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力量
2023-03-04宋晓明
宋晓明
心灵 驿站
父亲总喜欢与我谈起爷爷,一个对孩子们教育严格的人。
爷爷自己幼时没机会上学,因此对孩子们上学格外注重。父亲、五叔在校能听老师的话,成绩都不错,最后,一个当了老师、一个成了军官。其他几位叔叔也坚持着接受完相应的教育,学知识的、学技术的,各有所长。唯独小叔有些不听话,逃学。爷爷便叫上五叔对其施以棍棒。就是这样一个严厉的人,更多时候却能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任其在一些事上自己做主。
父亲10多岁时,村里有戏班唱戏,父亲对乐队师傅手中的乐器着了迷。戏散,父亲说自己也要学乐器。爷爷没有反对,没有担心学乐器会影响父亲其他的功课。父亲高兴地去学乐器,成了村里少有的会乐器的年轻人。父亲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二胡,爷爷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穿着补丁衣服拿着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专门跑至几十里外的城市给儿子买二胡。除乐器外,父亲又去学画画,爷爷同样没反对,依然是支持。
除了鼓励父亲学音乐、美术外,爷爷一有机会就带着父亲到外面见世面,让父亲接触新事物。第一次进城看到火车,父亲兴奋得又叫又跳。看了火车,就自己琢磨别的机械,父亲的心智被开启了,回来后,还在上初中的他就动手制作了一台收音机。后来的一生中父亲都喜欢研究电器、机械。在学校做教师,自己制作的物理教具获了奖,被选送到北京、西安展览。父亲还买了一套刻刀,加上自制的工具,业余时间自学雕刻,在艺术领域里探索。县里发现了他这位“能人”后就把他调到王家大院旅游开发团队。为把大院模型做得惟妙惟肖,父亲沿着大院的100多个院子走了无数次。测量,拍照,回去制图,按比例缩小,无数个日夜细细雕刻,父亲终于按时制作成一套木质建筑模型,被摆进旅游景区王家大院的展厅内。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近些年父亲又迷上了写作。
看到父亲的这些成功,爷爷感到自豪。其实,是爷爷给了父亲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行动上的支持,父亲才获得这些成绩。
父亲继承了爷爷的教育方式,对我们姊妹三个有时候很严厉。当哥哥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与母亲担心这贪玩的老二考不上高中,便像当初爷爷对待小叔那般,对哥哥施以了棍棒。不过,更多时候,父亲对我们还是有说有笑的,甚至与我们一起嬉戏玩耍。他弹电子琴时,让我们伴唱;看完电影,让我们复述电影情节;还会带领我们一同登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喜欢艺术,也曾鼓励我们朝着他设计好的目標发展。在他的要求下,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去学习画画、写字。后来,他发现哥哥的字怎么练都写不好,便改变了方式,不再对三人统一要求。哥哥没有成为画家、书法家,但他或许也是受了喜欢电器、机械的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科技感兴趣。他高中时就选学了理科,大学继续深造,现在成了机械设计师、工程师。姐姐也同时受了父亲、母亲(母亲也做过中学音乐教师)两个人都喜欢音乐的影响,成了一名音乐教师。我的字当时在姊妹三个中相对写得最好,画也画得最好,但我也没有成为画家、书法家,而是渐渐地开始了写作。我的文字发表,他逢人便说,脸上流露着喜悦。
在父亲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爷爷给了他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了他自主的空间。在我们姊妹三个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父亲又给了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与自主的空间。现在,我的孩子正在成长,轮到我教育我的孩子了,我的爷爷和父亲所做过的一切给了我启迪。
(摘自《山西日报》2023.7.19,有删改)
“总”可见父亲对爷爷的敬重,“教育严格”交代敬重的原因,也设置了悬念。
先简要叙述爷爷对自己几个子女的教育采取的不同态度,然后对此作简要的评价,突出爷爷对孩子自主选择的尊重。
主体部分先写爷爷对父亲小时候爱好的支持并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助力父亲学习乐器,突出他对孩子的关心及教育投入的慷慨,此处仍是突出一个“尊重”。
这一段介绍爷爷通过给父亲创造见世面的机会,开阔父亲的眼界,激发新的灵感,让其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可见爷爷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教育智慧的人。
这一段是针对爷爷对父亲教育引导的评论,高度评价了爷爷支持的力量和效果,突出了主题“尊重的力量”。
父亲得到爷爷的“真传”,在教育子女上同样崇尚“尊重的力量”,这也照应了文章开篇“父亲总喜欢与我谈起爷爷”。
简要叙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再一次印证了“尊重的力量”。
归纳了爷爷和父亲的做法,高度评价了他们的教育理念,突出他们的做法对“我”的影响。
总评
本文标题给人的感觉很抽象。同时作者如何把“尊重”以“力量”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悬念。
如何把这种“概念式”题目的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本文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形式。文中不管是叙述爷爷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写父亲继承爷爷教育思想的做法,都没有展开,也没有去捕捉具体细节,而是直叙其事,让读者知道他们对子女教育采取的不同方式以及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叙述之后,作者通常会以简要的议论对以上做法进行评述,从而突出“尊重的力量”。简单的叙事加上精当的点评,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更进一步突显了主旨,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
本文在表达上给人一种“以轻驭重”的感觉。看题目会让人感觉作者要讲深奥的大道理,给读者普及一种人生哲学。但入文后发现,作者并没有“端起架子”,而是讲述自己家庭发生的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简洁生动、通俗易懂。
本文的议论部分,在内容上除了有突出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外,在结构上还起到过渡作用。把一些零零散散的回忆通过讨论“尊重的力量”自然地统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