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播与弘扬长征精神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2015-12-04班丽梅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是党中央对于革命精神、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提出的号召。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最为传奇的一笔,其精神内涵的影响与传承离不开经典红歌的助力。探讨革命精神与艺术传媒二者的关系,分析其内在的关联性以及二者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接力传达以及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均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红色歌曲;长征精神;传播;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52-02
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纵横2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战绩,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传奇的战争事迹。其中所衍生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历史上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未来中国发展重要的精神源动力之一。
一、相关定义
对于长征精神内涵的研究较为多样,包括:三方面论、五方面论、七方面论等。党中央领导人在红军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中如此论述:“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二、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播与弘扬长征精神的关系
(一)红色经典歌曲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传播媒介
1.红色经典歌曲内容的时代性
长征被誉为“宣传书、宣传队、播种机”,形象的比喻反映了长征精神在建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以及革命战士的不懈坚持,是中国传统革命文化的杰出代表。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抽象且细节性的概念,如果仅仅通过记录或者如实阐述的方式,很难对其更为深刻的内在进行传播、表达,因此便衍生了更为有效且深入人心的传播方式。尽管受到反动派对于红军文化活动的封锁,精神与斗志依然促使真理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快速传达。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标语、布告、演讲以及歌曲等,红色歌曲是其中重要的艺术表现传播媒介。
2.红色歌曲来源广泛性
长征作为一种流动作战的斗争模式,其机动性以及条件的艰苦造就了红歌形成的特殊性,红军文艺宣传人员结合当地人们喜爱的歌曲以及戏曲进行改编,通常是将人们较为熟悉的曲目或者旋律替换为新的革命口号或者词句等。红歌可以说是红军战士一路从江西到陕北前进的精神动力。行军有歌声鼓舞,战争有红歌助威,庆功有歌曲助兴,夜宿有歌声相伴。回忆录中红军老战士说道:饭可以没得吃,不能没有歌声的陪伴。红歌唱词宣传红军政策、歌曲抒发战士豪情。据统计:长征期间创作的红歌多达一万首。其中较为经典的有《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不怕远征难》等。
3.红色经典歌曲的民族精神性
红色经典歌曲的唱词具有独有性、民族性、多样性以及广泛性,不论是在时间上对于长征过程的深入刻画,亦或是在内容上对战争的细节表达,以及旋律上对于长征战士的斗志昂扬的再现,亦或广大受苦民众的殷殷期盼,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对长征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二)长征精神的弘扬是歌曲艺术永久传播的核心精髓
红色经典歌曲从其材料的来源、韵律的形成到民族特色的体现均受其特殊的时代性所影响。歌曲之所以能永久地被纪念、传唱并打动人心,主要根源在于其内容的时代特征以及精神内涵的独有性。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魂、坚定不移的信念是红歌得以传唱至今的精神支柱。
1.弘扬理想信念与战争必胜的精神
信念是支配人行动的精神灵魂。明确性、指向性的理想信念是长征途中红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行进的精神食粮。艰苦的生存环境、两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对于广大的红军战士,其理念的传播与精神的表达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党中央领导人对于红军战士的理念教育高度重视,红军战士多数来自于普通民众,大多出身贫寒,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其理想信念的影响教育多通过领导训话、宣传队的解说、老带新等。传唱至今的红色经典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唱道:“革命军人要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线……”歌曲的内容通俗简练,带有明显的教育性、口号性、宣传性,正是融入了长征队伍中红军战士的艰苦作风以及战争必胜的信念,才能形成如此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也只有对长征精神深刻理解,才能懂得其中的艺术特征。
2.弘扬不怕牺牲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民党军队强大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又经受着沿途艰险的自然环境。每逢重要战斗,战前动员是重要的精神鼓舞的战略手段。“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蜡子口”“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这些经典的战役口口相传,均体现了红军克服艰难、为信念为理想献身的光荣之举,不畏牺牲、勇于战斗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体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革命精神作为精神寄托,才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红色经典歌曲犹在耳畔,经典红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唱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歌曲铿锵有力,将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生动表达,正是因为工农红军事迹的感人才得以传唱至今。
3.弘扬紧密团结与大局为重的信念
“团结就是力量”是长征途中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广为流传的宣传口号。工农红军相较于国民党军队,人数悬殊,因此长征精神对于团结群众的力量进行了重要的宣传。工农红军士兵与官兵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战士与群众之间紧密团结、互助互帮,以共产主义、列宁思想为共同的信仰,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同袍同泽,红军的凝聚力除了纪律的约束,更多的依靠人心的自觉。最为耳熟能详的红歌大合唱之一《团结就是力量》便是其士气以及团结的艺术写照。
三、两者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媒体传播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各国文化潮流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交流碰撞。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传承如果缺少了土著文化的根基作用,在全球文化的各种冲击之下,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团结性极易受到动摇。党中央对国家文化体制的改革目前已出台了最新的战略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对于现在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快捷性以及广泛性等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红色经典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深入开展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的确立”等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长征”便是其中最能代表革命精神的战争事迹。endprint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系统性
1.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传播
在红色经典歌曲的歌词以及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其塑造的事迹或者人物均体现了坚定不移的民族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终会实现。通过对经典红歌的欣赏以及长征精神的弘扬,可使得现在的人民感受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革命的精髓,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奠定有力的思想保障。
2.有利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国爱国主义精神具体体现为“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维护和平、自强不息”。纵观红歌以及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经典战役、民心所向无不是对于这些精神的有力诠释,历史通过事迹与艺术的形式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以教育或者娱乐的形式增强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长征途中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战争的胜利、民族的强大,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来如今的和平时代。教材、影视中关于这些红色经典的再现则更为广泛地激发了新时代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红色经典以及革命精神是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
3.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与践行
红色经典歌曲多以英雄事迹或者战争情形为词曲材料来源,作品中对革命事迹以及人物的刻画均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红色经典歌曲《英雄战歌》中写道:“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丰碑、一袋干粮、魂驻小红桥等,均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八荣八耻”道德品质的充分体现。这些事迹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道德准则。对红色经典的传承有利于人们对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影响,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断丰富的时代,这些传统的革命精神也应受到重视,其精髓与内涵是国家民族文化繁荣壮大的根基。
(二)构成我国特色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中国进入“由传媒支配,以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新时代”。其中红色经典文化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独有文化资源,其稀缺性、民族性为其在多元文化竞争中赢得了重要一席。红色经典歌曲以及长征精神便是其中的代表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加之其本身来源于群众,为广大民众较早熟悉,群众基础坚实,带有与之相关的红色元素更容易被观者接受。
(三)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除了物质生活的辩证运动,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除了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应更为关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典红歌和长征精神是我国民族特有的历史记忆,其内容的积极性、健康向上的特点在新时期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08年6月,在重庆市举办的“唱红歌、传箴言”活动已在当地产生广泛影响,其后巴渝大地涌起一股“唱读讲传”的新型文化活动,目前已渗入山城百姓生活。搜集整理改编的大量革命故事、爱国事迹均被编载成丛书,收录大量的红色经典诗篇、语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必然预示着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素质不断发生变化,是积极向上的正向变迁、微弱的平向变迁还是走向消极的负向变迁,其不可不预测性正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旨趣所在。本文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所衍生出的经典红歌二者的关系及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辩证看待两者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李单晶,王雪珺.从旺苍县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可行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06):67-76.
[2]李中学.长征精神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96-100.
[3]张小彩.高校“践行长征精神”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5,(06):37-38.
作者简介:
班丽梅(1972-),布依族,贵州遵义人,副教授,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红色文化。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项目“红色经典歌曲传播与弘扬长征精神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JD2013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