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探究

2023-03-05邓小玲

科教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外教师资队伍师资

邓小玲,梅 莹

(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1],《意见》指出要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牛鼻子”[2],是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建设的核心,更是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使用的关键,将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近些年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规模和办学模式上都有了突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认识到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的核心任务。

1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加大引进优质外籍师资力度的同时,逐步建立自有师资的国际化培养机制,有效拓展应用型师资与外资企业国际合作平台宽度,维护疫情期间外教线上教学机制稳定,保障国际化办学质量,体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外引内培,拓宽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加大引进优质外籍师资的同时,还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从本校教师中选拔外语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师,并将部分自有教师有计划、分批次地送到国外合作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进修交流,提升本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双语教师[3]。

②取长补短,推进双能型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双能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为了提高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聘用外资企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用型课程的指导教师,或者选拔本校青年师资利用假期进入外资企业学习进修,提升其行业应用实践能力,加快自有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③拓展疫情期间线上线下远程联合教学模式。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外教出入境受限,很多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的教学工作从线下转为线上,远程教学逐步成为应急情况下的新趋势,这种形式在短时间内能弥补师资的短缺问题,也为今后拓展国际化课程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 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包含了中外方专业教师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办学体制、办学水平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国际化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外方教师重引进,轻管理

《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2016)对外国教育机构教师与中方教师的占比,以及外方教师担负的专业课程与中方课程在数目和课时四个方面有“三分之一”的要求。为了完成四个“三分之一”的指标,中外合作办学把外方教师引进数量作为首要任务,而忽视对外方教师队伍的管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方教师主要来源有外方院校派遣和全球师资招聘两种。由于外方教师需要兼顾其所在国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往往会压缩在中方院校的上课时间,导致学生短期集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而全球招聘的外方教师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现阶段,由于疫情的影响,外方教师的流动日益频繁,加重了主办方对外方师资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对外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及评估。

2.2 中方教师重专业,轻语言

中外合作办学中方教师一般是从该专业中挑选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正处于成长发展期,面临着教学和职称评定双重压力,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上,而忽略了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语作为语言载体的重要性。虽然不少中方教师有海外留学背景,外语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还是倾向于使用母语来教授专业知识,忽略对学生在专业外语和文化学习方面的引导。

2.3 中外教师重任务,轻整合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带领作用,通过融合和创新,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本土教育的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外方教师在生活习惯、教育经历、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差异,部分外方教师教学任务重,人员流动大,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中方教师在科研和教学领域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无法有效吸收外方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实现中外师资的国际化资源整合。

2.4 管理人员重业务,轻人文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多由学校外事人员和青年专业教师担任,主要工作除了充分调动校内教务、学工、后勤等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外,还需加强与合作院校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完成项目申报、办学运行、评估以及相关教学管理业务。许多管理人员的外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应对外方教师文化冲突并主动给外方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增加了外方教师的流动风险。

3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境)外合作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外方师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如何最大化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反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需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

3.1 完善外方教师服务管理机制

外方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既要规范外教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外教的生活,为他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3.1.1重视外方教师岗前培训环节

由于部分外籍教师对我国的文化、教育环境以及学校的背景、特点不了解,学校对其上岗前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应当组织相关培训或者讲座,让外籍教师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当地的文化,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熟悉教学、办公、生活和住宿环境,帮助外教快速融入教学工作及生活环境。

3.1.2 优化外方教师教学监督机制

制度是质量的保障手段之一,学校要对外方教师的教学工作建立监督机制。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考核等方面制订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可采取督导听课、同行互评、教学中期检查、学生评价等方式对外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评,外教网络课程内容需要学校密切监督和跟踪,确保日常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把控教学质量和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3.1.3 强化对外方教师的人文关怀

学校应及时关注外方教师的文化诉求和精神诉求,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定期组织参访活动,增进外方教师对当地习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让他们迅速融入学校环境,感受到人文关怀,让外方教师对学校、对中国有较强的认同感。

3.2 搭建中外教师互学共建平台

3.2.1 创新联合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中外教师联合教学工作。学校可给外教配备一名相关专业的中方教师为课程助教,参与课堂教学。例如课前导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相关知识;课内听课,学习和借鉴外教的教学方法;课后辅导,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弥补学生无法面对面请教外教问题的不足。中方教师参与外方教师的课堂既能帮助学生消化专业知识,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进修学习的新途径。

3.2.2 拓展科研合作渠道

学校应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以开展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和高质量对外交流为目标,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多样化柔性引进高水平外教师资,创新科研合作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合作,促进中外教师国际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4],共同提高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3.3 提升行政人员国际管理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行政人员不仅是中外办学主体联系的纽带,也是中外教师以及学生与外教沟通的桥梁,除了有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还应具备对外合作办学规划顶层设计的能力,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和办学格局。在现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行政人员应坚持理论学习,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交际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建立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理念。

3.4 建立师资队伍激励管理体系

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激励管理体系[5]。制订各院系国际化指标量化考核制度,将教师参与国际化教学活动等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院系评价考核,鼓励本校教师与外方教师、学者进行合作,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留学基金项目,对教学态度好、教学质量高、学生反馈好的教师,无论中方还是外方师资,都要提供晋升通道,进行绩效考核和奖励,让教师获得更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调动中外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4 结语

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和国际化师资队伍可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优化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充分凭借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外教师资队伍师资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