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外阅读 构建丰富语文课堂

2023-03-06☉王

小学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王 圯

基于课外阅读活动构建更为完善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关注课外阅读资源的导入问题:除了基于语文认知的教学活动之外,还要将文化思想、语文创作技巧、人文情感等要素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深度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开发课外阅读教学体系,要从语文教学与语文互动等多角度入手,建立更为完善的课外阅读指导机制,将文学读物、影视作品、民间传说、文化故事带入到教学环境当中,阅读与积累同步推进,审美与创作全面落实,让小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实现有效育人。现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分析,思考通过课外阅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开发策略的有效方法,尝试探究利用多元文化资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外阅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相比于课堂中的文本阅读,合理利用课外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更自主,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文学素养的形成。基于课外阅读构建丰富语文课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方式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了,学习渠道更宽泛,让教学由课内延伸向课外。[1]可以说,合理利用课外阅读,对于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有着十足的意义。

二、基于课外阅读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一)利用课外阅读铺垫课堂,引导提前自学

部分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课外阅读活动只能够在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之后关注课外阅读的延伸功能,但并不重视课外阅读的激趣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文本中所包含的语文故事远比教材更为全面,依靠课外阅读来铺垫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文本精髓,形成语文阅读兴趣。在利用课外阅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可尝试通过课外的阅读指导活动来铺垫课堂,促使学生提前开展自主学习。建立多元化阅读指导模块可以进一步完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其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课外阅读模块,能够将文学创作技巧、人文思想、历史故事带入到语文课堂当中,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语文学习环境。[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文章取材于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创作的科学名著《昆虫记》,其中展现了昆虫的形态特点与习性,为小学生提供了有趣、生动的阅读素材。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为学生下发《昆虫记》读本,选择文化作品中的原文展开教学工作:阅读《昆虫记》中有关于“蟋蟀的住宅”的表述,思考一下,其与课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在提出问题之后,文本之间的差异将被进一步放大:在《昆虫记》的故事当中,作者以更为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蟋蟀修建住房的过程:先描写环境,再描写蟋蟀的行动,展现昆虫身上的独特智慧;《蟋蟀的住宅》则重点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从细节之处入手展现作者对于蟋蟀的喜爱。在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要尝试结合课外的阅读活动铺垫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主动对文本进行阅读。借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与语文阅读技能,让学生在阅读、感知、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兴趣,形成高效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是带有人文性特点与教育性功能的育人课堂,在基于文化育人视角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与课外的文化探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语文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文化审美素养。教师可尝试利用课外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与教师展开高效互动,分析课堂上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为例,可以为学生导入有关于“恐龙”的科普读物,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围绕着“科学”这一话题展开教学交流活动,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呈现在课堂上。从科普读物当中不难发现,恐龙是一种身形巨大的动物,其体重较大,动作敏捷,但并没有生长出翅膀,那它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在提出问题之后,再次结合课外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随着生命的不断进化,恐龙的形态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如能够飞向天空的翼龙,其骨骼中空,生出翅膀与筋膜,具有高速飞行的能力。课外科学知识的引入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然只能在地上奔跑的恐龙能够进化为翼龙,那么如果翼龙继续进化,是否能够成为飞向蓝天的鸟?在学生独立提问之后,围绕着教材展开阅读活动,了解恐龙的进化历程:除了骨骼与身体结构的变化之外,恐龙的身上逐渐生出了羽毛,完成了生命的演变。利用课外阅读将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基本能力,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

(三)利用课外阅读积极思考,落实深度育人

课外阅读活动将多元文化资源呈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展开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意识。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出色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能够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实现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活动的同步推进。[4]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课外阅读教学方案,基于语文教学要求回应深度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在针对课文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来推进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为学生导入历史故事,鼓励学生解读课文精髓。在教学课堂上,选择《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课前教学材料,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结合历史教学资源对有关角色进行评价: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的战功是在战场上的搏杀当中逐步积累的,他的贡献无人能及;而在讲究“出身”的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身低微,虽然在国家的外交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廉颇依旧对蔺相如抱有轻视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会抵触“只会逞口舌之利”的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功不配位。在了解了故事背景之后,结合课文《将相和》展开深度思考:解读二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评价相关角色。廉颇自恃战功,恃才傲物是人物的性格所致。但在得知蔺相如的宽容之后,立即负荆请罪,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敌对、刁难,不卑不亢,始终为了国家大义忍让,在廉颇负荆请罪时,能够宽容对方的错误。配合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填充角色的精神内涵,促使学习者主动解读相关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从而推动品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四)利用课外阅读锻炼技能,推进多元表达

课外阅读为学生进行语文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文化资源实施教学活动,深度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围绕着课外的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经验。[5]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为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全新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应用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可以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有关故事当中开展教学活动,依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曹操意在争霸天下,率领百万大军袭击蜀、吴两国。为了谋求自保,蜀、吴联合,开始对抗曹操。但周瑜气量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更为睿智的诸葛亮,故此在合作中百般刁难。在了解故事背景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应用语文知识。一方面,是对文本资源的解读、分析,要求学生展开语文阅读活动,利用语言解读人物对白,为相应的角色设计对白,如下列对话所示:

周瑜:今日曹军意图南下,急需十万支箭抗敌。我有军务在身,望阁下施以援手。

诸葛亮:造箭之事不敢推脱,不知何时用箭?

周瑜:当在十日内交箭。

诸葛亮:战机瞬息万变,岂可十日延误,不如三日交箭,如何?

利用语言创造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另一方面,结合书面表达活动描绘角色,为诸葛亮、周瑜书写内心独白,结合课外的阅读活动启发学生的语文表达技能,促使学生主动掌握语文知识,进行文化创作。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加工问题,发展学生阅读、学习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感知文化知识,进行更为高效的语文创作活动,发展语文学习能力。

(五)利用课外阅读延伸课堂,积累相应文化

基于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阅读等活动的同时积累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基于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延伸教学范围,要强调学生对文化资源与文化知识的应用,[6]配合课外阅读逐步延伸教学课堂,发展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以此来优化教学活动。合理投放教学资源,感受文化的核心内涵,才能使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会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就义的伟大行为产生强烈的敬佩之心:面对如同潮水一般的敌人,五个人肩负起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他们是勇敢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们从悬崖上一跃而下舍生取义,他们是忠诚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实施爱国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完成这一环节的阅读指导任务之后,基于课文中的红色思想与红色文化展开教学活动,继续积累相应的文化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资源,围绕我国的“爱国思想”与“红色文化”展开教学工作:阅读《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感受中华少年的勇敢睿智,进行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阅读《红岩》,感受革命战士在斗争中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为祖国奉献、为社会服务的崇高道德品质。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学资源的导入不一定要依赖教师,除了教师所给出的文化资源之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式学习,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搜集相应的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以课外阅读活动延伸教学范围,将红色文化与人文情感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课外阅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可以发挥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文本的多元化教学功能,从而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度创新。在指导小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课外阅读活动的优化设计,将课外阅读应用到阅读、学习、创作等各个环节当中,深度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外阅读活动呈现出优化教学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