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创建绿色文明校园的有效路径

2023-03-02孙嘉鹏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孙嘉鹏

摘要:大连市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生态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稳定教育队伍、抓好课程落实、拓宽宣传阵地、创新活动项目等途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全员互动创建绿色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意识牢牢扎根于师生心中,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莲乡文化;全员创建

大连市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始建于1961年,几迁校址、数易校名,2013年9月迁入新校址。学校现有教师46人,标准的小班化教学班17个,学生500余人。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甬道纵横,设施齐备。教学楼、办公楼是E字形欧式建筑,其中体育馆、食堂、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书法教室、心理咨询室、综合实践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秉持“和美”教育办学理念,以“三好”“三爱”为办学目标,以莲乡文化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为追求,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素养、求善的人文素养和求美的艺术素养。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环境教育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构建人文、绿色、和谐的文明校园,先后荣获辽宁省和谐校园、辽宁省温馨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大连市绿色学校、大连市美育特色学校等50余项荣誉称号。

一、稳定教师队伍,有序开展创建工作

(一)生态环境领导机构健全

学校遵循道路整洁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的原则,实现建设“和美”校园的目标,即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文景观营造艺术美、师生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学校重视对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总务主任为专干、中层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部署,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学校将创建生态文明学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校长到教师、学生、职工等进行责任分工,促进了生态文明教育合力和环境教育整体效应的形成。经过不懈努力,全体教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绿色生态环境创建标准

1.环境美化用心

自迁入新校址以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文化内涵,体现莲乡文化特色。学校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学校建成了占地250平方米的水冲厕所,铺设草坪2000余平方米,养花3000余盆;栽植各种树木200余棵,包括梧桐、银杏、柳树、桃树、李树、松树、黄杨、国槐等,既能绿化环境,又能结合树木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人格教育,丰富了绿色校园的内涵和外延。

2.环境净化倾情

学校发扬“我是校园小主人”精神,引导师生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学校占地面积2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0余平方米,校内外卫生清洁工作(包括室内外厕所)全部由师生分工完成。师生每天两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扫除,并保持卫生清洁。学校几乎每一名师生都有卫生清洁责任分工,做到各负其责,用劳动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三)校园文明环境创设充分

1.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学校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通过班队会、主题演讲、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校园宣传黑板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校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深化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2.将生态文明校园创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所在地 (原泡子乡)是名扬世界的千年古莲子的发源地,曾引起世界植物界关注,郭沫若曾赋诗一首《古莲绽新花》来赞美千年古莲子,千年古莲子曾随神舟七号遨游太空,让所有莲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学校也在思考如何将莲乡文化薪火相传。因此,学校提出办学特色——莲乡文化教育,引导所有师生在“荷”的本义上进行提升和融合,深化“和美”教育内涵。引导师生努力做到“三爱”“三好”,即教师要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要有好师德、好能力、好心情;学生要爱党、爱国、爱人民,要有好身体、好习惯、好成绩。学校的校园文化创设以莲花为主题,开展的各项活动也以莲乡文化为依托。学校环境设计美观、有特色,办公区、教学区布局合理,结合学校的教学楼结构,每个走廊都设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书画长廊,引领师生读、写、画,感受传统书画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弟子规》长廊,将学生带进如何行善、致孝的美德中,使其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名牌大学简介、丰荣学子简介长廊,引导学生要有追求、有目标、有榜样;艺术长廊,展示师生的艺术作品,分享参与的快乐,陶冶师生情趣;科技长廊,就像一个神奇的时空隧道,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小荷风采长廊,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学校处处彰显莲乡文化特色,处处能看到师生作品,营造师生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创建的氛围。

在莲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校主抓“两鼓一歌”,两鼓即新金花鼓、新金大鼓,一歌即新金民歌。通过莲乡文化小讲坛、莲乡之韵小舞台、新金大鼓学艺等形式,引导学生传承莲乡优秀文化艺术。每名从丰荣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都会打新金花鼓,都会唱几首经典的新金民歌,特长生会打新金大鼓。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让学生充分搜集莲乡文化知识,展示莲乡文化中的技艺,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传承优秀地域文化中来,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特色活动助力生态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通过开展“莲花园丁”“五星级莲花学子”“校园形象大使”等评选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莲乡的情”为主线,赞美莲乡的人、欣賞莲乡的景,使学生感受莲乡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体会到莲乡文化的魅力。

学校在开学典礼上开展授“莲花章”仪式,以此来诠释莲乡文化内涵,激励莲乡少年奋发向上,做品学兼优的美德少年;学校通过“莲花孝子,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通过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与体验教育,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历史、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如通过远足踏青、以物换物交易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举行了富有特色的毕业典礼,更好地树立典范,发挥榜样的作用,展现莲乡少年“乐学、善思、创新、自信”的精神风貌,表奖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为其颁发奖杯或奖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抓好课程落实,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学校充分利用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环境保护教材和本校创编的校本课程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为一体,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意识。

(二)推动学科融合

学校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包含的环境教育和环保内容,特别是将重点学科(地方课程、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等)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进行补充和扩展,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创设良好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创设生态课堂

学校引导教师关注童心、呵护童趣,尊重生命差异,激发生命潜能,不断增强课堂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教育性;引导教师尊重、赏识、鼓励每一名学生,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潜质,使其得到最好的发展;鼓励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引导其成长为心态积极、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三、拓宽宣传阵地,全面落实教育任务

为了提升全体师生及家长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通过班会、微信公众号、宣传橱窗等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组织教师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使其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将绿色理念牢记于心、付诸行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宣传阵地设立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栏,在绿化带布置保护花草的宣传标语,在楼梯走廊布置环保书画作品,全方位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气氛。尤其在环境保护相关节点,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学校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举行“绿色生态文明”主题班队会、“垃圾分类小达人”等实践活动;学生制作得有声有色的征文、异彩纷呈的手抄报等,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锻煉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号召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发挥学生在环保中的主人翁作用,促进环保教育收到实效。学校开展了发放宣传单活动,设立文明劝说员,深受社会的接纳和好评,为环境教育增添助推力,增强了德育工作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环保实践。

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学生获得了环保基本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规范其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爱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并对一些有害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

四、创新活动项目,落实常态教育实践

学校采用体验式、对比式、互动式等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环境教育活动。

(一)适时教育:播下生态文明种子

学校充分发挥各时间节点的重要作用,如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我为校园护绿、添绿”活动;在环境日,组织学生到周边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捡垃圾;在世界无烟日,组织学生到社区等公共场所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等,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二)生态之美课程: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学校构建了体验生态之美课程,包括开心农场种植课程、莲乡美食课程等。学校开辟多个小块校园田,一到六年级学生全部参与,组织有农耕经验的教师和家长成立种植技术指导小组,并聘请他们担任种植技术顾问,指导每个班级进行耕种活动;各班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并撰写种植记录。学校以劳动节、社团活动和丰收节为契机,让学生在春种、夏忙、秋收中提升劳动技能,体验大自然的馈赠。

(三)设立监督员: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好习惯

学校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厉行节约,不浪费纸、电、水、粮等资源。各班级成立了废物回收管理站,对日常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班级节能员对班级资源使用实施全程监管,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来。班级照明灯、班班通投影设备、水房用水、废纸回收利用、午餐剩饭剩菜等都有“小干部”监督检查,使学生养成了环保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小手拉大手活动:助力环境保护

学校经常组织“红领巾小队”到周边社区清除垃圾,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号召学生带领家人绿化、美化家庭环境,使大家都自觉自发地投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

(五)常规评比:形成环保好风尚

学校为各班划分了卫生绿化包干区,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护、修剪绿植;学校运用《争莲花章,做好少年》争章晋级方案进行管理考评,做到日有检查、周有总结、学期学年有评比,并将学生表现纳入班级考核,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时时处处督促学生保护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五、精准有效推进,检验教育实践成效

自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以来,学校开展了各类环境教育、管理与实践活动,环境教育随着学校发展品位的提高,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园环境不断美化

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绿色学校的基本标志和必要条件。人建环境,环境育人。银杏广场中间,师生一起设计、一起动手,用彩色方砖拼铺成“丰”字和莲花图案,为美化校园环境添彩。在创建绿色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生的精神面貌随之发生变化,形成了团结、奋进、和谐、互助的育人氛围。

(二)学生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随着环保工作、环境宣传教育及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作业本正反面使用、矿泉水瓶回收、随手关灯、光盘行动等良好行为,已成为校园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学生环境素养逐渐形成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学生在环保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为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引导学生从家庭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参与家庭环境创设活动。学校设置“家庭环境创设清单”,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环境创设活动,掌握生活技能,分担家庭责任,共创生态文明家庭,为创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学校将以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为起点,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师生心中,不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共创“和美”校园。

参考文献:

[1]王艳,张倩妮.家校融合视域下实施生态美育的有效途径[J].辽宁教育,2021(16).

[2]闫昱欣.让生态文明教育落地生根[J].环境教育,2022(9).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