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脉饮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3-03-03韩婷婷薛军丽郭玲玲索小清

光明中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眼干生脉氯喹

韩婷婷 董 卫 薛军丽 郭玲玲 贾 飞 索小清 燕 茹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还会出现肾、肝、肺、血液系统等多器官受累,危害性较大。目前此病西医治疗以对症、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为主[1],然而治疗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大。中医药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与标本兼治并重,不仅能够改善口干、眼干等症状,而且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保护脏器功能方面疗效突出,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大多数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以气虚、阴虚为本,燥邪、瘀血为标,本研究主要探讨生脉饮加减联合羟氯喹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2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 25~75岁,平均(44.82±3.10)岁;病程0.6~20 年,平均(6.14 ±0.60)年。对照组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26~77岁,平均(45.78 ±3.04)岁;病程 0.5~19年,平均(5.88 ±0.58)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5],主症为口眼干燥,口渴欲饮;次症为皮肤干,咽干,少汗,阴道干,心悸,乏力,气短,五心烦热,关节疼痛,大便干结。舌脉象:舌淡或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具备主症1项+次症3项,结合舌脉象,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中医干燥综合征诊断;②年龄为18~79岁;③自愿接受本程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者;②备孕、孕妇、哺乳妇女或精神病患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病变者;④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性疾病等);⑤伴有眼底病变者;⑥治疗前1个月已接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指导,口服硫酸羟氯喹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63,每片0.1 g)0.2 g/次,2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减方治疗,处方:太子参18 g,麦冬18 g,五味子15 g,生地黄24 g,玉竹12 g,石斛12 g,黄精18 g,桃仁12 g,当归15 g,百合12 g,天花粉15 g,甘草6 g。日1剂,早晚2次口服,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200 ml热水冲服,连续治疗12周。

1.5.2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情况,症状评分根据症状轻重依次量化为 0、1、2、3 4个评分等级,并评估总积分的改善情况。①两目干涩:0分:无;1分:眼干不适、泪较少,每日点人工泪液<3次;2分:眼干涩不适、涩痛,每日点人工泪液4~6次;3分:泪极少或无泪,每日点人工泪液6次以上。②口燥咽干:0分:无;1分:口干较轻,少量饮水可缓解,吞咽干性食物时偶需水送服;2分:口干较明显,饮水较多,吞咽干性食物常需水送服;3分:口干难忍,需频频饮水,吞咽干性食物必须用水送服。观察治疗前后化验检查指标的变化,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Schirmer试验。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并及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如实记载。

1.5.3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症状总积分减少≥70%,化验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原有症状部分消失,70%>症状总积分减少≥30%,化验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治疗后加重,症状总积分减少不足30%,化验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口干、眼干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口干、眼干方面优于对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化验检查对2组治疗前患者ESR、CRP、IgG,Schirmer试验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IgG,ESR、CRP均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Schirmer试验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化验检查比较 (例,

2.4 安全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监测2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及其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燥证”“周痹”“痹证”“脏腑痹”等范畴,路志正在《路志正医林集腋》首次提出了“燥痹”病名[7],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论述:“诸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说明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导致津亏液竭。燥痹或因外感燥邪、温热毒邪而灼气伤津;或因先天不足,阴津匮乏;或因饮食劳倦情志失衡,损伤阴津,致使全身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受阻,乃成燥痹[8]。《通俗伤寒论》云:“燥先伤肺经,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为水之上源,口鼻为脾肺之门户,脾肺气阴不足,则出现口鼻干燥、食少、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9]。该病虽病机变化多端,但气阴两虚,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是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应掌握病机的主要矛盾,理法合应,随证加减,治疗以益气养阴润燥[10]。

李东垣 《脾胃论》曰:“气少作燥,甚则口中无涎。泪亦津液,赖气之升提敷布,使能达其所,溢其窍。今气虚津不供奉,则泪液少也,口眼干燥之症作矣”,因此治疗干燥综合征不能单纯滋阴润燥,在此基础上应重视补气的作用[11]。本研究采用的生脉饮加减方具有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之功效,生脉饮原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3味药组成,有益气养阴之功,基于本研究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之病机,考虑人参成本较高,此生脉饮加减方中以太子参代替原方中人参为君,太子参归脾、肺经,补气生津,益气养阴,阴阳互根互用,能起到气阴双补的功效。五味子味酸收敛,性温而不热不燥,用以养阴生津,敛散津液。麦冬、地黄,味甘,以滋阴补血,相互配伍,有敛有滋,化生阴血,滋润脏腑。肺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津亏少、肺气亏虚不能润化鼻道,亦不能输布于皮毛,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等症状,方中玉竹、石斛,甘而微寒,入肺达养阴、润燥、清热。因上源肺水久乏,易于伤及下焦肾水,故应早治疗,防止阴伤过甚、殃及多脏,黄精补气养阴,肺脾肾三脏并补。内外燥邪伤津耗液,气不布津,津亏血少,瘀血内生,导致血行滞缓,血瘀络阻,故在本病的治疗中,活血祛瘀亦非常重要,加入当归、桃仁以活血化瘀,使血活则气畅,气畅则津液乃布。《黄帝内经》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此病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导致部分患者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甚至心悸、失眠, 故加入百合宁心安神。天花粉清热生津,减轻阴虚所生的内热;甘草调和诸药。

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在西医干燥综合征治疗上,对症治疗以改善眼干、口干症状为主,多采用人工泪液、人工唾液等,系统治疗以使用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为主,但作用有限,且不良作用较大,用药选择上顾虑较多,患者依从性欠佳,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药效确切、作用温和、对症,且能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有其独特优势[12]。

综上所述,在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用生脉饮加减方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眼干、口干等症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提高泪液流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比单用羟氯喹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在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强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眼干生脉氯喹
Effects of Shengmai Yin (生脉饮) on pulmonary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t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symptoms: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multicenter control trial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滋阴润燥养生操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干燥综合症眼干不适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吃抗过敏药慎戴隐形眼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