解老师和课本所表达的意思,就被催着开始绘画,那他们只能仿照课本的例图来进行绘画了,大家的作品也就自然而然地大同小异,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没能得到发挥。有时,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绘画演示,在黑板上画一遍给学生看,但如果学生理解不了这个过程的转变,就只能模仿黑板上图案的形状来画,想象力和绘画思路自然就固化了,变成了单纯的模仿。久而久之,本来趣味盎然的美术课也会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学生把美术课当成聊天休闲的课堂,而没有兴趣去听老师的讲解,更没动力去进行艺术创作,不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美术课也就失去了意义[1]。

四、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做合一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传授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所缺乏的知识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来作为课堂案例,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在讲解时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想象,而不局限于固有的模式[2]。

(二)加强课堂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增加提问环节,或者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回答,增加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欣赏图画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画中有什么元素、表现出什么意义等。在讲解绘画技巧时,可以提问学生,对于某种技巧,自己有什么理解,或者会如何运用这种技巧。在课堂创作时,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想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会运用什么元素和色彩去创作,想要表达什么意义等。在作品评阅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评阅,说说对方的作品有什么优点,哪个部分还可以做得更好……总之,要多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育

小组合作是教学中常见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学习可取之处,以达共同进步之目的。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分组,或让学生自由组队,让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课下一起学习。例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然后选一个同学作为发言代表,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自己没想到的理解方式,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全面。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例如,一人画一部分,可以画自己擅长的,让作品更加精致,也可以画不擅长的,以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成长。除了课堂讨论和合作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创作,或者是参观美术展览,不仅丰富了课后活动,还可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3]。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美术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会活灵活现,充满生机,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有个性的作品。例如,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元素,让学生从给定的元素中挑选自己想要的,再发挥想象力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一幅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想象进行创作。例如,老师设置的主题是森林,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跟森林有关的图片、动画或音乐,帮助学生沉浸在此主题中,在“森林王国”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除了绘画之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手工作品,如使用旧报纸和白乳胶做笔筒、门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提高学生美术实践意愿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进行应用,需要学生全程具备较强的参与欲望及实践意愿,只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设计当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观情感意愿出发,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在进行创作之前能够迫不及待地进行思考与实践。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先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在“教”的环节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增加趣味化的内容。相对于其他文化课而言,美术学科趣味性明显更高,不仅是因为美术学科本身的内容较为开放,更多的是因为美术学科有着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的自由创作氛围。在教学的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这一特质,让美术学科吸引学生充分的参与。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例如,相对于枯燥的技巧教学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创意内容及鲜明的形象等都更为关注,那么,设计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设计,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巧。例如,在色彩的搭配上,教师就可以设计较为常见的填色游戏。填色游戏在课堂中进行应用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将色彩进行组合,而是要考虑颜色的冷暖、过渡以及搭配。在学生了解到颜色搭配技巧后再进行适当的训练。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在“学”的过程中,通过更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展开后续的“做”。在此过程中,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与探究,配合教师的思维方式与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与应用。在学习知识之后进行即时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以新的问题为基础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实践。这种循环教学方式主要就是围绕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意愿进行引导。相对过去传统的教学而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全面而有效的提高。

(六)丰富学生美术创作素材

美术学科的素材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素材,推动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并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审美去进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与创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接近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进行生活素材的拓展,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围绕生活中的素材加上本身的艺术畅想开展创作。例如,以生活中的“花”作为基础进行创作。每一种花不仅外观各异,更是有着不同的花语及背后的意义,全面的认知更有利于发现他人还未涉足的领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素材的筛选,例如,以康乃馨为例。康乃馨最为常见的颜色就是红色与粉色,而无论什么颜色的康乃馨其最常见的意义就是作为对母亲表达爱意的象征。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辅助,让学生能够在欣赏康乃馨美丽外表的同时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所代表的寓意。在学生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等方式去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对母亲的认知以及情感,随后让学生将母亲、花以及自身的情感进行结合,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回忆重温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方向对自身情感等生活素材进行添加。这种较为开放的创作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受到情感的驱动,创作过程中对素材的应用以及情感的表达都十分细腻,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良好的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未来教育的基础,而目前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光靠老师讲解,学生不动手实践,那么对美术的学习永远只会停留在理解阶段。只有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进行动手实践,做到教、学、做合一,美术教学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想象力美术创作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打开新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