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研究
2023-03-02李明月刘璐
李明月 刘璐
[摘要]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是推动加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撑的重要手段。多元共治是强调服务为本、在多方协作下回归发展目标的系统科学治理模式,与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相契合。通过重构治理运行体系、完善治理结构体系、深化治理研究体系、变革治理制度体系,可不断增进公共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共同富裕;职业教育;多元共治
[作者简介]李明月(1974- ),男,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璐(1996- ),女,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硕士。(山东 滨州 25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YJA880019,项目主持人:李明月)、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VZ003,项目主持人:李明月)和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VZ004,项目主持人:石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4-0052-06
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这一规定体现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要实现多元共治。新时代,落实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是着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共同富裕实现的必然选择,可为共同富裕实现提供动态治理路径。具体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注重人力资本开发、服务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来看,施行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不仅可以推动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还能增强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调动治理主体发挥各自价值,助推达成共同富裕,实现全民发展。
一、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之内涵辨析
(一)内涵厘定
探究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内涵应扎根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性环境中,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下。多元共治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革新的治理方式。将多元共治与职业教育发展相融合,能促使职业教育更具有效率和活力,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共治打破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单一主体治理态势,实现了行业、企业、社会团队共同治理格局。二是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共治可充分发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治理方式中的功能,通过使用新媒体、新技术激活职业教育治理潜能。三是治理内容多面化。多元共治不仅在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手段等方面实现再转变,还通过提高各主体战略研判力、制度执行力、资源整合力、经营管理力,为职业教育高效治理提供新视角。
(二)多元共治的优势
处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关键期,将多元共治运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既能为解决教育治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能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架构的优化、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及治理效能的提升。
1.加快治理架构优化步伐。廓清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架构,绕不开“谁来治”“治什么”“如何治”三个基本问题。首先,实施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把握治理主体,形成由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组成的多元治理格局,提升个体价值与单一要素的生产效率和价值。其次,实施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聚焦治理客体,使治理客体的构成因素职业教育治理者、治理对象、治理活动等明确各自定位;同时可加快落实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实现“以人为本”治理理念、“为人服务”治理价值,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优质、持续终身、普惠便利的技能教育。最后,实施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明确治理工具,帮助治理主体与客体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信息枢纽,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沟通,畅通治理主体间的交流壁垒,让职业教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与技能支撑保障。
2.促进治理机制有效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可最大化实现扩大利益共同体的目标,逐步增强治理主体间的连接,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运行效率。多元共治可以促进政府加强领导力,清晰治理权责,及时出台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后的人才牵引与带动作用,以此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多元共治可以助推资源相互依赖,这也是实现多元共治的起始性条件;多元共治能够不断增强多元主体的投入责任性,加大支持力度,紧贴岗位实际,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实现人才振兴;多元共治可以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依托思政元素,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社会性整体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协同作用,凸显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达成多元主体价值目标的双重优势。
3.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多元共治可充分体现治理过程与治理结果的双重属性。治理过程上,超越了传统指导理论,强调“价值呈现”,通过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协调优化多方主体权责利之间的关系。治理结果上,通过呈现一种精神效能,对塑造学生、教师拥有“敬业乐群”职业观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促进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等,形成团结互助、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二、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之逻辑向度
(一)服务本位的理念向度
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社会各主体实现良好发展。基于共同富裕发展背景,实施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可为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服务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多元共治可促进政府由“全能”走向“有限”,助力减轻政府治理任务,调整管理重心,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晰治理职责,清楚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做出科学决策,进而更加接近人民;实现更好地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不断提高政策制定能力,有效契合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目标要求。多元共治可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帮助企业不断加快顶层设计,明确内部责任分工,服务企业内部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共治可服务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企业充分参与、行业组织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校企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部門人才发展要求与教学和人才培育过程的直接对接,为行业企业储备合格人才,最大化满足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的“德技兼备”人才。
(二)多方协作的结构向度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富裕。职业教育实施多元共治是通过呈现一种开放的治理模式,让社会主体参与其中,真正做到既依靠全民又造福全民。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层面看,多元共治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的“金字塔”管理结构,推动了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了二级学院的管理自主权,有助于尽快达成职业教育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持的目标。从社会外部治理管控层面看,多元共治能够转变以往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甚至学校治理主动性不高的现状,最大限度地改变政府对于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过度参与或管理失控的情况。同时,在不断营造多元共治良性氛围下,打通了教师、学生、企业主管、师傅、社会、家长对高职院校治理建言献策的渠道,增强了高职院校治理的公信力,打破了高职院校治理行政化的刻板印象,提升了开放性民主治理的实效性。
(三)系统科学的研究向度
采用多元共治能加快各高职院校打造行之有效的学校治理研究团队的步伐,以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系统、科学的学校治理研究向纵深发展。首先,实施多元共治可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推动治理研究过程立足共同富裕发展背景、研究侧重点以及科学发展水平等的不同,选择出契合研究开展的专业研究工具和手段。其次,实施多元共治能聚焦于更具时代性的研究问题,通过明确新时代共同富裕建设思想以及高职教育形态变革趋势,使研究问题更加具体化、准确化,同时也使研究问题更具研究价值,符合社会发展。再次,实施多元共治使研究过程更加系统化,使研究实施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确定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成果等,不断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最后,实施多元共治能让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即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更能清晰地探讨研究问题来源和研究意义,凸显研究的独特性。
(四)适应目标的保障向度
多元共治是一个复杂的协商、博弈与合作的过程。从政府角度,政府能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演变和多元主体的需求变化,及时修订制约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制度基础和空间,优化公共资源供给与分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从院校角度,职业院校可改变最初的以校为中心的状况,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跨界共治方面的系统性制度设计,调整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构建出多元化合作协同机制与民主监督机制,提升自身内部治理能力,促进主体间价值、资源、秩序等融合与再造。从社会组织角度,以协商和建立规则方式确立组织制度体系,明确多元主体的权力行使方式、资源配置方式、责任处理方式,就争论或利益分歧展开反复对话和协商,不断平衡各主体的利益,并通过建立新规则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充分运用市场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盘活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效率,营造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生态,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三、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之体系构建
(一)重构“柔治、善治、同治”的运行体系
1.利用“柔治”,回归“以人为本”。“柔性治理”强调“以人为本”,以非强制合作达成治理目标,是一种宏观的多元共治模式。将“柔性治理”运用于职业教育是新时代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共同富裕达成的发展动能,是通过外部嵌入资源与自身内部资源有机整合的“柔治”路径,彰显“人民中心”立场。在外部资源嵌入方面,可建立校企专业合作小组,实现自治群体微型化和小组自治,充分发挥校企功能和作用,促进合作共治,着力打造“育人共同体”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生资源组建方面,注重发挥高职院校内生力量,将培育技能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探索“党委+行政部门”新型合作治理模式,打造党建育人品牌,发挥知识治校、技术治校、能力治校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立德树人过程中。
2.转向“善治”,拓展治理空间。将职业教育治理转向“善治”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是凸显共同富裕属性特征的重要治理形式。为此,需从三方面做好“善治”转向工作。一是多元共治过程坚持民主和法治。通过重构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间的新型平等关系,实现合作“善治”,培养出市场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二是多元共治结果兼顾公平和效率。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是“善治”的旨归,也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义和内在逻辑。多元共治的全面实施需秉持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以激发各主体治理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做到有效针对多元主体开展治理活动,提高治理效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契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三是多元共治实施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从遵循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规律、与普通教育辩证关系规律和职业教育自身教育教学规律出发,维持职业教育事业良性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
3.达成“同治”,深化治理改革。“同治”就是促使各利益主体有效合作、协同互补、各司其职,实现彼此间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达成职业教育“同治”可通过构建多元办学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举办或依法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与产业密切对接的职教集团(联盟),鼓励职业学校间开展合作或探索合并办学,支持其做强做大,实现校企“同治”,找到合作增长点,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兴旺。二是达成职业教育“同治”可通过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鼓励职业学校在企业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职工培训基地,推动企业与公办职业学校共建共管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培训中心,实现校行“同治”,达成利益契合点,以革新产教融合、筑牢育人系统。三是达成职业教育“同治”可通过拓展学校与社会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学校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校社“同治”,形成发展联结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拓宽致富渠道。
(二)设计“整体、立体、合体”的结构体系
1.立足整体,固化治理成效。立足整体,着力形成“政府+院校+社会”覆盖全员的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体系是强化社会治理力量的重要途径,能为高效落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作为职业教育治理决策者,是治理效能的主导力量,需加快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全员运行施加保障。院校是治理实施的内部主体,应做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企业需要相匹配,主动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高端支撑平台。社会组织是治理的外部主体,理应进一步提高治理参与意识,厘清参与方式和参与制度。总之,通过最终形成多途径、全方位的教育载体,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强化立体,提升治理效率。形成立体治理结构是提高治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其宗旨是实现治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治理主体的充分合作,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服务于共同富裕。一是治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可通过打造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职业教育场所使用权的共用,丰富职业教育场所资源;可通过落实“工匠”师资时间的共用,赋予工匠新身份,缓解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缺口;可通过促使职业教育课程新资源的共用,发挥优秀课程的教学价值,打破传统课程的流通阻碍;可通过推动实践教学设备使用权的共用,降低学校设备采购成本。二是治理主体的充分合作。要遵循国家章程制度,协调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一方面,制定校本章程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明确职业教育治理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各自地位。切实做到治理资源的充分利用,治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实现合体,落实监督责任。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注重法律权益的赋予,支持通过内外部法律的出台保障形成现代治理结构,进而增强发展适应性,满足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落实内外部主体监督责任,发挥合体作用,一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文化的转型,提升治理主体对职业教育治理文化的认同感,破解传统文化阻滞,获得监督权力,以实现精神层面的改善;二是建立新型职业教育智库,鼓励专业化社会力量参与决策咨询,增强职业教育治理主体话语权,以有效实现主体作用;三是积极提供制度供给,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产权制度与治理推出机制,明晰相关主体的监督义务,以实现治理责任的发挥。
(三)创新“共行、共生、共赢”的制度体系
1.达成共行,衔接内外管理。多元共治旨在调动各方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治理中来,强化高职院校与校外不同组织、不同人员进行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在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员流等方面的互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有效治理必然要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下展开贯彻兼具职业性与高等性的要求,同时又需得到其他外部力量的支持,达到内外配合,激活发展活力。进而言之,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共行制度体系的构建需在聚焦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目标、坚守自身事业发展、遵循自身发展轨道、保持自身发展定力、对接党和国家及学校要求下,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有关组织等的密切联系,实现内外联通共行,为现代化治理推进共同富裕赋能。
2.满足共生,注重历史贯通。有效的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制度体系建立一定与职业教育自身發展历史阶段的文化、规模、水平、要求相契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从推进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设,到各项制度、政策、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落实,都需要全方位实现系统贯通,围绕每个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共同目标,最终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同向发力的多元共治制度体系。此外,还可通过推进内部治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治理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与开放性、固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完善制度设计与执行。
3.坚持共赢,提高培养站位。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制度体系的构建要把握党的精神特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纵观人类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办学治理规律,在坚定方向中做到动态灵活性,在遵循规律性中做到实践多样性,在坚持原则性中做到实施策略性。坚持让参与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打造全面协调、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各类群体在共富路上的基本权益。
(四)打造“更新、革新、创新”的研究体系
1.理论更新,彰显研究特色。改变传统的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治理的直接移植问题,尤其要注意不同教育类型,如应用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获得专属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的理论体系。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在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应立足我国本土的教育发展态势与社会发展需求,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出彰显发展特色的多元共治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对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理论的系统化研究,为扎实推进助力共同富裕的职业教育决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2.方法革新,关注实践研究。在研究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的过程中要强化实证研究方法,做到深入学生群体、教学一线,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各主体治理的主动性。同时,注意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验证不断夯实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的实践全过程,总结出治理新范式,满足共同富裕的现实与精神需求。
3.视角创新,拓宽研究视域。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是包含职业教育、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多个议题在内的复杂性议题,仅从单一的视角无法清晰地解释与探究,同时还需注意与时俱进,扩大、强化价值引领,筑牢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思想根基。立足新视角,全方位探究职业教育是加快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实现的科学治理方式。一方面,要扩充研究视角。时代飞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时代热点的出现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提供了发展基础,而彼此之间的碰撞也为产生新理念、新观点提供了新路径。未来研究应立足微观视角,依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同时,也可运用实证研究发现问题,寻求发展对策。另一方面,需丰富学习视角。通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借鉴其他教育类型多元共治的经验,如学习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基于多元共治构建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学习高等教育治理过程中重视教育国际合作的治理模式,学习基础教育治理过程中运用的协同治理手段。
[参考文献]
[1]林克松,杨新怡.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83-90.
[2]南旭光.多元共治: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3):90-95.
[3]孙长远,庞学光.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共举”——我国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创新路径探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74-80.
[4]齐爱平.论职业教育的性质、规律和规律体系[J].职教论坛,2009(7):4-7.
[5]安东平,闫飞龙,赵学华.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创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49-54+74.
[6]王崇景.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公私合作:学习、监督与治理[J].职教论坛,2018(5):156-160.
[7]钟世潋.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困境与路径——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域[J].职教论坛,2017(22):37-42.
[8]胡华忠.我国高效院系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构建:精神理念、内涵要义与实践要求[J].现代教育管理,2022(3):11-19.
[9]孫云志.多元共治视域下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