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课文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3-03-03魏昌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2期

我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一直以来对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都比较重视,关键词句常以诗的形式呈现,既体现板书的美感,又让学生便于识记,印象深刻。如课文《景阳冈》的内容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个部分,要求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来概述,在学生的回答中逐渐形成了如下板书:

痛喝十八碗,独上景阳冈。

空拳斗大虫,步步挨下冈。

通过板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酒量惊人、英勇无畏的好汉形象。

长期的“诗意”板书设计,使我逐渐产生了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概括成诗的念头。特别是四年级下册教材里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于是,我结合古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音步和押韵的基础知识后,我就逐渐地开始尝试,学生慢慢地就能将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成诗句,由此,我将这类概述课文主要内容的诗句称之为“课文诗”。例如执教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第1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概括出首句“乡下屋前搭瓜架”,再根据韵尾的“架”字又引导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的同韵字“花”写出第二句“门前场地几株花”,学生从第一、二句中受到启发,立即就能根据诗的押韵规则写出第三、四句。就这样,一首概括《乡下人家》主要内容的“课文诗”便写成了:

乡下屋前搭瓜架,门前场地几株花。

鸡群竹林正觅食,鸭子戏水把头扎。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手写我心”,我还以小组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一题多式”地创写,一个小组的同学写成如下诗作:

瓜藤攀架爬屋檐,门前几株花鲜艳。

鸡群觅食竹林走,小鸭戏水石桥边。

另外一个小组的学生则写成五言体的诗:

瓜藤攀棚架,门前几株花。

竹林鸡觅食,鸭子水中耍。

经过多年的摸索尝试,学生的课文诗越写越好,写“课文诗”已经成为我在閱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少老师向我询问教学“课文诗”的做法,其实我也仍在摸索之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心得:

一、“课文诗”写作上的一些基本方式

1.词语组串法

词语组串法就是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再从句中找到关键的词语进行组合串接,形成诗句。初学时不押韵也没关系,够字数和句数就行,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创写热情。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的第2自然段时,只要将文中“春日”“轻风”“微微地吹”“如毛的细雨”“天上洒落”“伶俐可爱”“燕子”“光彩夺目”“春光”“生趣”等重要的词语找出来,再用一些字词进行串接,学生便可概述成如下五言诗:

春日轻风吹,如毛细雨飞。

伶俐燕子来,春光真是美。

也有些学生写成这样的七言诗:

春日轻风微微吹,如毛细雨落纷飞。

伶俐可爱燕子来,春光如画无限美。

“词语组串法”比较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学生理解能力增强,特别是学了多首古诗懂得押韵的基本知识后,便可以逐步要求既要符合音步,还要合辙押韵。

2.寻韵组句法

“寻韵组句法”即寻找同韵字来编写诗句。采用此法先要确定第一句的韵脚字,然后找出段落或文中的同韵字,最后根据“韵字”和内容分别组合成诗句。四句的五言或七言诗第三句不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仍以《燕子》第2自然段为例,如果确定第一句将三个词语排列成“春日轻风毛毛雨”,韵脚字“雨”韵母是“ü”,接下来便可进入第二步,找韵母同是“ü”的字,这样便可找出同韵的字“绿”“聚”“趣”等字,第三句可以不押韵,只选择两个韵字作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即可,于是,学生能很快地填写出这样的诗句:

春日轻风毛毛雨,柔柳鲜花青草绿。

伶俐可爱燕子来,春光无限真有趣。

“寻韵组句法”由于诗歌押韵,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写“课文诗”方式。学生熟悉“寻韵组句法”后,就可以依据自己的体悟和诗意自由选韵,进行独立的创作。

3.句子浓缩法

横式结构的课文段落一般是按照“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来编排的,因此,教学这类课文时,只要引导学生找出段落起始或收结的句子,再从中找出关键词进行缩句或调整词序,就能组合成诗句。如科普说明文《松鼠》一课前四个重点段的中心句分别如下:

第1自然段: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第2自然段: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第3自然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第4自然段: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

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后,再把这四句话的重要词语用横线画出,如第一句的重要词语是“漂亮、乖巧、驯良”;第二句的重要词语是“不躲藏、高处活动”;第三句的重要词语是“冬天、不像、蛰伏不动”;第四句的重要词语是“窝、搭、枝杈、地方、干净、暖和”。最后将这四句话分别组合成四个诗句,就形成了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漂亮乖巧又驯良,高处活动不躲藏。

到了冬天不蛰伏,窝搭枝杈好地方。

此法在词语组串法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与课文学习提炼中心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适合中高年级学生使用。

4.内容概括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学生文章的概括能力也逐渐增强。学生通读一篇课文后,先归纳出主要内容,再提炼出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而后组合成诗句即“内容概括法”。如《落花生》一文,根据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成以下诗句:

荒地开辟种花生,辛勤劳作有收成。

后园茅亭过节日,小小花生道理明。

这首课文诗的韵脚字分别为“生”“成”“明”,均为普通话四声中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习惯上说的第一声、第二声,即押平声韵。因为古诗中的绝句均押平声韵,这是对押韵的“课文诗”的进一步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如果从三年级开始学写课文诗,至五年级就可以尝试写平声韵的诗,教学时只要简单地提示学生押平声韵即可,为学生今后学写格律诗做好铺垫。

5.综合组诗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的不同,有时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写课文诗。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先讲“辉煌”,后讲“毁灭”,以此来增强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痛恨入侵者的强盗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文在讲述“辉煌”时呈现了两个中心句,一句是第2自然段的“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句是第4自然段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根据“句子浓缩法”,只要将两个中心句分别稍加提炼,即可成这样的诗句:皇家园林举世闻,建筑宏伟文物珍。而第二部分的“毁灭”主要讲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用大车将园中的宝物运走,运不走的就任意毁掉,还放大火连烧三天,使整个圆明园化为了灰烬。根据段落主要内容,可使用“内容概括法”编写后两句:英法入侵掠运毁,大火三天园林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完整的“课文诗”:

皇家园林举世闻,建筑宏伟文物珍。

英法入侵掠运毁,大火三天园林焚。

当学生能熟练使用押韵,并将一篇篇课文内容提炼成“课文诗”后,则可进一步要求用“内容+抒情”的方式来写课文诗,即先概括主要内容,后议论或抒发感情。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后,一学生写道:

局势紧张烧文件,法庭从容又坦然。

遭受绞刑无所惧,视死如归泪花含。

这首诗先写出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后的表现,后面表达了对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革命精神的赞扬以及自己悲痛的情感。

又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后,一学生写道:

辛苦钓鱼为战友,自己暗自嚼草根。

忠于革命爱同志,牢记职责乐助人。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老班长为了小同志们能走出草地,从生活上、思想上无微不至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后两句则赞美了老班长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牢记职责、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二、“课文诗”写作的意义和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诗”的写作,我认为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通过阅读、提炼、朗读、修改、欣赏、迁移、运用等一系列的练习,既经历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过程,又进行了“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还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可谓一举多得。在如下方面尤显突出:

1.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课文诗”的写作给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新视窗。我充分地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将自己写的“课文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也体会一回当诗人的感觉。我还常常把学生写的诗发到家长群里,看到家长的点赞和评论,学生写“课文诗”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能带动班级学困生跟着一起写好“课文诗”。如学习《匆匆》一课后,一个学困生这样写道:

空虚度日溜八千,头涔涔而泪潸潸。

时光飞逝无痕迹,珍惜光阴当首先。

这个学困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

2.提升自主预习效果

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读课文后就可以想想怎样用一首诗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此,学生就要将一篇课文认真读懂,并抽丝剥茧地寻找一些关键词语组合成诗句。很显然,这样的预习自觉性增强了,预习的效果就好了很多。

3.增强文章概括能力

写“课文诗”最重要的就是训练概括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一句话、一段话提炼成一句诗,也可以根据一件事、一篇课文写成一首诗,甚至读完一本厚厚的名著,也能用一首诗来概括提炼,如一生读完《西游记》后写道:

师徒取经往西天,伏魔降妖意志坚。

磨难重重双脚踏,修成正果梦终圆。

像这样,学生把书由厚读薄,由长读短,最后简缩成一首四句的七言诗或者五言诗,久而久之,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就能提高了。

4.懂得如何锤炼文字

学生不爱修改作文,是因为作文篇幅长,很难静下心修改。而“课文诗”的修改正好弥补了这项缺陷,一首五言诗只有20个字,七言诗也就28个字,文字极少而内容丰富,为此,学生就必须精益求精地遣词造句,其锤炼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

5.增添习作诗意色彩

我们知道,古典名著章回小说的特点就是在文前、文中或文后往往呈现一首诗词,用以预示故事的发展或作故事的收结。学习“课文诗”的写作后,我也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添加一首诗,将诗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将这样的诗叫“作文诗”。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十二岁,我多了一份自信》的作文,内容写的是自己每次遇到考试就紧张,经过多次考试后,慢慢地改变了对考试的看法,内心也逐渐变得安定,同时也多了一份自信,她文末用这样的一首诗来收结:

考场紧张年又年,翻来覆去尽失眠。

历经磨砺心安定,胜败岂凭一瞬间。

如此文中有诗,诗含文中,增强了作文的文学色彩。

6.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能自己写“课文诗”后,再返回去读古人的诗句,慢慢地就能发觉自己理解古人诗句变得容易了,对古诗的节奏、句式和押韵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消除了学习古诗的畏惧心理,进而自觉地爱上古诗词的学习。

坚持了多年的“课文诗”写作,学生渐入佳境。至小学毕业前,大多数学生都对写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还能写出基本“入格”的格律诗。毕业前夕,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姓名,给每一位同学都写了一首“励志诗”,而我们班的学生每人送给我的礼物也是一首诗,而且不少同学写的还是“入格”的格律诗。如颜臻博同学赠给我的一首七言绝句:

赠魏昌成老师

(新韵)

相处三年毕业临,师添白发为谁勤。

课文诗里藏真秘,学好高招爱语文。

此诗属于仄起式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押“中华新韵”中的平聲“九文”韵,二四六字平仄对粘分明。该生在诗中也表达了“课文诗”对自己写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南宁师范大学的黄亢美教授这几年一直关注并帮助我提升“作文诗”的写作研究,当我把学生写的几十首“毕业赠诗”发到微信群里后,黄教授看后也非常感动,他很快就赠给了我和学生一首七言绝句:

读福建魏昌成老师班级学生毕业回赠老师七言诗感吟

静待花开花绽开,六年培育化诗来。

读吟结合创新路,宋韵唐风势不衰。

这些年“课文诗”的写作甘苦自知,但始终恒心依旧。目前,在“课文诗”写作的基础上,正加大“作文诗”的研究,努力使我的语文教学“两诗”比翼齐飞,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