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农产品供给低碳模式构建与对策研究
2023-03-06焦世奇
田 跃,焦世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前农产品研究领域不可轻视的主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从国际到国内、从企业到家庭都需要约束于碳排放逐渐缩减的框架内,慢慢缓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球生态的巨大压力,包括农产品供给。同时,不断涌现的低碳技术、设备与环保组织等成为低碳模式构建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推动农产品供给生态化与绿色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低碳农业的建设,利于实现美丽乡村的改造目标。
一、低碳供给研究阐述
低碳农业、生态农业、精益农业等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节约、循环、生态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排他性,如杜绝化工产品介入与不可再生能源干扰等。低碳农业的核心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低于普通水平,而低碳供给研究则是聚焦流通体系碳排放水平,包括动力能源、供给路径及组织管理[1]。
(一)动力载体
农产品动力载体主要有水、电、油。水处理以精细农业为例,采用精准浇灌、点滴注入等定量供给,减少水量,结合萃取、纯化等科学技术,剔除有害物质,添加缺乏的微量元素,提升产品品质。电处理则以光伏产业为例,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构建家庭产电以供家庭农场使用,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油处理则是针对农产品供给过程中车辆运输配送及加工过程中设施设备的耗油量应通过清洁能源的代替而得到降低,如氢能源。
(二)供给路径
农产品供给路径与碳排放呈正比关系,缩减路径长度与形成循环路径成为研究重点。前者通常称为“田间到餐桌”,后者则称为“循环体系”,其中,“田间到餐桌”可以用农产品订单化、定制化等模式创新得以实现;“循环体系”则需要流程重组、可回收材料与多主体协同等逐步构建[2]。两者的目的都是降低能耗,减少外在因素介入,提升自身系统的保障能力。
(三)组织管理
政策、系统与举措围绕农产品供给低碳化展开,辅以构建的政校企合作机制,以人才引入和培育为重点,落实银行、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农产品供给保障上的创新机制,不断提高资金投入效益,构筑人-自然-社会责任相协调的模式,推动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吸引人才去乡村、鼓励人才干农业、激发人才当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良好发展的基础,亟需一整套政策的铺垫与扶持,更需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心与信念。
二、扬州农产品供给体系分析
扬州农产品供给体系依据约束机制不同,可分为传统型与现代型;依据组织层次不同,分为叠加型与网络型;依据产业技术不同,分为业余型与专业型。
(一)传统型与现代型
传统型供给对从业主体约束力较弱,凭借交易关系构建农产品供给流程,以市场利益为主导,衍生利润驱动机制,形成相对波动松散的供给体系;现代型供给相对约束力较强,以信用机制为核心,构筑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共同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并能在特殊时期一起应对产业发展困境。
(二)叠加型与网络型
叠加型是金字塔组织层次的表述,由农业头部企业占据流程主要位置,衔接小微农产品供给主体与零售主体,形成先汇聚再分散的农产品流通态势;网络型则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在线交易为核心,通过网络汇聚农产品信息,完成线下直配。
(三)业余型与专业型
业余型则理解为地摊农贸市场,由城乡接合部的农户群体组成,短时间内弥补城市居民对时令蔬菜瓜果的需求,包括早市、路边摊与乡村果园等;专业型是品牌化的代名词,建设在具有显性标识、区域影响力与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供给低碳化创新模式研究
低碳化创新模式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构建碳中和机制,采用可替代的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缩减路程、降低失误率,形成精准、定制化的供给体系[3]。
(一)研发清洁能源技术
利用清洁能源已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利于推动碳中和进程的加速发展,也符合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方向。结合扬州区域空间特点,页岩油、沼气与太阳能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制内容,原因主要有:
第一,高邮地区页岩油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区域经济能源降本的途径之一,可促进国家页岩油科学技术中心落户扬州,带动配套产业经济与设备的设计与发展,并逐步替代周边传统能源形成示范效应。
第二,沼气开发利用是长期研究的课题,但由于应用条件苛刻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但结合农业生产具体情况,可采用分层分类、集约供应、优化设计等原则,规范化应用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组织内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第三,太阳能已在部分农户、农村和农田得到应用,但仍存在利用效率低、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亟须深入优化光伏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培训专业人员、降低维护费用,解决光伏发电融入区域电网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区域采用太阳能发电,降低对煤炭发电的依赖性。
(二)开发路径优化方法
如前所述,路径优化是缩短路径以降低总能耗,及构建循环路径以降低单位能耗。缩短路径是建设直销直购渠道,打通农场主到消费者的信息衔接,削减两者间的沟通层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构建循环路径则是再构农资、农产品及流通加工等流通路径,形成农业产业内部循环体系,同时,重组农、牧、渔及工业产业体系,开发产业间循环体系,形成多元化、综合化与立体化的产业新类型[4]。
1.开发新的数学模型
统计学模型是能耗定量计算的基础,引入绿色生态系统、碳排放数据、成本-收益等条件,结合区域农产品流通现状,开发基于低碳化的扬州农产品供给研究模型,从而挖掘出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5]。
2.设计新的流通路径
以上述关键影响因素为基础,界定扬州农产品供给低碳模式的构建内容,结合区域流通相关数据,计算能源消耗成本,得出扬州农产品供给最佳路径和最优模式,以供行业企业进行论证并推广。
3.构建新的网络结构
供给体系网络化是基于产供销系统的信息化,结合智慧化农业示范园、现代流通产业园及集中化的销售终端等优势,形成信息沟通的网络化与农产品供给的高效化,即构建直销渠道与综合化产业联盟等。
(三)设计产品定制体系
产品定制体系的核心是“以需定产”,依据市场需求明确农产品供给种类、数量和质量,采用订单统计与大数据预测方法,提供精准对接市场的农产品,避免无效供给与供大于求的后果,持续降低能源消耗与相关农资投入数量,进一步保障农业低碳化发展。
1.产地定制
依据消费者定制需求,产地定制凸显农产品地理标识,关注特定区域内产品品种,即只订购该区域提供的相关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等。
2.外观定制
为满足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外观定制以颜色、大小、轻重等因素为标准,在农产品质量符合市场标
准的基础上,提出农产品供给的外观要求。3.品质定制
因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类农产品的品质需求不同,品质定制是将农产品订购过程中的优等、中等、一般等预先划分,然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符合对应等级的农产品,替代传统产销体系中的挑选或分类环节。
四、扬州农产品供给低碳化模式构建研究
低碳化模式构建是扬州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组成部分,既利于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又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时,农产品供给的低碳模式构建对其他行业产品流通绿色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生态循环技术
生态循环技术是核心,主要理念在于充分利用产业内、产业间的天然联系,构建农业+牧业、农业+渔业、农业+旅游、农业+林业等模式,加强物质转换种类,降低外界能源输入,挖掘农业供给过程中的产业关联技术,形成生态微循环的家庭农场、生态大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等不同层次,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6]。
(二)信息数据系统
信息数据系统是脉络,主要包括信息源、信息熵、信息沟通路径及信息失真等,通过智慧信息平台,采集、处理、交互农产品供给价格、数量等数据,分析某类具体农产品供给成本与收益,关注能源消耗值、流通时空等内容,及时调整供给举措,优化供给条件。
(三)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是基础,能够推动碳排放实践的不断深化,对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区域内碳交易价格、规模及主体参与数量等数据的分析,明晰扬州市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主要思路及相关内容。
(四)人-自然-社会责任模式
人-自然-社会责任模式是前提,将农产品供给主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关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聚焦供给过程低碳化,明确相关参与主体的社会责任,信守交易信用,保证产品质量,切实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相关农产品,共同构建农产品供给低碳化责任模式[7]。
五、扬州农产品供给低碳化发展建议
扬州农产品供给模式发展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零散化向集聚化、自由化向定制化转变,以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为契机,相继涌现规模化温室、加盟化连锁经营及特色化农产品等新内涵,推动乡村振兴举措的落实[8]。同时,低碳化发展成为碳中和体系构建的首要条件,也是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供给成本、保障生态环境、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政策
低碳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低碳化发展成为重要主体之一,既有农产品供给过程中的降低能源消耗,又有利用废旧边角废料构建循环经济,持续改善农产品供给系统的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农产品碳吸收研究的深入,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可成为新一轮农业发展的关注点。
(二)应用低碳技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同样,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低碳技术应依托于产业、协会和企业形成的共同体,进行协同开发,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绿色产业结构与替代能源种类等领域,持续改善高产依托高能源的局面,不断提高精细作业比重,完成低碳化改造。
(三)推广低碳设备
独立设计、联合开发与共同推广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低碳设备应用的三个阶段。独立设计是鼓励科研工作者依据扬州主要农产品低碳模式构建的条件,研究降低能源消耗或替代传统能源的关键设施与设备;联合开发则由专利拥有者和农业龙头单位、农业合作社共同针对具体农产品种类进行分类配置,并引入配套装置,形成完整的作业系统;共同推广则借助农业协会、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主体进行合作,推广新型低碳设备,通过评估收益和投入,扩大推广面,提高应用信心。
(四)加强低碳培训
培训对象为农产品供给主体中尝试利用新能源类型的群体;培训范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大户与家庭农场主;培训内容主要为低碳设备与技术应用方法,并结合具体农产品,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手册;培训组织为乡村振兴局及委托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训资金由乡村振兴计划提供,同时,募集社会资本。总之,低碳培训的主体特点、所处行业、培训效果是扬州农产品供给低碳化进程亟须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