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策略研究

2023-03-05赵荣昌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赵荣昌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领域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探索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以打破传统的教育边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155-03

跨学科融合教育意味着突破学科边界,促使不同学科之间实现知识交流和合作。新课程标准鼓励语文教学积极融合其他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语文与其他学科也的确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灵活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中,使之变得更加系统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融合数学学科,挖掘数学元素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可以挖掘语文教材中与数学相关的元素,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鼓励学生综合学习,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融合,语文教师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讲授课文《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与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坚持和积累的品质,使他们逐渐形成综合学习的思维方式,拓展了知识学习的路径。同样,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田忌赛马》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析文章中的比赛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融合音乐学科,利用音乐营造课堂情景与学习氛围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课堂情景和学习氛围,结合音乐学科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音乐作为艺术学科的一部分,深受小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来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关注。例如,在教授与“热爱祖国”主题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国歌或具有爱国主题的音乐来营造相应的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爱国情感的体验。在深化教学内容主旨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辅助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更好地体验古诗中描绘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融合美术学科,利用美术化抽象复杂为直观生动

小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限,对抽象和复杂的内容理解较难。美术学科具有直观和生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挖掘美术元素,将美术与语文学科巧妙融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下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美术元素

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常常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通过引入美术元素,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始《秋天的雨》课堂导入环节时先提问学生:“你们对秋天的印象是什么样的?秋天的雨会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秋天的印象,画出秋天的场景,或者绘制下雨的画面。这种互动式的导入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投入课堂,激发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秋天的雨。

(二)在深化教学内容時融入美术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形象描写,但有时学生可能难以想象其中的画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举例来说,在教学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牧童》时,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牧童在草原上吹奏笛子的场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一场景的理解。学生可以绘制出草地上的牛群、蓝天白云和吹笛子的牧童,将文章中的形象具体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在课堂展示与分享中融入美术元素

一旦学生完成了绘画,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展示与分享的环节。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是如何将文章中的情节和形象表现出来的。这种互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感想,并鼓励他们相互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美术元素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在评价和反思中融入美术元素

教师可以在课后的评价和反思中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美术元素与语文教学的关联。他们可以讨论他们的绘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以及他们是否发现了新的观点或感受。这种反思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语文和美术之间关系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索这种融合的兴趣。

四、融合德育学科,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与道德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下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一)通过文本的选择与分析,强调人物品德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涵盖了人物的品德和行为,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精心挑选这些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品德特点,让学生了解善良、勇敢、坚韧等正面品质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课文植树节植树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主人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动机,以及他的奉献精神。通过这种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积极的品德表现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

(二)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伦理或道德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读书好》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主人公是如何坚持阅读的?坚持阅读对一个人有什么好处?这种坚持与毅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引导他们思考毅力和自我提升的道德价值。

(三)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道德意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已有文本的解读,还包括学生的创作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与德育有关的文学作品,例如写一篇关于友情、责任或诚实的故事。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道德问题,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并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这种创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强化了他们的德育意识。

(四)通过组织德育活动,将德育理念贯穿于语文教育全过程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演讲、道德故事分享、志愿者服务等,将这些活动与语文教育相结合。例如,在举行主题演讲比赛时,学生可以选择与德育相关的话题,发表演讲并分享自己的思考。这种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可以邀请社区的道德模范或慈善机构的代表来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德育知识和观念,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五、融合体育学科,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将体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体育活动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如踢毽子、赛龙舟等。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在学习动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体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运动来体验动词的不同用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动词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团队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制定策略,达成共识,这些都是语言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担任队长或领袖角色来培养领导能力,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有益。

(四)体育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趣味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情感,这会让他们对文学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同时,体育活动也可以为语文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等,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六、融合科学学科,培养多元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与科学学科融合也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而语文则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核心学科。将这两门学科融合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

(一)利用科学实验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有关自然界的描述性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科学知识来解读文学作品

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包含了科学背景或科学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知识来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关于太空探索的文章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太空科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宇航员的训练和太空飞行的原理,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背景。

(三)语科融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来发展批判性思维,同时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来陈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七、融合社会学科,了解社会百态

社会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人际关系,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下是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社会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社会题材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

教师可以选择包含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社会现象和人文历史。例如,可以选用描写农村生活、城市发展或社会变革的作品,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通过社会情境来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社会场景或社会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来描述社会情境,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思辨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让他们思考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通过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让他们了解不同观点和意见,并进行讨论和辩论。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当前社会上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公平现象或文化多样性等话题。

(四)利用历史知识解读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背景和历史事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然后阅读与该时期相关的文学作品,从中找到作者对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的表达。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跨学科融合的策略,特别关注了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以及科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芬.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跨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研究[J].今天,2022(11).

[2]唐雅琴.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3).

[3]任慧.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旬,2021(9).

[4]傅婷.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1.

[5]刘星星.探析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J].202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