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施的全过程城市设计策略探索
2023-03-03高萌张博雅高令奇李家翔郝恺
高萌 张博雅 高令奇 李家翔 郝恺
摘 要
伴随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召开,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全运新城应运而生,设计旨在营造一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新区。为确保城市设计上位规划与实施管理的有效衔接,项目引入全过程城市设计策略,追求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设计概念,力求区域城市设计精准落地。本文通过分析全运新城城市设计,梳理片区总体规划设计、核心区域城市设计、重点项目落地三级传导,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建筑风貌、慢行系统等控制要素,以期推动片区成为集生态性、开放性、功能型、文化性于一体的新城市建设典范, 为我国全过程城市设计的实施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National Games City in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is bor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of the host of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aiming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ed new city.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pper-level planning of urban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this project introduces the whole-process design strategy, pursuing an effective layer-by-layer focus on and the top-down transmission of design concepts and striving for the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urban desig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National Games City, combs through the three-level transmiss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between the upper-level planning, core-are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key projects,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elements, including public space, architectural scene, and slow traffic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rea to become a model of ecological, open, functi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process urban design in China.
关键词:西安全运新城城市设计;面向实施;全过程城市设计;设计策略
0 引 言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灞渭三角洲,这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这里也即将成为大西安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国家级带动西部大开发的自由贸易区。
2015 年12 月29 日,国务院办公厅同意陕西省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2016 年6 月20 日, 陕西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第十四届全运会总体工作方案,同意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西安体育中心选址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国际港务区以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遵循“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新发展理念,以高起点开局、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面向“一带一路” 的城市功能载体为目标,营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新区。
1 全运新城城市设计概况
1.1 研究范围
本文所指西安国际港务区奥体中央公园大轴线两侧区域——全运新城城市设计(以下简称全运新城城市设计)范围,即以奥体中心场馆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包含灞河两岸核心区滨水建筑群体,以及向东延伸的港务区中轴生态公园及其轴线两侧建筑群体,总面积共计2.3 平方公里(图1)。
1.2 上位规划设计策略
1)采用XOD 引导发展模式。
区域规划以EOD(生态景观环境引导)为前提,以IOD(产业功能引导)、TOD(公共交通引导)、SOD(大型公共设施引导)为内核, 形成XOD(创新城市开发模式)。XOD 发展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策略,而是贯穿于城市设计各个部分的综合策略。
2)EOD——以生态景观环境引导为前提。
国际港务区西临灞水,北接渭河,東望骊山, 具有天然的自然生态格局。规划中以EOD 为前提,以中轴生态公园为核心,南北辐射形成“灞河生态发展轴”,东西辐射形成“城市绿色生长轴”,通过河岸、公园、绿带等多层级绿化形式共同构建“绿廊环绕+ 绿轴贯穿+ 绿道成网+绿芯点缀+绿荫覆盖”的5级生态体系;同时, 引入海绵城市各类控制指标,合理利用雨水、地表面、地下水,强调在恢复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3)IOD——以产业功能引导为支撑。
作为“一带一路”交通物流中心,国际港务区一方面需要升级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现代城市服务职能,以港带城,以城促港、港城互补,港城共荣。规划对区域功能进行升级重组、用地优化提升,结合城市核心功能区扩展,通过功能分区+ 轴带关系+ 用地布局+ 设施配置+ 重点项目的五大设计内容实现空间合理布局,将区域发展为集国际商业贸易、体育文化商贸、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的现代产业新城。
4)SOD——以大型公共设施引导为核心。
规划强调重点突出服务区域、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分级分类形成包括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和教育等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其中,一级服务体系是指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二级服务体系是指专业中心服务节点+ 组团中心服务节点;三级服务体系是指现代产业服务节点+ 生活单元服务节点。
5)TOD——以公共交通引导为基础。
区域内依托4 条轨道交通站点和12 条公交线路站点,形成两级公共交通节点,在交通节点周边高强度开发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地铁3 号线、14 号线已通车,轨道交通站点结合每800m 一处的公交站点,通过开放空间衔接慢行系统结合无障碍设施,紧密联系地面、地上、地下立体城市交通空间,引导城市公共空间多维度发展,打造联系枢纽+ 对外系统+ 轨道交通+ 内部路网+ 慢行系统的5 级交通体系。
1.3 下位规划传导——区域控制要素
为保证规划设计意图在后续开发建设中的有效传导,本项目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管控和建筑风格管控,强化城市空间形态,开放空间与大型公共设施结合,力求SOD 策略与IOD 策略由点及面激活区域;通过慢行系统与生态系统控制确保EOD 策略与TOD 策略(图2), 促进区域公共交通与生态系统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控制这些要素,实现“刚弹结合” 的精细化控制体系[1]。
1)公共空间的管控。
灞河重点区域包括西安奥体中心片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片区、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片区及相关区域。依据上位规划的设计策略,设计从区域整体平面布局、天际轮廓线、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城市绿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达到管控条例对灞河重点区域风貌整体性、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要求。
在天际轮廓线方面,西安奥体中心片区内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70 米,灞河东岸沿东西向轴线两侧的建筑高度由西向东梯度递减。在滨水公共空间中要求滨水岸线突出文化、自然、休闲功能,以公园绿地为主,形成开放舒适的滨水绿色廊道。
2)建筑风格的综合控制。
在建筑色彩方面,遵循港务区颁发的相关色彩详细规划导则,区域内建筑色彩要符合港务区“银熠淡雅”的色彩定位,建筑主色调为“暖灰”“暖白”“暖黄”。整体色彩控制呈现以中轴的白、银、灰色调向南北暖白、暖灰、暖黄色调过渡。其中,重要的公共建筑更是以灰色系玻璃幕墙、银灰色铝板幕墙为主材,颜色以灰色、白色为主色调,少量项目选择红色作为点缀, 达到区域和谐统一而又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
在建筑高度方面,灞河重点区域内高层建筑高度错落设计,相邻等高的高层建筑少于超过3 栋。商业建筑高度不超过150 米,综合容积率控制在1.0;居住建筑容积率控制在2.5,高度不超过70 米,核心区高度不超过60 米,住宅建筑外立面应当进行公建化设计。分布在中轴生态公园两侧的十大重点项目,多是裙房+ 百米高层的形式,建筑三两成组、高低错落,为区域营造了富有变化、协调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
3)慢行系统与生态系统控制。
区域强调慢行和景观空间整体控制在50% 以上,实现500 米进公园,1 公里进林带,3 公里进森林,“出门见绿”。引入区域自然山水格局,考虑用地规模、服务范围,可将各类绿地划分为“综合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 游园—微绿地”[2],将绿色生态理念延伸到每个地块、每个建筑中,形成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生态传导,同时搭配各类无障碍设施, 搭建起近31 公里长的城市慢行系统。
2 核心区域城市设计
2.1 面向赛事的综合空间规划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自有一种“敢为天下先” 的豪迈气魄和“为往圣继绝学”的情怀。如果说老城中的建筑是工整方正的楷书,那么新城中的建筑则是舒展有型、浓淡相融的行书。新城中打造的“长安新八景”(长安花、长安云、长安乐、长安苑、长安秀、长安鼎、长安钻、长安谷)共同组成了一幅书写在大地上的“兰亭序”。“长安花”“长安鼎”“长安钻”便是十四运的三大体育场馆,形成了区域内最重要的空间构架。长安乐如同嵌入大地的陶埙, 用最现代的音符奏响了“宫商角徵羽”;长安书院反宇向阳,如書如案;长安云亦静亦动, 演绎出“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的意境。
2.2 面向城市的业态补充
灞水两岸城市功能多样,为避免业主各自为政、建筑形态各异、各类城市设计独立分割、缺乏城市公共空间整合等问题,本次城市设计以生态为理念,以人为本,以古今历史人文为脉,对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和空间进行有效缝合。
西安作为一个西部的超千万人口城市,必然形成多中心模式,每一个中心除了市级的配套功能外,还应有自身的文化中心、学校医院, 能够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方便的城市生活。长期以来,西安在城市文化配套方面严重缺失, 图书馆、科技馆、展示中心不成规模,且不完善。城市大型赛事,不仅可以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城市风格传播城市品牌,更能够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活跃健康的生活方式[3]。
本次城市设计中的长安“新八景”则作为一组公建体系,旨在借全运会补足城市的短板。设计提出体育搭台,文化唱戏,商贸支撑的发展格局,建立奥体引领,文化铸魂的城市综合空间规划。通过在奥体中心周边注入新的城市功能,如城市展示中心(长安云)、文化艺术中心(长安乐)、新的图书馆和艺术馆(长安书院)及城市服务设施(长安谷)等配套设施, 为市民营造热情友好、活力四射的生活环境。
2.3 群体取胜的城市景象
我们从城市的空间秩序的层级建立建筑自身的空间模式,以人文尺度与城市协调,建立空间秩序,形成良好的关系美学。文化建筑是一种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恒常性,既有协调也有对比和反差,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追求宏观秩序的前提下和而不同,注重城市文化细部的营造,长安乐的构型是从体育场引发的一条弧线, 如同奔放的乐谱上放置的音符,长安云有一种奔趋之势,向奥体致敬。长安书院反宇向阳, 与体育中心隔水相望,在平面和形体上一凸一凹,相辅相成。3 个建筑均与奥体中心建立了极强的几何关系和视觉联系。长安谷本身就是城市开放空间,让建筑尽可能消失,为城市提供留白,赢得更多的城市空间。
重点建筑设计以丝路文化为主题,我们将现代、历史、自然等设计理念合一,形成独具魅力的新时代大长安画卷;建筑肌理张弛有度, 形体简洁大气;昔日唐长安创造了汉唐雄风, 今天我們以筑梦新长安的理想建设全运新城(图3)。从实际验证来看,四大配套实施与奥体中心建立了完美的城市级的关系,互为对景,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共融共生。
2.4 既有建筑的改造更新
西安上庄保障性住房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北部灞河西岸,与西安奥体中心隔河相望, 处于奥体中轴线西延伸区域, 是2021 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区域重要的城市形象界面。项目包含3 个小区共25 座百米高层住宅,其中有9 座建筑面向灞河,原状存在建筑形象平淡、色彩陈旧不统一、滨水空间压迫感强等问题(图4)。
设计采取弱化本体、强调韵律的方式,以最小干预为原则,将建筑本体以深灰色真石漆进行消隐,凸显新构建的轻钢结构白色铝板造型格构架,将原有凌乱密集的窗洞口整合于模数化、公建化的表皮之内。建筑屋面局部新建观光平台, 以格栅遮蔽原有排气风井及进排风风机等设备, 并整合屋面结构构架,营造了一个空间变化丰富、领域感强烈的品质场所,为此处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区域,打造全运会及灞河“世界级水岸”的最佳高空观览点(图5)。
3 核心区域重点项目设计
3.1 长安乐
三秦大地这片厚实的黄土地上,从来不缺跃动的音律。霓裳羽衣曲,跳珠撼玉;信天游, 悠远质朴;秦腔,激烈高昂……
长安乐的立意源自长安鼓乐。这是在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中唐时期盛行的一种古老传统音乐,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主要以祈雨、斗乐为活动方式,并以“行乐”和“坐乐”两种形式进行演奏。长安乐项目在5 个主体建筑的设计上,也取意于中国传统五声音调“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歌剧院、传媒中心、多功能剧场、音乐厅、电影院(图6)。
长安乐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8 亩,总建筑面积14 万平方米,地上约8 万平方米,地下约6 万平方米。其中,多达2,049 座的歌剧院属特大型剧院,剧院规模位列西部第一。除此之外, 长安乐在涵盖一系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条活力内街,将建筑与地铁14 号线奥体中心站一体化设计,届时市民和游客可通过便捷的地铁交通到达这里,享受灞河边的绿意盎然, 以及交流中心的“文化大餐”。
3.2 长安云
项目西接灞河,东望骊山,是沿灞河绿带与港务大道城市绿带之间的连接体。其总用地面积13.58 公顷,总建筑面积158,192 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107,697 平方米。设计将蓝绿交织、引绿入城的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与垂直生长的立体建筑空间结合,打造出一片城市中漂浮的一朵星云(图7)。
我们以地脉视角,对骊山进行映射,底层基台与大地景观交融,以山水地脉的概念重塑场地氛围。借助一系列错落有致的平台,融入多样的活动体验,塑造台塬地貌的城市新体验; 台塬之上,悬浮着飘逸的云展厅,将展览置入趣味横生的三维空间容器中去。悬挑部分将与城市开放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无边界的城市展示主题公园。
建筑设计大幅悬挑,形态延展、自然,概念取“云”之“轻”,景观设计则取长安八水之“水”形,合为“行云流水”。根据长安八水的不同表情,对应设置泉源石壁、水芳岩秀、石溪叠喧、珠泉涌碧、云水迭连、坐石临流、澄泉绕石、云顶观澜8 处景点,有叠瀑、涓流、镜水面以及水纹铺地等形式,动静结合。
3.3 长安书院
建筑大师沙里宁说:“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如今, 在灞水之滨,一座名为“长安书院”的文化新地标正悄然崛起,舒展的屋面如一本翻开的书, 与十四运会主场馆奥体中心隔河相望,简洁大气的造型独具中华风韵,彰显着古城西安独特的精神气质。
长安书院是客厅中放置的一个供案,反宇向阳,也像打开的一本书,如同中国古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城市展示中心如同巍峨秦岭中飘过的一朵彩云,城市文化交流中心更像几匹奔腾的骏马。交通枢纽则以大象无形方式表达出无尽的力量(图8)。
长安书院是西安奥体轴线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工程,同时也是服务十四运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项目。长安书院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8,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 万平方米, 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品交易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于一体。
纵览整条奥体中轴线,奥体中心以雄踞的姿态占据着主导地位,长安书院则谦逊而内涵, 二者一阴一阳、一文一武、和谐共生。
3.4 长安谷
西安国际港务区中轴生态公园项目坐落于第十四届全运会主会场东侧,是一条东西向的大型城市绿带。用地东西长2.8 公里,南北最宽处290 米。项目西接灞河,东望骊山,是奥体中央公园的向东延伸,也是灞河绿带与港务大道城市绿带之间的连接体(图9)。
设计的灵感源于仰韶文明半坡遗址中彩陶及青铜器上典型的鱼纹、云雷纹纹样。作为城区重要的绿轴,公园设计以绿色生长为理念, 利用灞河骊山天然山水格局,打造了长约4.2 公里的城市公园“都市绿肺”。公园里有一组地景建筑和一座横跨欧亚大道的人行桥及市民广场,肌理延续公园里活泼流畅的线条,将蓝绿交织、引绿入城的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与垂直生长的立体建筑空间结合,打造出一片城市中的“丝路绿谷”——长安谷。
南北两侧的商业建筑以柔和的曲线与公园景观相连接,设计运用大地景观手法,屋顶从地面缓慢升起又蜿蜒而下,将突兀的城市巨构隐逸于风景之中。从景观绿色区域到商业活力界面,设计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通过多维渗透的景观层次,模糊建筑不同维度的边界,为城市赢得了开阔和谐的视线通廊,也为轴线两侧高层建筑群体营建了良好的景观朝向。四季常绿的种植屋面和层层叠退的屋顶平台引入公园的生态脉络及绿色生长理念,使建筑犹如两片绿叶生长于公园、匍匐于大地。
基地緊邻地铁换乘站——双寨站,通过架空的人行桥和地下连廊分别与空中、地下轨道站点衔接,通过竖向层次划分,结合下沉庭院, 丰富枢纽功能。位于地下一层的商业连廊串联各功能业态,实现全天候无惧风雨的连接,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无界枢纽。多条人行桥汇聚于场地中央,与公园步道、城市慢行系统相接, 共同营建一片错落有致、热情奔放的城市活力客厅和城绿交融的城市生态绿谷。
4 城市设计概念高效落地的经验
4.1 通过三维模型与实体模型确保项目精准落地
在方案推导阶段,通过1:1,000 实体模型, 研究重点区域的城市风貌、天际线(图10)。例如通过分析区域公共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 建议奥体中心的东西轴线应向灞河西侧延伸; 同时建议中轴公园南北两侧建筑高度疏密有致, 两侧建筑形态统一协调,共同围合形成城市公园;结合灞河东岸现有建筑物,确定滨河建筑及构筑物应富有韵律感和通透性,形成错落有度、行云流水般的城市天际线。
在方案深化阶段,通过制作1:300 大尺度建模推敲建筑群空间组合关系,优化单体建筑形体与细节(图11)。例如,建议结合地铁十四号线与地铁三号线的换乘站——双寨站, 构建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设施,增强不同地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直观了解各项目之间衔接处未发现的问题,消解可能存在的高差、材质差异等细节。
在项目落地阶段,组织十大重点项目集中设置工艺样板打样地点,样板涉及幕墙、泛光、景观等多专业。打样阶段组织多方参观交流,对玻璃、型材、照明设备、铺地等颜色材质选择进行对比,直观感受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通过工艺样板优化细部节点,优化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 提早确定样板、样板段,把控材料、工艺的呈现效果。从而避免大面积施工后因呈现效果不理想造成的拆改,实现区域空间形态的协调统一。
4.2 总设计师参与下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过程中特别邀请区域总规划师团队,长期全过程地跟踪区域的规划动态,对新建、拟建、在建项目方案层层把关、精益求精,统筹考虑政府部门、用地开发单位以及市民公众各方的需求,确保上位规划有效传导至项目精准落地, 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建筑、规划和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保证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市民公众的多方利益的同时,也能在实施阶段重点发挥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4]。
在方案前期阶段,总规划师团队需要关注规划布局、城市风貌、城镇功能、公共空间、交通路网等基础层面问题,同时将城市运营、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市民服务、综合交通纳入设计统筹的范围[5],牵头解决规划、城市设计、各地块方案设计等成果的统筹工作,解决区域系统构建问题,整合建筑、市政、交通等多个专业之间的要求和内容。在项目实施阶段, 总规划师团队的工作侧重于地块间的协调统一问题,主要以工程实施为导向来整合建筑结构、市政、景观、夜景照明等专项团队的技术要求[6]。
5 结 语
2022 年1 月,西安市奥体中心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同全运新城城市设计)入选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案例。2023 年7 月,全运新城城市
设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设计专项一等奖。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 以高起点、高层次为规划目标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实现生态性、开放性、功能型、文化性于一体的新城市建设典范。全运新城城市设计探索了面向实施的全过程城市设计理论要点与实践方法,希望能为我国全过程城市设计的实施提供思路借鉴,为高质量的城市形象塑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勇, 刘燕. 面向实施导向的一体化城市设计策略:以兰州市安宁中央商务区为例[J]. 规划师, 2020, 36(21): 78-83.
[2] 魏薇.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以成都为例[J]. 城市建筑空间, 2021(S01): 99-107.
[3] 党旭尧, 韩宇婷, 初凡. 大事件驱动城市创新发展: 西安体育中心周边地区概念规划设计[J]. 城市建筑, 2021, 18(33): 98-100.
[4] 戴明, 李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设计管控: 上海控规附加图则的新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22(6): 95, 101.
[5] 孟建民. 关于地区总设计师制的思考与实践[J]. 建筑实践, 2019(3): 11-17.
[6] 李茂,陈昱帆. 面向实施管控的区级总设计师制度框架思考:以深圳市南山区城市设计实施管控为例,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C]. 202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规划实施与管理).
SYNOPSIS
Implementation-oriented Strategy Exploration of the Whole-process Urban Design:
Taking Xian National Games City as an Example
Meng Gao, Boya Zhang, Lingqi Gao, Jiaxiang Li, Kai Hao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National Games City in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is boring at the historic moment, due to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aiming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ed New area.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design upper leve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project introduces whole process strategy, pursuing effective layer by layer focus, top-down transmission of design concepts, and striving for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urban desig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design of National Games city, combs the three-level transmiss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between the Upper level planning, core-area design and key-projects implement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elements including public space, architectural scene, slow traffic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istrict being a model of ecological, open, functi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moreover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urban desig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