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成长:基于校本主题研修的教师培训模式

2023-03-02赵晓芳于洪彬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创新策略

赵晓芳 于洪彬

摘要:葫芦岛市连山区为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二三四”校本主题研修系统教师培训模式,通过研修机制、组织形式、评价管理的创新,促进区域教师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实现教师的主体性成长。

关键词:校本主题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策略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这为高质量开展教师培训指明了方向。早在2014年,我们就开始学习、应用省外的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研究成果。2016年以来,我们将这一研修系统不断创新,形成了本土化的校本主题研修系统教师培训模式,从而实现了教师主体性成长。

一、校本主题研修模式的构建背景

一是针对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葫芦岛市连山区共有中小学教师2941人,教师队伍老龄化、结构性短缺十分严重。城乡间、校际、学科间教师队伍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优质师资短缺,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心理。中老年教师观念陈旧,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新入职教师缺少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不研究、不学习、不合作现象。

二是针对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区域教师培训工作在内容上过于强调宏观理论,脱离学校实际;在培训方式上过于单一,缺乏后续的沟通;在培训管理上,过于松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

三是针对校本教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学校的校本教研大多存在研修主题宽泛、研修形式单一、研修组织随意,以及研修过程缺乏参与、研修结果缺乏共识、研修结论缺乏跟进等突出问题,使得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二、校本主题研修模式的推进策略

教师发展的本质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发展,这种主体性发展模式具有自给与他给相结合、学习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特点。主体性发展在教师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就必须从培养教师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自主性发展动力以及建立健全能够促进教师发展主体性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教师主体性发展策略。

我们以“问题—学习—探究—问题”这一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为统领,以《教研组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手册》《教师校本主题研修过程手册》为工具,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开始了促进教师主体性成长的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实践、探索、梳理、积累、推广与检验,并形成了“二三四”推进模式。

(一)构建两个系统结构

1. 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结构

校本主题研修系统中的“校本”指的是学校,校本主题研修分为三个层次,从学校到研修组再到教师,形成了一个有序的集合体。

以葫芦岛市实验小学为例,学校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修主题,小学高年级语文研修组依据学校的主题,分析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学科研修主题。组内6名教师根据研修组的主题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分别提出自己的研修主题,如阅读教学中有效批注的研究,课后习题的有效处理与运用研究,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研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研究,等等。研修组把教研、科研与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组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形成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能力互补、相互协作的研修团队。

2. 区域主题研修系统结构

区域主题研修系统中的“区域”指的是县区,区域主题研修系统分为县区、研修区、学校三级,也可以称之为三级网络主题研修。

例如,我区确立的区域研修主题是“提高教师素质,办人民满意教育”,在这个大主题统领下,各学校依据区级主题,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学校的主题。研修组、教师研修主题提出的过程与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相同。这样,在区域内就形成了目标明确、层级分明、联系紧密、科学有序的研修体系。我们将区域内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纳入这个系统之中,组建了教师研修大军。以研修主题为主线开展研修活動,形成研修区—学校—研修组—教师四个层级,营造了区域研修的大格局、大气候、大氛围、大环境。

(二)研制三本研究手册

1.教研组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手册

该手册包括:研修主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评估检查总结、活动、放飞思想、回首展望等内容。手册记录了研修组主题研修活动情况,是评估研修组和教师主题研修活动的重要依据。

2.教师校本主题研修过程手册

该手册包括:研修主题、研修组活动、优秀教师成果评议、教师主题研修情况汇总表、研修小组总结、备用等内容。手册记录了教师主题研修活动的主要过程,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也是评价教师主题研修活动的重要依据。

3.学校校本主题研修管理手册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研制管理手册。如渤海小学的管理手册,包括校本主题研修制度、校本主题研修工作计划、校本主题研修活动安排、校本主题研修领导小组及分工、校本主题研修目录、校本主题研修评议、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教师主题研修活动统计、校本主题研修工作总结等内容。

(三)经历四个创建过程

1.实践探索阶段

一是行政驱动。营造有利于校本主题研修的大气候、大环境,这是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研修主题。为完善顶层设计,拉动学校、研修组活动,我区出台了《连山区中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明确校本主题教研的四个意义、把握主题教研的四个特点、瞄准校本主题教研的四个环节、重视校本主题教研的四项服务等方面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二是教研引领。校本主题研修最大的难题就是主题的确立。我们高度重视各校确立的主题,利用半年的时间到一所所学校蹲点式跟踪指导。同时,把主题确立的研讨纪实刻录成光盘下发给各个学校,把好的主题和研究过程纪实发送到连山区教师进修网站上进行共享。

三是学校实践。主题确立之后,如何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建设研修组、用好手册工具……这些问题都是学校遇到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先行试点校葫芦岛市实验小学召开了“连山区中小学主题教研推进会”,会上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主题教研系列活动。研修组通过集体研课—教师片段教学—教研组集体议课—总结主题教研成果的环节,确定下一次探索的问题。

2.常态运行阶段

一是研修团队建设。研修小组是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支柱。研修小组如何提炼研修主题、找准方向、定位目标;如何以研修主题组建研修团队,研究分工;如何改进研修方式,实现自主探索与团队互培相结合等,这些都是常态运行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以研修组评选活动为载体,强化团队建设。在评选中既重视活动过程,又重视材料积累,特别是把手册中的内容作为常态研修效果和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是点穴式学习。点穴式学习是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加油站。有针对性的点穴式学习是校本主题研修学习的应有之义,当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纳,教师才真正走上了专业成长的道路,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

三是课堂教学过关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因此,课堂教学是校本主题研修成果的展示地、试验田和检验场,是教师获得满足感以及参与研修内驱力的地方。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区中小学过关课验收活动,出台了实施方案,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过关课)底线要求,构建了各学科基本课型教学模式,召开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达标验收,举行了城乡过关课活动总结表彰会。借力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实现全区课堂教学过关课教师人人达标。

3.成果推广阶段

一是交流展示。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成就了各校的特色发展。例如,渤海小学的“阳光教育”特色、化工四小的“雅行教育”特色等。为了让这些成果惠及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我们依托国培项目和学校开放日活动提炼经验做法,并在交流研讨中升华。国培计划中,农村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影子基地校实践考察项目连续两年落户连山区,来自我国中西部16个省的百余名校长陆续走进实验小学、化工一小等学校考察、学习校本主题研修的经验。此外,我区还以自主办学、开放展示的方式在区域内交流校本主题研修的典型做法。

二是论坛风暴。我们在校本主题研修系统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如何创新工作主题、工作方式、工作机制以及组织领导,确保主题研修系统在顶层设计和专业引领下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为学习省内外经验,破解区域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连山区教育局、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小学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应用推广论坛”,来自辽宁、河北、吉林、海南4个省的400余名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论坛。本次论坛探讨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区域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校本主题研修的策划与实施,研修团队建设的路径与校本研修活动策划,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感悟,针对性点穴式学习的方法与思考。

4.检验创新阶段

一是培育模式。我区形成了“四动”区域推进管理模式,即行政驱动、专业带动、校际联动、基層主动;形成了“七个一”研修活动基本流程,即甄选一个有价值的主题、设计一份有创意的计划、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学习、开展一次有深度的对话、形成一批有共识的成果、进行一系列有改进的实践、撰写一份有质量的总结;建立了我的主题之我的构想、我的主题之我的读书、我的主题之我的课等常态活动机制。

二是聚焦主题。我区以校本主题研修系统为引擎,深化课程改革,探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双减”落地见效,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这是检验创新阶段研修的重点。研究课程,用适切的课程来达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一育人目标;研究课堂,依托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优势,实施深度学习,推进课堂革命。

三是落实“双减”政策。我们聚焦“高质量作业设计与管理”进行主题研修,建立了作业设计与校本主题研修主题确立指南,确保研究主题的真实性和方向性。

三、校本主题研修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创新研修机制

校本主题研修将多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整合的力量主要包括区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力和熏陶力;区域和学校机制的推动力;各级研修活动与团队互培的拉动力;学校之间、研修小组之间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创新组织形式

根据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我们不断丰富校本主题研修的载体,科学设计,开发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研修方式。例如:集体备课、示范观摩、观课议课、同课异构、微课教学、案例分析等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专题论坛、博客写作、智慧教育和微信平台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等等。

(三)创新评价与管理

为加强校本主题研修的评价与管理,我区在利用好三本手册的同时,又使用了《领导研修与管理手册》,以强化领导的参与、指导与评价管理。同时,下发《连山区小学校本主题研修评估标准》(供基层学校使用)、《连山区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活动评估标准》(供研修团队使用)两个标准,规范学校和教研组对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的评价与管理。

四、校本主题研修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行政、业务、学校”三者形成的合力有待加强

校本主题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需要教育局的政策支持,需要教师进修学校指导服务,需要学校主动探索实践。因此,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让教育行政、业务指导和学校同方向用力,是实施好校本主题研修的关键。

2.“教研、科研、培训”整合推进机制有待健全

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我们要将校本主题研修与教研、科研、培训等融合起来。

3.“学校、研修组、教师”研修大环境、大气候有待形成

区教育局的督导检查和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指导应紧密指向校本主题研修,为学校校本主题研修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使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相互支持的运行体系和有机整体。

(二)展望

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么,如何把校本主题研修活动开展得更有效、更深入呢?第一,要把校本主题研修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因为学校的文化关乎办学的价值取向,关乎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第二,要继续立足校本,有研、有训、有修。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推动力,以课题研究为拉动力,形成独特的立足校本和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体系。第三,要把校本主题研修的重点放在落实“双减”政策上。首先,研究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将“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其次,研究课堂教学,让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最后,研究作业,让作业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李元昌.李元昌与乡土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于学波.主题研修评价与运行机制的县域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2(3).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创新策略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