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规划建筑设计实践
2023-03-03吕成王美子
吕成 王美子
摘 要
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文化遗产、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等关键问题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创作实践,探讨不同层面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路径与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Kaifeng City,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gnition of key issues such as cultural heritage, historical urban area, and spatial pattern in th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On this basis, the creative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aths and methods of protec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t different levels are discussed.
關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和谐;建筑设计;多元路径与创作方法
Key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armony Between Old and New; Architectural Design; Multiple Paths and Creative Methods
0 引 言
1982 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开始城市空间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至今40 余年。随着国家级、省级历史名城的建立,保护规划在分析历史城区、空间格局、规划遗产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名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问题[1]。
1999 年《北京宣言》提出:“21 世纪建筑发展方向,应是现代建筑的地域化和地域建筑的现代化异途同归。”城市设计强调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考虑社会生活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强调要避免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被破坏,延续城市文脉, 突出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新区应依托旧城而生长,旧城衍生新区而发展。从城市宏观整体把握的角度和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的高度上看,一个赋予文化特色、充满艺术魅力的城市要演化成长,最重要的客观规律就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新旧和谐,互为依存,共生共荣[2]。”
1 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开封系1982 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开封境内有仪邑和启封两个城邑。西汉时更名为“开封”。五代时期,除后唐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建都于开封,号称东京。北宋定都开封, 承袭其名。之后开封始称为七朝古都,享有“大宋故都”“菊花之乡”“木板年画之乡”“汴绣之乡”的盛名(图1—图2)。
1985 年开封市与清华大学联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反映历史文化风貌的商业店铺、民居等。开封城区现存有较完好的清代、民国初年的刘家宅院等一大批传统民居建筑,书店街等街区保持着原有风貌和清代晚期、民国初年的商业店铺建筑,现存有宋代的铁塔、繁塔和元代的延庆观玉皇阁,以及清代的山陕甘会馆、开封城墙和北宋东京城遗址等 8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龙亭、相国寺、禹王台、开封府文庙、河南贡院碑等 2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司马光、王安石、张择端等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了名篇佳作,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981—2000 年总体规划是对开封城市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规划,本次规划制定了《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明确要着力保护古城历史风貌,积极开发旅游事业,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图3)。
1995—2010 年的规划是首次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工、商、贸、文综合发展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城市结构为“一个中心集团,三个边缘组团”。国务院要求:开封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切实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要特别注意保护河湖水系,加强环城绿化,完善城市功能, 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成具有古都风貌和浓郁文化的现代化城市(图4)。
2 整体规划,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多元创作路径与设计方法
开封的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是协调新老城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分工与对接,使新旧城市建设之间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开封老城区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点;而位于夷山大街以西的新城区是以行政办公、科技信息、金融商贸、文化娱乐、旅游综合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区。
新旧城市交融共存,是一个和谐生长的过程,在这样新老城市空间发展背景下,面对开封市新的时代发展需求,我们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实践探索并提出开封市整体发展的城市风貌设计策略,是以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视角,对不同建设区域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设计方法。
从2011 年至今十余载,开封市陆续完成了一系列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设计任务(图5)。
1)2011 年开封中意新区城市设计;
2)2012 年开封郑开大道门户双阙;
3)2013 年开封市博物馆及规划馆;
4)2014 年开封会展中心(未建成);
5)2014 年开封城墙博物馆(未建成);
6)2015 年开封高铁站前广场城市设计;
7)2015 年开封宋城站前广场城市设计;
8)2015 年开封市珠玑巷- 文庙商业片区规划及单体设计;
9)2016 年开封体育中心;
10)2018 年开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11)2021 年开封市民公共文化综合体。
以上不同功能的项目有博物馆、教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城市广场、公园等类型,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城市公共空间里面的地位和在文化艺术当中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设计思考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时代精神; 既要继承传统特色,又要有所创新。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城市风貌、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发展条件等方面,来寻找开封的城市特色要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突出城市文脉,突出城市个性特色, 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基因,推进和谐新建筑创作。
2.1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新建筑设计之
“宋形”——延续历史街区肌理,渐进式改造更新
开封旧城核心是以书店街、马道街、鼓楼、珠玑巷、龙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及周围的一些民居等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传统历史建筑组成的。古城风貌浓郁,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性延续的实物载体。这类历史街区内的建设项目、基地位置跟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其周边环境有密切关系,在开封老城的建设风貌控制地带内,政府和甲方往往要求在项目中体现传统文化。
例如,开封市珠玑巷—文庙商业片区的规划及单体设计,有保护规划控制要求,要展现宋代文化。针对这类项目,我们采用的方案称之为“宋形”,其命题清晰,有法式可依—— 在保护规划指导下,严格保护珠玑巷—文庙街区历史风貌,维持整体空间尺度,对历史街区内建筑物和历史环境提出维修改善更新与整治的措施,以保持历史街区的活力;而其中标志建筑“守望阁”造型借鉴传统宋代建筑,力求法式严谨,风格纯正(图6)。
2.2 新区核心区重点建筑之
“宋韵”——营建和谐空间秩序,强化城市文脉传承
开封中意新区城市设计范围是新区启动区核心地带,定位为“开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图7)。设计以中意湖水域为脉,围绕湖面设计了以传统建筑的“宫—城—市—阁— 院”为主题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宫—行政中心,城—博物馆和规划馆,市—会展中心、阁— 音乐厅,院—图书馆和美术馆,建筑组群共同建立城市地标体系,强化城市核心空间的结构, 形成城市尺度上轴线的对景(图8)。
城市设计采用园林设计手法,将重要的公共服务建筑空间节点串联起来,合理布局建筑之间的尺度,达到“集巧形以展势“的效果,凸显开封“北方水城”的地域特色,建设出和谐统一、亲切宜人的新城市空间(图9—图12)。
开封博物馆及规划展览馆作为其中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则以现代材料取宋式建筑意向完成。开封作为宋代的都城,最能代表其悠久历史的,是宋代的宫殿建筑。开封博物馆当然并不是设计一个仿宋的宫殿,而是将其格局提炼, 与现代功能、技术和审美意识相结合。建筑构思充分发掘开封“城摞城”“三重城”“四水贯都”的历史资源,结合宋代建筑中央殿阁高耸、四周院落环绕的组群布置特点进行设计(图13—图14)。
建筑主体简洁方正,由外圍、环形内院和中心主体3 部分组成,格局近似一个拉长的“回” 字形,以隐喻北宋开封三重城格局特点,并结合四周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体现宋代建筑组群特征。建筑配合外环水系景观,呼应北宋东京城“四水贯都”的城市特色(图15—图16)。
博物馆外墙面倾斜角度与开封现存城墙遗址同比例关系,以不同高度和宽度进行立面划分设计,通过一系列的错缝、前后凸凹模拟不同时期城墙的考古断面,隐喻开封“城摞城” 奇观,从比例、色彩到质感都与开封古城墙形成对话。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类建筑,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叠压乃是文明的叠压(图17)。
建筑沿东西向中轴对称排布,从前区广场到半开敞环形庭院,进入室内中庭和中央塔楼, 内部展厅围绕中心呈回字形组织,空间开合变化、内外交替。观众从一二层的博物馆游览到三层规划馆,从下至上,可先了解开封城的厚重积淀,后展望未来,形成完整的心理体验, 将两馆合一的不利转化为优势(图18)。
开封市博物馆及规划展览馆“外朴内华” 的空间组织,统一中求变化,继承传统又耳目一新,打造出“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新宋风风格。
2.3 新区非核心区标志建筑之
“宋意”——重塑城市气质,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这一类项目是全新的功能、全新的社会要求,反映出全新的审美观点。针对该区建筑, 应从灿烂的宋文化中汲取元素,不拘建筑具体形式。例如,开封体育中心、开封市民公共文化综合体等,这些设计任务的创要作用完全现代的手法突出中国美学意境与开封特色。
开封体育中心在有限的用地内采用复合体育建筑特质的集约建筑布局,从宋文化中寻找建筑灵感,取“天圆地方、瓷砚之韵”,形成具有典雅风貌的现代体育中心形象(图19—图20)。体育场建筑轮廓来自于宋洁白的体育场如同绽放菊花之意向,简洁、含蓄、纯粹的造型设计传承宋瓷那种朴实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质(图21—图24)。
开封市民文化中心地跨宋外城遗址,给此块用地以特定的历史主题,公园景观与市民中心综合体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民公共文化中心。该中心以清明上河图为立意,重构古都城外城内的历史图景,寓意“展历史画卷,塑活力新城”——以徐徐展开画卷的造型聚合不同功能空间,营造颇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图25—图32)。
以上对“宋形”“宋韵”“宋意”3 个层次的设计实践,其中“形”是指传统建筑的章法,在传统典籍、绘画、建筑遗存中有据可循, 力求法式严谨、风格纯正;“韵”则是源自“形” 的转译,将传统建筑营造的格局提炼,与现代功能、技术和审美意识相结合,并将此更多运用在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建建筑中;“意” 强调的则是城市气质的传承,新的创作并不一定按照传统的建造逻辑进行,而是基于现代技术材料与当代审美意识,展现现代建筑对中国传统意境的思考和研究。
通過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探索,力图达到新旧和谐,让历史和现代相融合的目标, 在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满足现代功能的同时,突出传统建筑特征,延续历史文脉,并与时代精神和开封的城市特点相结合,创作扎根于宋代建筑文化、符合开封本地环境的建筑形象和城市特色的作品。
3 结 语
张锦秋先生曾说过:“当我们规划一座城市的文化环境建设时,首先要解决好这座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或者简称为文化定位问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课题。”
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一系列规划建筑设计实践中,一直坚持突出“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思想。建筑作品与城市文脉密不可分,建筑创作要立足传统并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作手法展现传统文化内涵,把传统美、自然美、技术美以及时代美有机结合起来,新区风格的形成,与老城交相辉映,展示了开封的历史底蕴、灿烂文化和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李先逵. 追求和谐城市文化本质特征回归[J]. 建筑学报, 2007(12):7-10.
[2] 李百浩, 李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演变脉络、规划问题及应对策略[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2, 14(2):1-19.
[3] 刘静玉, 鲁丰先.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新旧城区功能对接问题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9(1):47-50,56.
SYNOPSIS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Characteristics of Kaifeng City and Design Practice of Its Architectural Planning
Cheng Lv, Meizi Wang
In a series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s for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named Kaifeng, the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design methods of “Song structure”, “Song charm”, and “Song conception” are adopted. Among them, “Son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rul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based on traditional classics, paintings, and architectural relics, and strive to be rigorous and pure in style; “Son charm” is derived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structure design, which refines th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mbines it with modern functions, technologies,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applies to the newly built buildings that emer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n conception” emphasizes the inheritance of urban temperament. The new cre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logic, but is based on modern technical materials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showing the thinking and research of modern architectur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Through such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creative exploration, we strive to achieve the harmony of the old and the new, and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history and modernity. The new district style is formed, which complements the old city and show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plendid culture, and vibrant vitality of Ka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