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2023-03-06

大众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舞蹈教学活动

杨 佳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050800)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为各地幼儿园输送专业教学人才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教育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参与实际学前教育工作中的教学质量。而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又是提高其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现阶段的高校学前教育工作中,借助以生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具体的教育目标之一。而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工作中占比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结合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实际的舞蹈教学策略就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学安排的针对性较差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较为全面。因此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时,实际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较广,包括但不限于形体训练、创新编舞训练以及对现代舞,民族舞,幼儿舞等多种舞种的综合学习。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完善程度较差。部分高校仅仅是对其他学校舞蹈教学模式的盲目模仿。这样就导致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工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很难使学生获得针对性更强的培养与训练。同时,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学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形体与身体素质的协调,忽略了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有效训练,从而很难使学生将具体的舞蹈教学内容运用到自身未来的实际实现教育工作中,失去了舞蹈教学活动开设的根本意义[1]。

(二)培养目标的制定不够科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在开展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时,具体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儿童化的舞蹈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综合的舞蹈能力提升,忽略了其未来就业后的职业发展需求。这样极容易导致其在参与了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后,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产生较强的迷茫心理[2],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结合准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学习规划与安排。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在现阶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时,往往由教师亲身进行示范,再由学生进行模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更加详细,并提高其舞蹈动作中肢体方面的标准性,但这种教学方式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使学生产生过于单调乏味等消极学习心理。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创新能力。这样对以生为本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而言,并不符合实际的教育需求,很难推动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实质性提高[3]。

二、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教学工作自身的需求

舞蹈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等行为方面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具有较为特殊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的往往是学习者自身的动作,因此只有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实际的身体情况,充分调动肢体活动的活跃性,并对具体舞蹈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使其更加准确的掌握相关舞蹈知识与动作[4]。但不同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身体情况往往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若教师采取统一的舞蹈教学策略,很难更好地满足不同身体情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针对性更强的舞蹈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获得更加全面的提高。

(二)满足学生的生理发育情况

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年龄普遍在十七八岁左右,该阶段学生普遍仍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进行一些强度过高的体育运动。因此在开展相应的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们生理上的不同,选择更符合其实际生理条件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提高其实际舞蹈教学效果的同时,推动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发育过程中生理往往比心理更早发育成熟。这就导致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自尊心较强,且在处理很多问题与事件是往往会以自己为核心,并伴有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5]。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情况,在开展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时,往往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加宽阔的自由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意愿对于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运用以生为本理念,还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引导,从而避免限制性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以生为本”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途径

(一)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后,学生变成了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明确自身的位置,要通过科学的策略,尽可能提高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并提高自身对学生舞蹈学习活动的引导功能,并通过与学生间的积极配合,实现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推进[6]。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就课上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交流与沟通,收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才能更好地使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向着更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方向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虚心耐心地对学生们提出的想法与建议进行接受,并在对学生实际想法进行整理后,结合不同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出针对性更强且覆盖面更广的舞蹈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中减轻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抵触心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班级内所有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身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往往由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由学生进行观看,并在教师完成示范后由学生结合刚才的记忆对教师的动作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锻炼的往往只是学生针对舞蹈动作的记忆程度。而想要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舞蹈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其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教师就可先要求学生对相教学的舞蹈视频进行观看,随后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对视频中舞蹈动作的重点进行分析与掌握。同时在一些舞蹈动作中学生还可结合自身的兴趣情况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编创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实际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观察与整理。并分析出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优势。这样在后续的指点过程中,教师就可结合学生的优势实现对其该方面能力的重点培养。通过这样以学生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工作,往往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舞蹈能力探究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

(二)加强师生交流的频率

在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整理。而师生间的交流作为学生直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在运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就要积极借助空闲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创建出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较为和谐的氛围内更加积极地进行舞蹈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后,其在实际的训练与练习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舞蹈动作产生较为独特的想法与思维,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很多学生往往愿意与教师进行有关自身舞蹈理解的交流与沟通。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地位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对此,教师作为实际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外的空闲时间教师就要运用更加耐心,平和的态度,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其有关舞蹈教学内容的真实想法。为了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进行交流时也可不必将交流主题局限于教学内容中,对学生兴趣爱好,实际生活以及自身发展目标的讨论都是能够有效改善师生间交流氛围的交流内容。在这样的交流工作影响下,学生往往会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刻板印象。从而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良好关系的推动,更加积极的对教师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配合[7]。

(三)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对相关舞蹈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将课堂讲授的知识与实际的舞蹈动作等进行联系,并在实际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通过舞蹈动作的实现,加强对舞蹈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此,在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舞蹈进行积极观察。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教师在完成相应的舞蹈理论知识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对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舞蹈动作进行实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实际舞蹈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可先带领学生对民族舞对应的文化背景以及实际舞蹈过程中的肢体动作要领等进行详细的讲解,随后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完整版的民族舞蹈的视频,结合视频中舞者的动作,帮助学生对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同时还能借助实际的舞蹈内容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丰富。最后在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舞蹈教学实践活动时,结合先前学生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际舞蹈内容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增强其对舞蹈知识学习的效果。

(四)积极组织团队合作的舞蹈学习活动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往往是由学生各自对舞蹈动作的要领等进行锻炼,这样当其面对一些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时极容易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仅依靠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的能实现对其的我解决,这时只能向教师进行提问。而部分学生对于性格较为内向,因此在实习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应的困难与问题时不敢向教师进行询问,这样会导致其实际舞蹈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实际的舞蹈学习进度。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科学的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当各组内有学生在舞蹈学习存在问题时,可以通过向组内其他学生的请教或不同优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处理,从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其互帮互助精神的有效引导与培养。

以我国古典舞的教学为例,在一些舞蹈动作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对躯干、头部、眼睛等部位进行充分调动,这对部分学生而言,在对一些动作进行练习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一些学习效果较强的学生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在各组内,不同学生对不同动作掌握的熟练度存在一定差距,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各组内的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所有舞蹈动作的讨论,从而使各组内所有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可帮助学生在共同学习时对他人的优势进行学习,对自身舞蹈动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更好地提高学生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地位。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实际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学前教育培养工作又是教师实际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高校的学前教育教师就要对自身的实际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而舞蹈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质性提高,教师就要摒弃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实现舞蹈教学活动实际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并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实质性提升。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舞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