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品会无奈止步“小而美”

2023-03-05王海天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而美净利润率唯品

王海天

从最近陆续发布的中概股公司的财报来看,“降本增效”是诸多公司的重心。唯品会也不例外。2022年全年,唯品会的收入为1032亿元,净利润为62.9亿元,同比增长了34%。看起来很不错。

不过,通过这种砍费用、增利润的方式,降本增效,后续年度的利润是否可持续?能否稳住公司的竞争力?

挤出来的利润

2022年四季度,唯品会的市场和销售费用开支9.44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11亿元下降了17%。2022年全年,下降得更多:市场销售费用28亿元,2021年为50亿元,同比几乎下降一半。而砍掉的开支,对应到报表上,基本就是多出来的利润。唯品会的净利润,从2021年的4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3亿元。增长了16亿元。

而唯品会为什么要砍市场费用,要利润呢?

大概率是为了释放利润,给投资者“盈利预期”。2022年,唯品会股价最低跌到6美元,当时市场担忧公司收入会继续下滑,未来的利润无法预期。所以,唯品会的“降本增利润”,可以看作是对市场的回应。公司股价也从低点涨到2023年初最高14美元。涨幅120%。但是这种“降本增效”,也存在弊端:

首先,减少费用投入后,用户下滑。唯品会2022年的活跃用户,下降了10%,回到了2020年同期的水平。如果2023年继续降低市场开支,用户可能继续下滑。而普通用户流失,造成的GMV下降,需要靠更忠诚的SVIP用户来补。这些SVIP是否能补上来,是个很大的问号。

其次,放弃了未来的空间和增长。用户下滑,但公司要“挤出来利润”,必然要压缩费用。2022年全年,除了研发和一般行政人员增加,唯品会的其他成本都在下降。也就是说,公司在业务和增长上,已经放弃投入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公司创始人和CEO沈亚在公司的定位上,現在的策略就是保守发展。虽然沈亚在电话会上,多次强调要获取“高价值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并不会只用唯品会。并且,现在再争抢这些高价值用户,不仅花费高,而且钱花了,客户也不一定来。

竞争格局更激烈了

降成本,保利润,虽然帮助唯品会股价上涨了,估值也修复了一部分。但是这样的利润能否持续?

图1:唯品会毛利和毛利率变动

单位:百万元

图2:唯品会归属于股东的净收入和净利润率

数据来源:唯品会IR官网

虽然唯品会的利润增长了,但是放到电商大盘子里,面临的竞争并没有减小。随着京东近期即将推出“百亿补贴”, 电商大战俨然要卷土重来,竞争反而加大了。并且,前有京东的补贴,阿里、抖音电商、拼多多,后面都有可能会跟进。而唯品会如果继续维持现状,普通用户的购物频次和流失率,可能会加快。

而且,唯品会的毛利率、净利润率很难再提升。

可以看出,唯品会过去一年里,持续地提高毛利率。但2022年四季度的毛利率仍然没有达到2020年的同期。而随着电商战火即将重燃,公司的毛利率是否还能继续提升,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虽然沈亚电话会议里称竞争有放缓的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并没有。如果毛利率无法提升,就只能压成本。而2022年四季度是最大的一次“降本”,净利润率也就7.2%。

所以,毛利率、净利润率,已经基本到极限了。

而业务和增长的天花板,就是利润的天花板。2022年,唯品会可以通过砍费用来增加利润。但是这有两个约束条件:砍费用的下限是多少?毛利率的提升上限是多少?前一个很好理解,就是砍费用,但不能让用户数量掉得厉害。如果继续砍费用,用户大量离开,那就说明降费用不可持续。而毛利率的上限,取决于竞争。如今电商补贴战火重燃,唯品会也不太可能持续提升毛利率。

未来几个季度,唯品会能维持住20%的毛利率就不错了。所以,从业务和估值上,唯品会只能按烟蒂股处理,很难给一个高的估值。按2022年净利润9亿美元算,只能给不到10倍的PE。

如何看待互联网中年公司

唯品会从2012年上市至今,已经走过十一年历程。算是为数不多持续盈利的电商公司。并且,在上市之前,唯品会也没有烧很多钱,仅仅融资不到5000万美元。彼时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在唯品会上,可以说大获成功。

但一个公司的周期,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一样。今天的唯品会,已经过了成长期,迈入了“中年期”。这样的公司,在互联网行业尤其多。但是和传统的消费品公司不一样,互联网中年类的公司,在防守上更难。为什么?

首先当然是对用户的争夺更为激烈。仍然以唯品会为例,市场费用下降,直接导致用户数下滑。虽然下滑的不厉害,但也算是流失了。而作为互联网公司,用户是最核心的资产。一旦用户开始下滑,收入必然下滑。而今天电商的赛道,唯品会面临的竞争,要远远大于一个消费品牌面临的竞争。抖音电商、拼多多,都在抢夺唯品会的用户。

其次,互联网公司,不增长就是倒退。仍然以消费品作为对比,比如娃哈哈,虽然市场份额没有十年前、二十年前大了,但是公司仍然赚钱。因为产品仍然能铺到很多渠道,也有很多用户群购买。这种传统消费品牌的衰落,是相对较慢的。而互联网公司,如果收入和用户不增长了,要么是行业规模碰到天花板了,比如微信;要么是自身的竞争力碰到了较大的挑战。

而一旦不增长了,仅靠现有的用户规模、收入和利润,市场给出的估值,就不能类比传统消费品那样了。农夫山泉不增长可以给到30倍PE,唯品会不增长,最多只能给10倍PE。这里的区别在于:农夫山泉作为饮料行业的品牌公司,可以较稳定、持久的经营,生意的永续性更强。而唯品会这样的零售公司,无法展望未来十年的发展情况。

所以,农夫山泉2022年半年报的利润虽只有46亿元,但是公司目前市值近5000亿港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欢

小而美净利润率唯品
名企“撞脸”引发维权官司
商业信用再分配与企业业绩
海康威视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探究
“小而美”的平台将成行业主流
上海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
唯品会:掩耳盗铃 走不出的假货困境
唯品会:掩耳盗铃 走不出的假货困境
唯品会9天市值蒸发370亿 谁杀死了闪购神话?
全美15个最挣钱的行业
下“金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