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的演唱与创作新表现

2023-03-01尹一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原创新时代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下原创红色歌曲在演唱技巧、演唱形式、创作技法、编曲方式、体裁内容等方面呈现出来的“新”现象进行研究,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歌曲(下文简称“获奖歌曲”)为例来进行论证。全文简单论述了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的定义、历史背景与演变过程。通过不同类型的获奖歌曲重点分析新时代中国原创红色歌曲在演唱技巧、形式、表现力与创作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原创;创新;红色歌曲;演唱创作;新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100—03

一、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的定义及历史演变过程

红色歌曲是顺应时代、顺应革命而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的产物。在本文中提及的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主要是指立足于新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由当代词曲作家新创作出来的能引领时代发展趋势、反应人民社会生活的、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新的创作歌曲。

红色歌曲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从一开始以工人运动为创作源泉,以歌唱严酷斗争、伟大领袖、工人运动为主要内容,以民歌、小调的旧调重弹注入新词的创作模式,到利用群众喜爱的山歌、小调和接地气的歌词来进行独立创作,再到借用西方和声、曲调的创作模式,融入地方民歌、山歌、小调的精华部分,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中国红色歌曲,其创作与演唱形式已独具特色。直至今日,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不再延续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内容,而是以其独有的样子呈现出来。在体裁内容方面,甚少有直抒胸臆、“喊口号”“说空话”的作品了,通常是以一个主题思想为中心并围绕其艺术性地展开,隐晦地在意蕴中去表达,通俗来说就是“红而不红”。在曲调创作和编曲方式上,音乐的形式更加多元,流行、戏曲、民歌、摇滚、说唱、国风、民谣等元素都运用其中。在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现力上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和新的趋势。无论是经典红色革命歌曲还是新时代创作的红色歌曲都是对“红色”精神与文化的传承,体现着红色文化深厚的根基,并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与中国精神的文化底色。

二、新时代中国原创红色歌曲的演唱、创作新表现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歌曲有11首,分别是《领航》《一起向未来》《春风十万里》《面朝东方》《少年(建党百年版)》《你笑起来真好看》《好儿好女好家园》《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前》《我的答案》《珞巴少年》。纵观以上这几首歌曲,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题材内容上选择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心的、抒发老百姓纯真情绪情思的作品,都属于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的概念范畴。而它们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为:演唱方式上以合唱曲目居多,从唱法和作曲、编配上来讲却是以流行唱法、流行音乐元素为主,获奖的作品较之以前也更加倾向于传唱度高的作品了。故,新时代中国原创红色歌曲在演唱和创作上的新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演唱形式丰富、唱法多样

按照演唱形式不同我们可以将以上歌曲分为合唱、独唱、对唱、重唱四种类型,按照唱法不同以上获奖歌曲可分为五大类,即美声唱法(《领航》《春风十万里》)、美通唱法(《面朝东方》)、民通唱法(《好儿好女好家园》《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流行唱法(《一起向未来》《少年》《你笑起来真好看》《前》《我的答案》)和童声唱法(《珞巴少年》)。不同唱法的作品体现出了新时代下中国声乐对演唱者提出的新要求:那就是“声音必须服务于作品”,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下选择不同的音色演唱出符合作品情感情趣的声音。故而,无论是哪种声音都应先立足于科学性,培养声乐基本功。

声乐基本功培养的总体原则是立足于“多样性声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以“科学性”为根基,将科学性、民族性、时尚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努力追求在“科学性”下体现不同作品的“风格性”的美学思维。歌曲《领航》和《春风十万里》就很好的体现出了“科学性”,是典型的美声唱法的歌曲。那么何谓“科学性”?根据本人多年研究与教学所得,總结有三:

(1)流畅的呼吸运用: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关键。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开喉吸气,感觉有凉风吸入喉咙眼,感觉喉部四周的肌肉有明显地往四周扩开的状态,并顺着喉咙管往下走,形成一个人字形的气流走向。肺部气压增到最强,横膈膜往下放,小腹以及腰背同时往外扩张,完成歌唱的吸气动作。接着保持住横膈膜往下,腰背扩张的状态让气流顺畅的通过声带产生振动,唱完一句话,完成呼气动作。依此反复,形成流畅通顺的、有足够气息支撑的呼吸。

(2)稳定的支点和高位置:首先,要讲一讲圆规心这个概念。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是说以胸前第二颗扣子为圆规心,圆规心必须非常坚硬,模拟圆规运行动态,围绕着圆规心画圆,中低声区划小圆,高声区划大圆。将这个支点贯穿整个歌唱的过程,我们声带的闭合、声线的集中、漂亮的音色全靠它。其次,保持住高位置也至关重要,但高位置绝对不能去找更不能去往上够,只需要歌者在演唱时口腔一直保持“打哈欠”“凉风”“闻花香”“惊讶”的感觉,保持上口盖抬起,软腭抬起的动作,便已经达到高位置的状态了。最后把上下贯通,便形成了统一的通道,配合上气息产生正常的泛音与共鸣,在共鸣腔内去演唱,不因音量的大或小去挤压声带,做到以上几点,此时声音呈现的是一种“通、松、透、亮、润”的色彩。这一观点应用在艺术实践与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能够快而准地解决鼻音、高音困难、叹不下去、往后倒等问题。

(3)水平线与垂直线相统一:即,通道与音色的关系。水平线是指音色、声线;垂直线是指通道,二者缺一不可。为了通道而忽略音色便会造成声音“假大空”的现象,反之,一味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不自然的音色则会令声音“挤、卡、捏”。故而,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中心点十分关键。

“科学性”的要求是整个演唱体系中最基础但也是最根本的存在,在“科学性”的支撑下,我们才有可能去实现不同的风格。而“风格性”在以上获奖歌曲的美通、民通、流行、童声唱法中也可一目了然。例如阿鲁阿卓演唱的《好儿好女好家园》,这是一首用民通唱法演唱的歌曲。阿鲁阿卓的声音自然流畅、音色干净明亮,主歌部分采用叙说方式和流行唱法中的弱混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声音的松弛、穿透力,“男儿”“女儿”的“儿”字采用真假声迅速转换并用润腔过度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歌者独特的嗓音特点和发声技巧,也体现了民族和流行两种发声方式的融合。副歌部分延续了主歌部分的演唱特色,适当地使用倚音和滑音等润腔,能够极大地彰显民族特色和中国语言的韵味美。既有原生态唱法,展现声音的高亢明亮,也有流行唱法的强混技巧,更有气声的运用。例如“天这边,地这边”这句的“这”字在g2上,最后结束句中“家园”的“园”字停留在了f2上(见谱例1),这两个音对于女声流行唱法来说都属于极高的音区,是纯真声比较难达到的音域,阿鲁阿卓非常熟练的运用头腔、鼻咽腔、胸腔共鸣相结合的技巧铿锵有力地表达出了一幅美丽家园的画面,充分表达了每个中国人心中荡漾着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她的演唱首先离不开科学性,也就是扎实的声乐基本功的根基力量,其次,体现了民族性、时尚性。这样的演唱既不是纯粹的流行,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民通”或“美通”,而是真假声混合比例运用得当、气息支撑扎实、支点平衡丝滑的中国声乐的体现,是中国声乐民族性的彰显。这样的演唱方式尽显“中西结合”,即根据作品的风格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唱法,即使是同一首作品也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唱法,争取模糊掉唱法的边界,实现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民族与流行的碰撞,探索出一条更适合中国人的、更受中国老百姓喜欢的中国声乐作品演唱的新方式。

(二)词曲创作、编曲风格的流行性倾向与音乐元素多样化趋势

首先,在歌词创作上的共性为点面结合、虚实互建;情理共融、走心动情。例如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整首歌歌词没有一个“爱”字,却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伤感和遗憾贯穿其中。又如由汤非演唱的《面朝东方》,它的故事背景围绕战争时期新四军奋勇抗战的“东进序曲”展开,采取以点及面、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赞颂了中国共产党有信念、有担当的意志和“铁军精神”。但纵观全词,虽没有一个字在述说革命的艰难与战争的残酷,却好似句句话都在表达硝烟弥漫的壮烈与如今幸福生活得来的不易;虽没有一句话是直接点题,却又在字里行间吐露着老一辈革命人的勇气、担当和坚定的信念。虽然不是直抒胸臆“喊口号”“表决心”,却从中感受到了热泪盈眶与初心使命。

其次,在作曲技法上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纵观新时代原创红色歌曲的历史演变背景,力争创造出“雅俗共赏”的、体现“时代声音”的当代声乐作品成为了创作者们争先达到的目标。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在百花齐放的当代声乐艺术作品中,能够获得老百姓喜欢并具有流传性的一定是继承与创新合二为一的作品,一定是能够满足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直达人心的作品。因此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声乐作品在进行创作时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民,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生活,一定要立足传统,反应人民群众心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作品。无论是《好儿好女好家园》还是《面朝东方》亦或是以上获奖歌曲中的其他作品,无不是摈弃传统的、过于古旧的、纯民族调式或借鉴民歌山歌小调的作曲手法,而是融入现代的、流行的创作手段。除了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和声曲式结构来进行旋律创作以外,还会利用各种特殊音阶来进行创作,融合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在编曲上也会使用更多地流行音乐元素,把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与流行电声乐队融合在一起,会更多地选择Atmosphere的风格,编入流行摇滚的动感节奏,赋予作品更多时尚与新潮的元素。

(三)适应市场化需求,艺术性与传唱度统筹兼顾

红色经典歌曲的成果证明每个时代都有符合当时时代背景、文化的歌曲风格,而在新时代的中国,红色歌曲的创作与演唱一定要在紧扣“红”的主题思想下,融合现代的、流行的元素,创作出更加接地气的,具有艺术高度与市场流行度的作品。总之就是要“好听、耐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所以能达到上亿的播放量,长时间蝉联各音樂榜单第一的成绩,一方面是由于它共通共情、喜闻乐见的主题思想,朗朗上口的旋律,即使是非音乐专业人士也能在听几遍后就唱出一二。另一方面是它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无论何种性别、年龄、贫富、文化皆可唱,如此这般使得它的传唱度和影响力迅速上升,最终在“五个一工程奖”中占得一席地位。诸如此类的歌曲还有《少年》《你笑起来真好看》等。《你笑起来真好看》这首歌曲在各大音乐平台被分类为流行、儿歌,可能它的获奖会让大多数人感到诧异,但仔细分析研究后会发现这首轻松愉快的小曲立意深远、中心思想深刻、艺术性极强,且充满记忆点,几乎能达到“过耳不忘”“听后即会”的程度。歌词短小精悍,总共四句话,创作的初衷是将该歌曲献给自己的女儿,表达对孩子无限的喜爱之情与愿其快乐成长的期望。在艺术性的语言与旋律的加持下,这首歌曲不再仅仅是对某一种单一具象个体情绪情感的表达,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据每一个人的经历和当下感受的不同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刺激。它所延伸出来的积极向上、温暖和煦却又坚定的力量抚平着每一个正陷困境中的人们的心灵,激发斗志,笑对人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

三、结语

红色歌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进程中占据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并积累起来的,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对红色歌曲、红色文化的研究也远不止于此,新时代中国原创红色歌曲的创新与发展也势在必行。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原创歌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还需要每一位创作者共同努力与不断向前推进。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音乐学院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22xjkt08)。

作者简介:尹一羽 (1990—),女,汉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声乐。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原创新时代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播与弘扬长征精神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