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区域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形态

2023-03-02胡晓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甘井子区大连市劳动

胡晓华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对教育强有力的呼唤,肩负着培育未来生态文明主导者的使命,其育人模式与创新实践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形态的时代表达。大连市甘井子区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延伸共建成果,践行生态文化传承三种途径,引导学生带动家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构建课程体系,宣传生态文明思想

甘井子区各中小学结合三级课程设置要求,整合、创新、开发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通过沉浸式生活场域的打造、校本化办学特色的凝练、项目式学习方式的转化,为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课程实施的新途径。

(一)沉浸式生活,育人场域提升文化渗透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甘井子区以“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为口号,着力打造文明校园“六个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各学校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园的各个空间,创造优美、和谐、绿色、人文的育人环境。不论是赏心悦目的灌木幽径,还是干净整洁的行道绿地,抑或是精心设计的绿色生态角落,都透露着校园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育人场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进每个学生的头脑中。

(二)校本化开发,依托课程形成办学特色

甘井子区教育局鼓励每所学校依托校本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线,融合健康、低碳、环保、绿色等生活理念,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大连市第八十中学的“生命教育”、甘井子区行知小学的“生活教育”、甘井子区南华小学的“向美教育”等,都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断从校本课程发展成为学校特色的。

(三)转化式学习,项目牵动引领课题发展

甘井子区要求各校进一步将传统的讲授式、班会课式学习方式转化为项目牵动式课题确定、考察探究式学习参与、研究汇报式成果展示。甘井子区有两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名师是“辽宁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甘井子區龙泉小学是该项目的研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区域将绿色生态文明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有机地融合,通过专项课题带动全区中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的发展。甘井子区龙泉小学代表辽宁省将绿色生态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的具体研究成果,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年会上进行了展示和汇报。

除此之外,甘井子区教育局还积极建立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要求各校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兴媒介,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宣传,动员干部职工、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绿色生态、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甘井子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努力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成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思想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甘井子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每月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班会、手抄报、师生培训、网络宣传等活动,各校以联盟组的方式上报垃圾分类照片、案例、主题班队会、教学设计,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做法;开展“低碳与节能宣传月”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围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开展实践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等主题综合实践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和形成绿色生态的理念。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885次,累计参与活动86万人次。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关注国际文化交流

在进行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中,甘井子区重视知行合一,以贴近生活、注重实践为宗旨,开展各类绿色低碳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设计参观类实践活动、与社区及共建单位牵手开展人居环境维护、绿化美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活动;依托甘井子区三大中心开展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及实践探究活动,年普及生态教育7000人次;组织参与清理海滩垃圾、义务植树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2022年全区开展“小义工行动”70余次。

甘井子区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友好学校开展互动,围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绿色丝绸之路等重点领域和主题,通过组织参与文化交流、民间合作等相关活动,在国际舞台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分享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增进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和了解。

(三)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为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甘井子区各中小学积极创建绿色学校,以绿色校园为标准建立学校激励评价机制。按照省、市要求组织评选“绿色学校示范校”,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行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在大连市甘井子区“11.20”德育专项会议上,推广绿色学校生态创建经验。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甘井子区生态文明教育成果显著。甘井子区郭家街小学、大连市第十四中学两所学校获评大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优秀校本课一等奖。推荐大连市第十四中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等10所学校(园)参评辽宁省“绿色学校示范校”。参与大连市“绿色学校创建”申报和评选的学校达到81所,占比76%,生态文明教育蔚然成风。43名老师参加大连市“绿满辽宁、美丽校园、你我共建”主题思政课,9节优质课被推送上报。

三、 延伸共建成果,践行生态文化传承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甘井子区教育局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依托特色化项目与现有优质资源,以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基地集群建设和青少年中心为抓手,践行生态文化传承。

(一)立足劳动教育,传承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生态内涵。甘井子区有5个涉农街道,为生态文明导向下农耕劳动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2021年,大连市甘井子区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在此契机下,区域积极探索通过劳动实践带动农耕文化传承,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辟新的实践平台。

甘井子区各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农耕文化劳动实践专用教室或场地,至今已有54所学校建立了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如大连市第六十六中学的“育德农业科技园”、大连市春田中学的“一米菜园”、甘井子区蓝城小学的“无土栽培大棚”等;2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如甘井子区沙岗子小学与大连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甘井子区西小磨小学与瑛琦花木现代农业基地合作等。另外,还有建成功能齐全并投入使用的劳动教育专业教室的学校9所;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展馆、展廊3个;农耕新技术体验教室5所。

甘井子区着力加强农耕传统文化教育,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区域注重农耕文化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挖掘各学科农耕教育渗透点,有机融入生态教育内容。比如:甘井子区恒远小学百植农业园提前研讨各学科与农耕教育相关的元素,再科学安排百植种植品种及劳动方式等内容,使劳动内容、劳动方式与学科教学紧密融合。

传承农耕文化,不仅让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还促进了甘井子区劳动教育成果区域领跑:甘井子区印发甘政教督〔2022〕10号文件,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政府督导考核;汇编《甘井子教育》劳动教育专辑;获评全国劳动教育精品案例1篇,省劳动教育示范校3所,省劳动教育精品课4节;连续两次作为区县代表在全省劳动教育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探索优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大连市甘井子区素质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99年,经过二十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素质教育基地群的建立,年事业经费投入2400余万元,使学校在现有课程外能够开展集中性、实践性、延续性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操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心开发出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手册,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环境保护、天文观测、垃圾分类、农业孵化、大气与气候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中心还将服务性劳动始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形成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和评价体系图谱。

中心培养了一支专业性强、经验丰富、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了现代化的实践设备和智能化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构建了全方位、智能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出版了生态文明教育相關教材。目前,基地群形成硬件、软件双发展的可喜局面。基地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环境情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化,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合作创新的教学风格。

(三)发挥青少年中心辐射作用,推广生态环境志愿文化

甘井子区教育局与团区委紧密联系,充分发挥青少年社会服务的辐射作用,成立社区少工委,聚焦“融资源,建阵地,创项目”;紧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挖掘社会各领域资源,为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场馆、对外开放设施、研学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自然保护地、志愿服务站及各种公共文化设施挂牌,为少先队员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服务。

社区少工委聘请社区“五老”、团干部、民警、青年社工、在校大学生等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开展“生态文明大讲堂”,宣传党的政策,聆听少先队员的心声。少先队员们还在社区少工委的组织下,开展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社区少工委通过“红领巾奖章”社区特色章争章,组织夏冬令营、假期营、周末营等公益性活动,开展“社区小主人”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少先队员的校外生活,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

社区少工委的成立更好地发挥了社区少工委贯穿家庭、学校、社区间的教育作用,不仅传承了党团队组织的优良传统,实现了少先队工作的新突破,更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的土壤。

随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这一方针的全面落实,甘井子区将进一步开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的学生实践活动,精心建构、设计和规划,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形态,让每一个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形成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甘井子区大连市劳动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我最好的朋友
热爱劳动
甘井子区领导春节慰问环卫工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海鸥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