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2023-03-04符俊丽王颖丁莉董萌吴磊明
符俊丽, 王颖, 丁莉, 董萌, 吴磊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六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常见病因,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近年来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可疏通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肌灌注,降低致死率[3]。但PCI术后仍存在诸多致病因素,且PCI属于有创性操作,术后仍有再狭窄可能,需配合心肺功能锻炼,以强化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4]。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促进其转变健康行为的有效方式。传统的健康教育以出院前的口头教育为主,无法使出院患者长期保持健康行为,且多数患者存在自我效能感低下情况,依从性较低,不利于疾病的恢复[5]。因此如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树立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其长期保持健康行为,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被证实在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的健康管理中有积极的作用[6-7]。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7例PCI术后患者为例,分析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PCI术后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心肺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以期为慢性病患者功能锻炼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87例,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4)。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8]中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均接受PCI术;(3)可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心率检测手环与微信APP。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肢体功能障碍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2)存在脑卒中、脑萎缩、老年痴呆患者;(3)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受教育程度、伴发基础疾病、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冠心病病程、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20220916)。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由3名具有5年以上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PCI术后护理指导小组,在出院前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讲解疾病知识,术后注意事项,药物及饮食注意事项,心肺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指导心肺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合理休息,并将以上内容制成册发放给患者,叮嘱有不适情况及时来院复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内容如下:(1)成立冠心病术后健康教育小组,在出院前1 d评估每例患者的病情、疾病知识需求、心肺功能锻炼需求等内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2)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①个体化沟通: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年龄、身体情况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沟通。对于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者在沟通时注意语速放慢,及时询问患者是否理解,认真聆听患者的提问。对于体质条件较差者应叮嘱其缩短来院复诊时间,告知积极功能锻炼对体质的改善作用。②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包括准备活动、训练阶段和放松运动。准备活动主要以热身运动为主(如伸展运动)。训练阶段包括有氧运动(行走、骑自行车、慢跑、爬楼梯、游泳等)、阻抗运动(俯卧撑、哑铃或杠铃练习、运动器械及弹力带等)和柔韧性运动(关节拉伸)。放松运动以慢节奏的有氧运动为主。患者可依照自己身体情况或喜好选择运动方式,锻炼过程中应佩戴心率检测手环,根据目标心率确定运动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体能差者运动强度设定为50%,随着体能的改善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体能较好者,运动强度设定为80%。鼓励患者记录功能锻炼日志,内容包括项目、强度、时间及功能锻炼后自我感觉变化、症状变化等。叮嘱家属对患者予以鼓励、支持,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心肺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行为转变的自我效能。③个体化情绪疏导及自我效能干预:每周通过随访活动与患者进行线上或线下沟通,鼓励患者分享自身情绪体验,帮助患者识别个体情绪,指导患者选择听音乐、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疏导不良情绪。对患者予以理解和支持,以表扬的语气对患者近期的表现予以肯定,提高患者的信心。④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分群管理,如基础疾病群(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体质异常群(超重、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群(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等)。根据患者收治时间由责任护士拉入群,定时在群里推送相应基础疾病防治、饮食方式、起居方式等知识,并解答患者疑问。⑤个体化随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随访方式及时间,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和家庭访视,随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周1次,主要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实施现状,并予以纠正和指导,共干预6个月。两组均在出院后6个月复诊时评价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6个月后(干预后)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国外学者Broadbent等修订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9]评价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该问卷共9个条目,包括认知、情绪、理解能力3个部分,条目3、4、7为反向记分,其余均为正向记分,总分0~80分,分数越高表示疾病认知水平越好,Cronbach′sα系数0.85。(2)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以依从率评价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参照患者的功能锻炼日志记录情况,完全依从:完整、正确的完成医护人员安排的功能锻炼项目,功能锻炼日志记录完整;不完全依从:需在监督下才可完成功能锻炼或无法完成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日志残缺。依从率(%)=完全依从/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肺功能。以Master Screen CPX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德国耶格公司)检测患者的心肺功能,指导患者首先在功率车上静坐5 min,后以60 r/min蹬车热身,逐渐以10~20 W/min递增功率至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记录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和每搏输出量。(4)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以Chiu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0]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4个选项,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10个项目评分之和除以10为量表得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BI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IPQ评分均增加,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BIPQ评分比较 分
2.2 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分别为41例和3例,完全依从率为93.18%,对照组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分别33例和10例,完全依从率为76.74%,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23,P=0.032)。
2.3 心肺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和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和每搏输出量均增加,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分
2.4 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GSES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疾病发作具有不稳定性,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该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有关外,高热量饮食、缺少体力活动、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可控因素仍为重要因素[11]。因此在患者居家修养期间,通过改善其居家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因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且病情长期治疗无法治愈,易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如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成为关注重点[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BIPQ评分、心肺功能锻炼依从率、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心肺功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主动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减少影响健康的因素,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12-13]。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成立冠心病术后健康教育小组,针对每例患者的病情、疾病认知、功能锻炼需求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能保证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14]。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个体化沟通,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强化其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转变动机。在功能锻炼指导中根据目标心率设定运动强度,增加了功能锻炼的适用性。通过情绪引导及自我效能干预可使患者保持正面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过程中根据病因的不同分群,分享相关知识,增加患者的认知能力。通过功能锻炼日志记录及随访,达到了鼓励和监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患者行为的转变,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孙雪玲等[15]研究认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向静等[16]发现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证实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功能锻炼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信心,体现了个人对压力的处理方式,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可促进患者自我行为的转变[17]。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更高的适用性,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功能锻炼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效能转变的内在动力。通过记录功能锻炼日志为患者提供监督,使其保持良好的自律性,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为自我效能的转变提供外在动力。内外动力结合使患者完成了健康行为的转变,提升了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心肺功能锻炼中,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条件限制,本研究仅获得随访6个月的近期效果,关于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利益相关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说明:符俊丽是本研究的设计者和执行人,完成数据分析、论文初稿的写作; 王颖, 丁莉参与研究设计和试验结果分析;吴磊明是项目的构思者及负责人,指导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修改。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