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对联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
2023-03-03张瑞琴
张瑞琴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对韵歌》《古对今》,就是对孩童进行对联启蒙学习和训练的好素材,所以,我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就注意渗透声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对联文化的浸润,为日后的对联以及律诗对仗的欣赏和创作打好基础。
一、初学平仄,奠定基础
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求,也是对韵启蒙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平仄划分,只要依据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划分平仄就可以了。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完拼音后,对现代汉语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的声调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教学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时,我就结合对韵的字词相机进行声律平仄的讲解。一讲到“平仄”,一些人就会本能地与“难”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并不怎么难的,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汉语拼音,只要提示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声,并举例说明,如mā和má,这样的声调平缓或略上扬,声音比较平顺悠长就叫“平声”;而mǎ和mà,前者拐了个弯,后者像从高处往下掉落,因此,听起来拐弯儿的第三声或高高降下的第四声就叫仄声。“仄”字是“人”在低矮的山崖(厂)下倾侧着身子不能端直站立的象形,由此引申出不平直的意思。教师在讲解训练时辅以手势演示,应该说让学生区分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是不难的。在一年级下册学习《古对今》时再回头来复习原来学习过的《对韵歌》,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平”与“仄”的认识了。
二、结合教材,感知联律
理解什么是“平”和什么是“仄”后,一年级下册学习《古对今》时,我就开始适当地渗透对句的平仄训练,先复习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从字数上看,如“云对雨,雪对风”是一个字对一个字,就叫“一字对”;“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是两个字对两个字,叫“双字对”。从物类看,每一句对联之间的词语表示的物类要大体一致,如“云”“雨”和“雪”“风”都属于自然现象,而“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都是自然景观。从平仄看,“云对雨”是平对仄,“雪对风”是仄对平;“山清对水秀”是平平对仄仄,“柳绿对桃红”是仄仄对平平,应该说这样的平仄判分也是不太难的。温故而知新,而后开始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六《古对今》,这也是一篇对韵训练的韵文,在识字教学和认识物类相对的特点后,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品读字词的平仄是否相对。学生读“桃(平)对李(仄),柳(仄)对杨(平)”、“莺歌(平平)对燕舞(仄仄),鸟语(仄仄)对花香(平平)”,这些字词的平仄很明显都是相对的,学生读时还可以伴以手势,如读平声的“桃”时伸出右手平放胸前,读仄声的“李”时就像举手发言一样竖起右手。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平仄相对的要求,认真阅读查看其他的字词平仄是否都对了,学生经过认真研读后,很快就能发现“朝霞对夕阳”这两个词语的平仄是不对的,虽然它们都属于同类事物(自然现象),但是按普通话“朝霞”是平平,“夕阳”也是平平,平仄没有相对。于是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把“朝霞”替换成哪个词语才能和“夕阳”的平仄相对呢?并提示两个字组成的词,只要末尾字的平仄相对就行,第一个字平仄可以不论,如“春暖对秋凉”,后面的“暖”是仄,“凉”是平,平仄是相对的,前面的“春”与“秋”平仄是否相对关系不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踊跃发言,有的小组提出的是“朝雨对夕阳”,有的小组提出的是“朝雾对夕阳”,有的小组提出的是“朝露对夕阳”,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的是“红日对黄昏”等。这样的交流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对韵的声律知识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提升。
三、喜迎春节,学贴对联
学生掌握基本的对韵知识后,我就开始讲解对联及其张贴的知识,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收尾,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收尾,也就是说对联必须是“仄平脚”。张贴对联时,从面向大门的方向看,上联必须贴在右边,下联则要贴在左边,念读时也要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我在大屏幕上还投影了几副张贴好的对联让学生判断张贴的正误,同时还适当地讲解了常见的多字联的对仗要求,学生的对联知识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21年秋学期放寒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迎接春节贴春联”,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学贴春联,然后拍照,通过家长手机传到“家长群”。我也率先示范,上传了我贴的春联。一时间,“家长群”里一张张学生张贴对联的照片刷屏,学生张贴的对联都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无一违律。学生在喜庆的氛围里度过了一个欢乐且有“联味”的春节。我和家长们商量好了,继续学习好对联知识,再往后,我们将让孩子们尝试自写对联,过一个更有“联味”的春节。
四、走上街头,品析对联
2022年暑期,在家长的配合下,我组织二年级“对联兴趣小组”的学生走进我们漯河市很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河上街”,开展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对联品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们小组十余位同学走进了“河上街”,来到了“布衣巷”,首先看到的一副对联是:
四海珍馐荟萃
五洲贵客光临
学生还随身带有《小学生字典》,不會的字马上翻查。阅读后大家交流起来,很快学生就说这副对联没问题。我请一名同学谈一谈她的判断标准,她马上侃侃而谈:“萃”是仄声,仄声收尾的是上联,要贴在右侧;“临”是平声,平声收尾的是下联,要贴在左侧,也就是上下联必须是“仄平脚”,这副对联就符合这个标准。我再引导学生看联句中的词语,“五洲”对“四海”,“珍馐”对“贵客”,“荟萃”对“光临”,句中每个词末字的平仄是相互交替的,而上下联每个词末字的平仄则是相反的,即:
四海(仄)珍馐(平)荟萃(仄)
五洲(平)贵客(仄)光临(平)
通过这样的交流点评,学生对楹联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了,大家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兴高采烈。
一路观看考察,一路议论评析。一个眼尖的女孩首先喊了起来:“老师,这副对联是不对的!”我们循声看去,果然这家“××国学馆”的门联是有问题的:
海纳百川而不盈
莲出污泥而不染
我对这个细心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然后让她说说存在的问题,她马上就指出:上下联贴反了,“盈”是平声,所以“海纳百川而不盈”应是下联,要贴在左边;“染”是仄声,所以“莲出污泥而不染”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另一些同学又补充说上下联有“重字”,“而不”反复使用了。听了同学们的评论,我感到十分欣慰,辛勤播下的种子终于萌芽了,现场随队的家长也频频点头给予夸赞,孩子们更是充满着自信和欢乐。
虽然艳阳高照,但一路有翰墨飘香的文字相随,有一副副火红的对联作伴,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乐此不疲,兴致勃勃。凤栖湖里莲叶接天,荷香缕缕,眼前的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朝气,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有感而发,留下一绝:
荷风淡淡送香来,
但引蜂蝶乐绕怀。
文化基因血脉淌,
楹联喜鉴智灵开。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