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2023-03-06李霜姣

市场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经济

李霜姣,姚 娟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现代经济制度,进一步扩大开放,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然而这衍生出经济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指出,“我们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十九大之后的多个会议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1]。2020年,中国的经济因为疫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却是坚定不移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10月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针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强国战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使我国重视内需、协调区域发展、抓住科技创新实现供需间的平衡,同时,它还可以推动数字经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因此从“双循环”出发,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遇到的挑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界主要是对其内涵、水平测度以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而在双循环视角下的研究较少。首先是内涵。金碚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供给来看,要发展新动能,将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有效结合[2]。任保平和李禹墨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角度诠释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后又从政策、绩政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3]。马茹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为应对国内外现状,经过权衡后制定的新经济发展模式[4]。其次是指标体系测度。李梦欣和任保平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5]。黄顺春和邓文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中国城市区域的评级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杨耀武和张平从理论上分析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建立了一个多指标体系[7]。孙培蕾和郭泽华、赵儒煜和常忠利则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省域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对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8-9]。最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任保平和李禹墨认为,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建立高质量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体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高质量:提高动力质量、提升供给层次、发挥质量型政策作用[3]。张军扩等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公平、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10]。在双循环的视角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任保平和豆渊博提出,要在需求侧牵引供给,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建立高水平的市场体系支撑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新的发展模式下的高质量发展,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方法,建立新的消费体系和新经济体系[11]。王维平和牛新星认为,“双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良性互动,促进这种良性互动,可以选择扩大内需、进行创新、国内外市场的互相融通、协调区域发展等路径[12]。丁守海和徐政则主要从内循环的供需两端入手,外循环作为促进内循环的动力,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13]。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所做出的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是我国由客场经济全球化转向主场经济全球化的开始[14]。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形成了“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高,容易受到外部制约。根据罗斯特的经济成长理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并迈入大众消费阶段,需要依靠国内消费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改变现状。在需求侧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减少区域差距;优化收入分配,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刺激居民消费,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增强投资需求,来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并同时要按照新发展理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给质量与数量,深化供给侧改革,通过弥补短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做强做大我国优势产业,提升我国优势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并有可能构建独立自主的国内价值链,同时,我国工业系统完善,为我国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激发我国内部经济发展动力,为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奠定经济基础[15]。

(二)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循环”的提出是一种新的对外开放策略,并不是不重视国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首先,经济开始内卷,国内通过供需改革,改变外向型经济现状,使国内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国内市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更多的国家提供了机遇,这就为中国参与国际循环奠定了基础。其次,国际循环也为国内循环注入动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合作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市场范围更大、领域更多、层次更深,通过对外投资、商品服务贸易、跨国技术交流合作等形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最终国际循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便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够促进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相互融合,促进贸易的便利和资源的相互利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双循环”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这其中也有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建立在双循环视角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挑战:

(一)国内消费仍显不足

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这是创造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内部循环的前提。但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能力受到限制,消费逐渐保守化,疫情后消费水平的恢复也远达不到疫情前的水平,消费信心明显不足。另外,消费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同一行业中,我国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短缺。一方面,劣质产品、假冒产品充斥市场,难以根除;另一方面,针对高收入人群,国产商品的服务和质量难以满足需要,一些消费群体可能选择诸如代购、出境旅游购物、免税店购物等消费方式购买国外产品,这会减少国内消费,阻碍国内大循环。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

首先,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极度不平衡,受虹吸效应的影响,中西部的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支持产业智能发展的要素供给不足,难以创造新的动力,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造成地区经济失衡。其次,基础设施的缺口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其他地区,进一步拉大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除此之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截至2021年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142.5万个,5G网络的规模全球最大,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以及县城城区98%以上、乡镇的80%[16]。覆盖区域虽然逐渐扩大,但是一些乡镇地区及偏远贫穷地区还未涉及,5G基站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增多,我国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低端产业,一旦核心技术短缺,产业链与供应链便可能中断,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7]。第一,我国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链占比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且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也尚未形成独立的品牌[18]。第二,创新型人才缺乏。高端创新人才持续流出,同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另外我国创新性发展仍以政府和大型国企为主,中小企业由于资本等的限制抑制了其创新动力。第三,我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创新成果保护力度不够。当前为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使供给匹配需求。

五、“双循环”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从需求侧来看,数字化技术满足居民需求,开发个性化消费市场,为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提供了可能,弥补了传统经济形态下规模经济忽略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弊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如跨境电商也逐步走向数字化,商品和服务也在向数字化转变。通过国际贸易,还可以弥补国内生产资源不足,满足国内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程度加深,使我国深度融入国际循环,同时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

从供给侧来看,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可以借助新兴技术参与生产流程,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社会生产力[19]。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产业化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供给端质量。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周期中遗留的结构性障碍、供需不一致、数字信息分配不完善等问题,促进了国内外供需的良性循环,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大幅释放微观经济活力,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20]。

(二)完善人才引进体系,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进程,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自主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我们国家应积极引进人才、落实人才培养政策,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原生动力。一要制定适合各个省份的人才引进福利政策,努力完善人才培养晋升制度,同时为国际交流创造平台,积极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二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核心技术方面不落后于他国,坚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全局,破除机制障碍。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体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同步,积极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氛围,养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三)加强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公平

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必须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弥补“三农”的不足,同时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使城乡联动起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针对我国中、东、西北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制定不同的方案来推进发展,比如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鼓励东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抓住区域一体化建设,抓住区域优势实现互补,先发展为后发展提供经验,先发带动后发,强化全国协调发展[21]。加强贫困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居民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同时,要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大开放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要主动适应,制定对外开放的新机制,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首先,以我国现有的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来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与国内融资相贯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其次,要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利用我国企业和产业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建设,同时本国优势企业和沿线国家优势企业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与国际产业接轨。最后,着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积极吸纳海外资本进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等,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的产业互融。

六、结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根据国情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十四五”时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指导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掌握关键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拉动内需、协调区域发展;实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互联互通,使得国际循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