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中山:打造创新转化“3H 体系”

2023-03-05彭娟韩璐薛渊朱延军谢晓凤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中山成果体系

文/彭娟 韩璐 薛渊 朱延军 谢晓凤

高标准的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体系、高效率的成果转化体系,构成中山医院创新转化“3H 体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创新转化既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水平公立医院打造核心竞争力、引领国家医学创新的重要抓手。高水平公立医院要通过高质量的创新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全民健康提供支撑。

然而,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临床诊疗指南少有来自国人的研究证据,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器械屈指可数。研究人员队伍参差不齐,研究经费相对不足,研究管理水平亟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能力有待提升等等都是当前公立医院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通过打造创新转化“3H系”——高标准的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High-quality new clinical technology cultivation system)、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体系(Hig hefficiency clinical research system)、高效率的成果转化体系(High-standard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system),医院科技创新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中山医院创新转化“3H体系”,为全国公立医院提供参考。

“创新”是中山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山医院86年的历史上,曾诞生了多个医学领域的“首台”“首例”“首创”。近年来,医院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支撑平台、拓展多元合作,形成了一套中山特色的科创转化“3H”体系:从新技术的发掘、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培育、到成果转化的落地,医院全方位厚植创新土壤,持续注入创新活力,形成科技创新高效闭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为医院成为全国首个启动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标准的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

为充分挖掘医务人员技术创新的潜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医院打造了高标准的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以规范的组织管理推进医疗新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在对新技术的挖掘和支持方面,医院从临床研究、亚专科评审、病史检查等多渠道中挖掘新技术,并全程辅导创意提出、临床研究、项目申报、政策落实等实践过程。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认证和申报,打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卡脖子”节点,促进新技术成为“生产力”“战斗力”和“增长点”。在鼓励和推广方面,医院设立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探索中山特色新技术评估模式。

自2014年起设立的“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一直在院内享有“中山诺贝尔”的美誉,也是医院创新发展的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了9届,该奖项的评选以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宗旨,鼓励临床各科室在医、教、研领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同时兼顾医疗技术安全性、合规性。9年来有大批的临床技术新思路和新尝试通过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得到大力的宣传和广泛的认可,为下一步临床应用的转化提供指导。

2019年开始为推动护理创新,医院决定单独设立了临床护理新技术奖。目前,近400个项目获得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40余个项目获得“临床护理新技术认证”。在这些技术探索和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勇于攻坚克难、不惧挑战、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医者和团队,其中每年获评一等奖的项目都是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新技术,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打下基础。此外,医院对每项新技术都有持续的跟踪评价,重点关注医生资质、开展数量、预后情况等内容。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体系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研究,把临床研究作为医院科研工作的主阵地,通过探索体系创新、加强平台支撑、培养专业化人才等多种手段,营造中山特色的临床研究生态。2022年,由中山医院专家牵头的国际国内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达120余项,涵盖注册研究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近五年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影响因子30分以上近30篇,包括Cell,BMJ,Lancet Oncology,JAMA Oncology,JCO,Annals of Oncology等顶级杂志。

一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医院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了科研处、临床试验机构和临床医学研究院“三位一体”的临床研究管理架构。科研处下设临床研究管理科、成果管理科等部门,负责制定全院临床研究发展规划并统筹管理,通过加强主动服务促进高效产出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及转化落地;临床试验机构负责全面把握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并着重负责注册类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院则负责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数据管理,提供研究设计、医学统计、研究者培训等支撑服务工作。医院还优化了临床研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临床研究中产出的论文、专利、转化成果等纳入科研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的积极性。

图1 中山医院新技术培育体系

图2 2022—2023 年中山医院发表的部分高水平临床研究文章

二是加快支撑平台建设。医院建立了一体化临床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临床研究集成平台,包括示范性研究型病房、临床研究实验平台、临床研究智能药房等组成部分。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每两年投入3000万元,助推高水平临床研究的产出。2022年7月,医院获得申康中心“上海市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建设项目,将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未来,医院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项目已获批500张临床研究床位,将进一步推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同步发展,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优质创新资源,打造现代化、开放型、世界级的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临床研究队伍。一方面,医院针对院内青年及高年资医生,开设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班”,夯实临床研究后备力量。一方面,医院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举办临床研究学术论坛,不断激发医务人员临床研究热情,从而提升整个临床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高效率的成果转化体系

中山医院多年来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流程、高效率的成果转化体系,着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高质量技术成果。近年来,医院的专利申请、授权及转化数量都快速增长。1994年至2007年的14年间,医院发明专利申请总数仅为4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数为14项。而2022年,医院申请专利超900项,授权近500项,转化100余项。

第一,提供成果转化全周期服务与管理。早在2008年,医院就着眼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在科研处下设成果管理科,先后制定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草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利工作管理条例》,由专职人员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通过深度介入项目挖掘、谈判、合同拟定、转化签约、免税登记等的全流程,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与管理模式。

第二,设立院内科技创新基金。为鼓励年轻医生和科研人员发明创造,医院于2009年设立科技创新基金。2021年对“科技创新基金”进行升级,按产品发明的不同阶段分层资助,分为孵化、培育和助推三个类别,精准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第三,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医院自2020年起,每年举办专利沙龙,为发明人和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请来“天使投资人”手把手教授科研转化方法,打通临床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专利沙龙现场“孵化”金点子,签约创新成果。此外,医院的知识产权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服务,和一线医生一起挖掘有价值的专利申报点,并对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实行全程管理。

第四,积极推进医研企协同创新。医院在新药研发、医工交叉、精准医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联合攻关,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例如,中山医院与联影医疗打造的医企合作“中山-联影”模式,在高端影像设备的研发和智慧医院平台建设方面,诞生一系列“中国首台”,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系列举措,中山医院在各项科技创新排行榜中,均位于全国前列: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位列全国第3名(上海市第一名),在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排名第87位,是唯一进入全球100强的中国医院。此外医院还获得上海市第三届知识产权创新奖、2022年上海市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综合十强医疗单位等荣誉。2022年,医院被授予首批“上海市产研融合创新基地”。

当前,中山医院正在积极建设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将聚焦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临门一脚”和“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医、学、研、产、政”五力联动、协同攻关,培养一批领军和高水平医学人才,推动一批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一批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市场应用,形成一批符合我国人群疾病谱特点的重大疾病防治解决方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时代的中山力量。

猜你喜欢

中山成果体系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工大成果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历史上的“中山人”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