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3-03李秀花
李秀花
(秦安县畜牧兽医事物服务中心,甘肃 秦安 741600 )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随之而来的畜禽养殖废弃物不仅给养殖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还严重危害到养殖场周边人们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实现我县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
在畜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畜禽粪污处理是所有养殖户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禽养殖比较分散,果园和农业作分布地域广泛,能完全承载处理后的畜禽粪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对畜禽粪污就近用于周边果园、田地,实现了粪便还田,促进了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又为农作物提供了有机肥。近几年,由于“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我县玉米种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部分养殖户能把附近的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减少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又能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优质价廉的饲草料,通过对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达到了种养协调发展。
2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
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问题,但仍有部分养殖场(户)环保意识欠缺,存在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长远的打算,建造的粪污处理设施标准化程度不高或不完善,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没有达标处理,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部分弃收的农作物秸秆,没有完全进行资源化利用,存在随意堆放、焚烧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2.2 有些养殖场治污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养殖场建场早,场内没有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有的养殖场由于资金短缺、或者年久失修等方面的原因,粪污处理设施不符合标准;有的养殖场甚至没有粪污处理设施,畜禽废弃物随意堆放,偷排漏排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2.3 种养结合不够紧密
大多数农户种植的不搞养殖,养殖的不从事种植,种植和养殖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畜禽废弃物没有得到高效的处理利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又由于我县土地碎片化程度比较严重,影响了农牧结合,造成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品质不高的现象同时并存。
2.4 部分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最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及“粮改饲”工作,充足的玉米秸秆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饲料保障,但由于地域、运输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部分秸秆仍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焚烧现象时有发生。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动员及培训工作
为提高畜禽养殖场的环保意识,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好的技术、典型经验,通过开展集中培训、面对面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开展村庄粪污、秸秆清洁整治,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强化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工作
按照绿色循环发展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对新建的养殖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严格环评,建造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对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确保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督促养殖场搞好场内场外环境卫生,及时开展灭蝇、灭蚊除臭等行动,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严禁偷排漏排行为。监督并指导养殖场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防疫、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坚决杜绝乱丢乱弃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3.3 做好种养紧密结合
规模养殖场要结合我县实际,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粪污还田还果园的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坚持就近就地施用,对畜禽废弃物采用“堆肥发酵还田、种养生态循环、沼气净化、集中处理”等形式多样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确保养殖场的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业结合,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
3.4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依托“粮改饲”项目,大力推广种植饲用玉米新品种,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技术、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秸秆压块饲料加工等技术,鼓励牛羊养殖户及饲草料加工企业对附近的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减少焚烧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以便为我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饲料,减少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