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3-03-03郭丽君代翔
郭丽君 代翔
[摘要]2022年5月1日起新职教法开始施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以职业为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主要面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办学特色不明晰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加强通识教育、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职教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简介]郭丽君(1975-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翔(1999-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智能时代大学教学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BIA220062)和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委托课题“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研究”(項目编号:XJK21ZDWT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5-0057-06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这一过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中强调“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共有32所,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随着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未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其价值预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发展质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强调高职扩招必须坚持“质量型扩招”原则。由此可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和社会共识。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定位,协调好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新职教法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所在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不断优化自身办学结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离人们满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有差距。因此,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意义重大。
1.兼顾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包括人的发展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要求以人为本,职业发展规律要求以岗位为基。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保障育人质量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受到多方利益主体的牵扯,其发展与改革重在协调、平衡各方关系。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以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把握不够,导致育人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进而造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出现核心竞争力不足、类型特征不明显等问题,没有做到人才培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当注重提高育人质量,回归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内涵式发展。
2.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应落在质量发展之上,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社会认同,达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应然状态,这也正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体现。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处的生态位来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与普通教育相区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社会认可缺失的困境,造成其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将普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新职教法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意蕴
我国正处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技能型社会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将人口红利转换为人才红利的巨大挑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高水平、多类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时隔26年首次修订,从法律层面帮助职业教育认清新形式、解决新问题、适应新要求。新职教法的施行推动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关注自身内涵式发展。
1.以学生为本,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完善,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过去的“技术技能人才”转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要“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进一步突出了全方位育人内涵,这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核不谋而合。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育人过程中重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培养理论“重新语境化”能力、解决工作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抗压素质、跨界学习能力等隐形素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视立德树人,反对狭隘的实用主义教育倾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产生新职教法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结果。
2.以质量为重,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办富有职业特色、社会认同的高质量类型教育,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职教法提出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将原职教法中的“普职分流”修改为“普职协调发展”,即“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教育目的都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因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而要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协调发展,需要以质量为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始终将办学质量摆在第一位,树立全方位、多样化的质量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职业教育不仅是法律规定层面的类型教育,更是人们心中承认的类型教育。
3.以职业为尺,明确衡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参照基准。新职教法进一步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只是类型不同。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特点。新职教法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以法律做支撑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法律的修订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衡量标尺——想要真正获得大众的认可、成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就要坚持教育指向的职业性。
本科职业教育应坚守本科教育的层次性。从本质属性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其他普通本科教育相比主要存在发展逻辑、发挥的社会功能和职业面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教育属性、人才培养等方面表现出自身鲜明特点。第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的结果,办学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和岗位。特别是在当下劳动过程日益去分工化、工作岗位日益复合化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遵循工作体系逻辑,强化职业胜任力培养,参照劳动和技术的复杂性程度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第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分别为实践性与学术性。本质属性的差异决定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非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学术型人才,而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的职业型人才。所以,区别于传统以知识为基础的精英型人才培养方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采取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岗位需求,坚持理实一体。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新职教法的出台赋予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也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同时也逐渐涌现出一些问题。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新职教法出台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由“技术技能人才”转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针对“技术技能”,主要由职业院校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谋生能力;针对“高素质”,主要由职业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思维能力。通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才能培育出具有一定知识广度和深度、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且对专一领域有专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于受到“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惯性影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未能良好融合。
第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育人过程中未受重视。大多数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缺乏足够认识,在实践上,往往复制国外的通识教育模式,把其直接嫁接到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来,导致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法指导国内本土教育。縱使部分院校开设了诸如通识教育中心之类的研究机构,也大多浮于表面,最终只设计与开发出一些通识教育选修课或质量较低的通识教育课程,导致通识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第二,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部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过分强调课程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工具性,忽略具有人文性、情感性和历史性的课程,将通识教育的学习内容“偷梁换柱”。例如,将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中,披着开设通识课程的外衣却不行通识教育之实,与通识课程设置的初衷相悖。第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师资不足。由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普遍采用专业化的人才培育模式,重视人才培育过程中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专业教育课程教师的选拔较严格,各个环节层层把关,认真考量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学术成果、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然而,不重视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导致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例如,部分通识教育课程直接由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或学工线教师讲授,这些教师的素养与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存在差距。通识教育教师师资不足、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难以完成新职教法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以职业为尺的内涵式发展。
2.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当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充分,人才培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生源招收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定位成“兜底教育”的形象,使其难以招收到优质生源。当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生要么是通过普通高考筛选出的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么是通过贯通培养、专升本等方式升入本科的中、高职院校学生。前者通常学习习惯较差,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较为薄弱;后者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文化基础较差。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国家虽然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提供了保障,明确规定职业本科学士学位与普通本科学士学位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实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通高等教育因早已建立起较为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路径,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升级相对容易,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通道并不畅通。此外,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习过程管理不严格,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质量保障机制缺位,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问题反馈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起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不齐全。
3.办学特色不明晰。新职教法中言明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若想将新职教法中所言真正落地,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就需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职业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合理定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试点院校数量逐年上升,不断增设各种新专业,但对于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的考虑有所欠缺,以职业为尺评判办学质量的这一做法被忽略。
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来说:部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对试点任务认识不清,只是按照国家要求按部就班开展试点工作,没有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革“路线图”,布局欠缺整体规划。一方面,部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没有主线,未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未按照“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合理布局专业结构,个别试点院校一个专业就是一个专业大类。另一方面,部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缺乏有针对性的调研和论证,未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开设专业,存在专业设置随意性的问题,个别试点院校甚至出现根据招生情况来设置专业的问题。
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办学定位来说: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打造自身办学特色,但当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此降低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也减弱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一种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新型教育形态,需兼顾以人为本、以职业为基的院校自身发展逻辑,但受职业教育办学惯性持续影响,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过于看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过分迎合市场、企业以获取大量资金支持,而忽视了学生成长逻辑、院校办学逻辑,未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之间找到平衡点,导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离“一企一方案,一人一课表”的人文性职业教育理想状态还很遥远。
四、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稳步推进内涵式发展是未来一定时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坚持外延式发展的同时,应对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客观研判,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实力。
1.加强通识教育。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首先厘清人才培养目标,继而转变教育理念,明晰知识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养成同等重要。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从过去单纯培养社会所需的劳动力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此育人理念落实于制度制定之中。面对很多普通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岗位复合化的社会情况,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课程重点应放在综合素质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有目标、有计划地结合自身特色,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来构建全面育人课程体系,推动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平衡发展,制定检验课程内容开设是否合适的考评细则。
通识教育课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对其设置适当的准入门槛,所有通识教育课程面向校内外选聘优秀师资担任授课教师。选任明晰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与方法、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制定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师相区分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选聘制度、考核制度。
2.構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把招生就业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在招生方面,针对不同的生源设置不同的考试方式和招生要求,提升生源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有机衔接。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知识逻辑是否具备支持学生继续升入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现实途径。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突出技术性,而高等性不强,学生难以继续升学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可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支持师生主动对接企业解难题、承担企业项目,充分关注企业需求、注重技术转化与应用,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从而加强与更高层次教育之间的人才培养连接,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的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贯通。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制定特色化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并在此基础上量化考评细则,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建立制度执行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确保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对于制度执行中的反馈意见进行及时反思,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方向的正确性。
3.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主要来源有高职院校升格、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独立学院转设三种。此类院校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为达到升格的规定指标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现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可由增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向增设本科职业专业过渡,着力做好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使它们从专业层面逐步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趋近。此类专业设置应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属性,校企共同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面向复合型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可开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开放式课程,提升课程的技术性、高阶性和创新性,与产业保持紧密联系,将新技术与新要求及时引入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罗校清,李锡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现状、困境及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13):12-19.
[2]杨顺光,石伟平.“十四五”时期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原则、关键任务与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7):38-43.
[3]肖纲领,熊亮州.普职协调发展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3-17.
[4]曾天山,李杰豪.新《职业教育法》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16-22.
[5]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6]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1-11.
[7]王辉,和震.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历程、内生逻辑与价值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10):96-102.
[8](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9]郭丽君,周建力.困顿与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辨析[J].现代教育管理,2022(4):93-101.
[10]何茜,黄蘋.中西部职业技术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6):108-114.
[11]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3):45-51.
[12]杨晓玲.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業,2017(24):101-104.
[13]章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博弈[ J].中国成人教育,2017(5):26-29.
[14]鄢彩玲.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65-71.
[15]梁克东.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发展瓶颈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9):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