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

2023-03-01马建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汉代汉书帝王

马建华

【摘 要】《史记》《汉书》本纪中记载了众多的“帝王”形象,是今人研究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和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对当时社会环境下统治阶层的治理方式和思想内容有所了解。同时,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塑造的思想体现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封建皇权下的思想发展和建设,明确不同时期皇权统治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史记》;《汉书》;汉代;帝王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08—03

引言

在汉代“帝王”形象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三个层次,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帝王”形象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明确差异和特殊性。首先,需要对《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进行概述,汉代主要的统治者包括汉高祖刘邦、吕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等。其次,需要对《史记》《汉书》本纪中,主要的汉代帝王和统治者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在汉初的这部分统治者中,不同史学家对其形象存在争议,集中在性格特点描绘和玄学神化等方面。最后,要对《史记》《汉书》本纪中汉代“帝王”形象塑造的思想表现进行分析,时代背景以及史学家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形象塑造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班固、司马迁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对于书写艺术以及历史意义的认知不同,这对于整个史书中汉代“帝王”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影响。

一、《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概述

汉朝共有29位皇帝,《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都是《史记》中重要的“帝王”本纪,对于汉朝初期统治者形象的塑造细致入微,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其人生发展。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司马迁与班固在君主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汉高祖刘邦的记载中,司马迁重视英雄式的开国君主形象塑造,而班固则将主要内容放置于刘邦的神化上。英雄化的汉高祖与道德化的汉高祖是两位史学家记录的主要差异之一。同时,对于不同“帝王”形象的构筑重点,《汉书》和《史记》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在吕后的事迹记载中,司马迁除去对其功绩的记述,还通过一定的篇幅对吕后的残暴和不仁进行了批判。而班固则重视吕后政治才干和治国能力的凸显,将政治上的功绩作为吕后形象塑造的第一位。汉文帝,司马迁记载他品行仁厚,班固对他的“仁政”进行歌颂;汉景帝,司马迁通过众多政治主张和行为,否定其刻薄寡恩的刻板印象,而班固则通过勤政爱民式君王形象的塑造,冲突其治理成就。不同的“帝王”,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治国功绩以及德行品质,《史记》《汉书》对于不同“帝王”形象塑造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的分析,能够当时社会文化、统治模式有更好的了解,对于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的差异和共通点

在《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分析中,能够发现“帝王”形象构建中天命王权色彩的强化、“帝王”形象中人物缺点削减和隐匿以及“帝王”个性化描写方式和内容的变化等差异,也能够发现“帝王”形象塑造和天命王权的维护、“帝王”自身才能和描绘和记录以及“帝王”独特个性的书写和记叙等共通点,是《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塑造的关键内容。

(一)《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的差异

1.“帝王”形象构建中天命王权色彩的强化

在《史记》《汉书》本纪中的“帝王”形象塑造中,天命王权这一关键性的内容是史书记述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班固与司马迁在对天命王权这一理念和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相同“帝王”形象的构建也有不同之处。首先,在《史记》《汉书》本纪中,二者都认同天命王权这一观点,也通过相应的形式来对天命王权的思想进行了表现。司马迁更加实事求是,重视历史考察活动,其唯物思想是其《史记》这一史书的创作关键。司马迁通过对历史的考察,记载了部分有警示意味的天象,来表达自己对帝王行为的不满和赞同,司马迁更多地是借天之口,抒己之思。而班固因为受东汉时期儒学神化思潮的影响,他在《汉书》中有多次对祥瑞色彩的天象的记述,同时,班固的部分天象记载没有与“帝王”的具体事迹结合起来。

在“帝王”形象塑造过程中,班固和司马迁对于天象、天命等内容的应用是有意为之,天命王权色彩的强化与汉初“帝王”逐渐集中的通知方式也有一定关联。但是,二者对于天命王权理论和天象事迹的应用仍然存在差异。

2.“帝王”形象中人物缺点削减和隐匿

对于“帝王”形象的塑造,部分史学家会有意地对“帝王”的部分缺点进行隐匿,对于“帝王”不正确的行事进行削减,从而进一步神化和道德化君主的形象,这样无伤大雅的缺点隐藏能够为统治提供支持。但是,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司马迁秉笔直书,大部分“帝王”的缺點和劣迹都一一记载,将“帝王”不完美的一面也作为史书记述的关键内容。而班固在《汉书》的创作过程中,有意地将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帝王”劣迹进行修改和更改,从而导致《汉书》中“帝王”的人物缺点减少。这样的史书记述改变,除去不同史学家自身的因素之外,更多地是因为汉朝集权进一步加强,也进一步凸显了汉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3.“帝王”个性化描写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帝王”个性化描写方式的变化和具体内容的减少也是《史记》和《汉书》中有较大差异的地方。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对于人物的个性化描绘非常重视,他善于利用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将人物形象进行雕琢,从而提升“帝王”形象的立体感,让汉代的君王在人民的眼中更加真实可信。比如,他将吕后一生中的不幸集中叙述,刻画了一个色衰爱弛的不幸女子的形象。司马迁在“帝王”形象的塑造和记述中极具其个人的创作风格,同时又能够创立鲜明地人物形象,对于各个“帝王”形象特点的分辨有积极作用。而班固则不重视“帝王”形象的个性化描写,在《汉书》中,班固尽可能地将“帝王”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压缩书写,虽然每位“帝王”在汉书中仍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但是概括性的书写远远超越了个性化描绘,这是《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塑造的差异性之一。

(二)《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的共同点

1.“帝王”形象塑造和天命王权的维护

在“帝王”形象塑造过程中,《史记》《汉书》本纪中的共同点也有很多,对于天命王权思想不容置疑的发扬就是其中之一。在《史记》《汉书》本纪中,司马迁和班固都擅长通过神化的书写来维护天命王权理念,从而为汉朝统治的落实提供支持。司马迁与班固在刘邦本纪开篇处都记述了感生神话:“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汉高祖刘邦的降生就是一则“圣王无父”神话。史官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天命王权思想的发扬,都是当时的政治形式需求和思想理念体系导致的[1]。

2.“帝王”自身才能和描绘和记录

“帝王”自身才能的记述是不同本纪中的主要内容,司马迁和班固对于“帝王”功绩和显著德行的描绘从来不吝惜笔墨。比如,在《史记》《汉书》中,两位多次对汉高祖刘邦的政治才能进行描写:善识人心、善于抓住机遇、大局为重、善用人才等优点尽显现在刘邦的身上。同时,《史记》《汉书》中对汉文帝的政治才能和品德也有所记录:谨慎理智、胸襟开阔、仁厚爱民。司马迁和班固通过对“帝王”才能以及德行的记述,进一步稳固王朝统治,塑造开明君主的王权形象,对于汉朝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2]。

3.“帝王”独特个性的书写和记叙

在“帝王”形象塑造过程中,独特的性格和个性是人物真实性的突出的关键。因此,在《汉书》和《史记》本纪中,司马迁和班固虽然对“帝王”个性的描绘内容量不同,但是都将“帝王”个性作为本纪撰写的关键内容之一。司马迁和班固通过描写人物情感、突出人物性格的方式,让不同“帝王”的形象有显著差异,更好地突出了史书的真实性。论是颇有英气的汉高祖,还是手段狠辣的吕后,宽厚恭俭的汉文帝,抑或是刻薄少恩的汉景帝,他们的形象塑造都更加注重个性化建设,这样的人物刻画能够是后世史书创作的典范,对于人物在历史文本中的形象构建有积极作用[3]。

三、《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塑造的思想体现

通过对《史记》《汉书》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的分析,能够明确“大一统”思想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天命王权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帝王”形象塑造与统治维系的必然关系以及“帝王”形象塑造和治国方略的紧密联系等内容,对于“帝王”形象塑造方式和内容的具体原因能够有大致地了解。

(一)“大一统”思想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和原因

《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塑造一方面是为了编纂史书,记录国家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为汉朝统治服务。在《史记》《汉书》本纪中,“帝王”形象的塑造首先就需要为“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和建设。汉朝结束了战乱时期之后,大一统的王权思想能够稳固统治,推动发展。因此,“帝王”形象塑造需要切合大一统趋势,并能够为“大一统”思想的建设提供支持。《史记》整部史书的撰述都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历史观上的。司马迁生活的时期主要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得益于汉武帝刘彻自身的雄伟抱负和当时强大的实力,再加以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军事天才,汉朝人的自信心在无与伦比地膨胀。天子独尊,掌控全局,实现社会有序运行,刘彻将大一统思想充分地融入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史书撰述过程中,史学家难免地受到国家气象的影响,对于“帝王”形象的塑造与大一统思想也就紧密相连[4]。

(二)天命王权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在《汉书》《史记》本纪中的“帝王”形象塑造过程中,班固和司马迁对于“天命王权”这一思想理念的阐述非常频繁和深入。各类帝王的丰功伟绩以及“帝王”维稳统治所做出的行为都会被加以详细叙述。史学家在史书的记录过程中,虽然会根据自身的思想倾向,对不同的重点和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但是,对于王权和“帝王”功业这类的内容往往不会有所削减和隐匿,这是历代史书创作的共通点之一[5]。

(三)“帝王”形象塑造与统治维系的必然关系

“帝王”形象塑造与统治维系有必然联系,因此,《史记》以及《汉书》在汉朝发展的意义上,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国家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主体,对于国家的长遠和人民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在汉朝历史中,不同“帝王”采取的政策可能存在差异,不同“帝王”的功绩也有所区别,但是,朝代思想和统治手段的演变仍然是在进步。《史记》和《汉书》中不同“帝王”形象的塑造既受当时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又为朝代思想和精神进步提供了支持帮助,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正反馈[6]。

(四)“帝王”形象塑造和治国方略的紧密联系

“帝王”形象塑造和治国方略的具体内容有紧密联系。汉高祖与汉文帝形象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统治者会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手段,史学家通过对治理手段的分析,能够感受到“帝王”的心理和个性,反之,“帝王”形象的塑造与治国方略和特点也有紧密联系。文学创作者和学习者需要明确这一人物形象创作与其历史发展的关系,对于以后的学习和进步有所帮助[7]。

四、结语

在《汉书》与《史记》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帝王”形象构建中天命王权色彩的强化、“帝王”形象中人物缺点削减和隐匿以及“帝王”个性化描写方式和内容的变化等差异,也能够发现“帝王”形象塑造和天命王权的维护、“帝王”自身才能和描绘和记录以及“帝王”独特个性的书写和记叙等共通点,还能够明确“大一统”思想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天命王权在“帝王”形象塑造中的体现、“帝王”形象塑造与统治维系的必然关系以及“帝王”形象塑造和治国方略的紧密联系等内容,这是对史书分析以及史书创作的深入了解,对于我国社会文化分析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骆婉.《史记·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7(20).

[2]何丹.汉代以前帝王治国思想分析——由君人南面到阳儒阴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3]雷炳炎,刘毅.毛泽东关于汉代帝王评价述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赵国权,李方圆.汉代帝王对“孝文化”的尊崇与引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5]李春青.汉代帝王与文人趣味之形成——以《文心雕龙·时序》为线索[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

[6]卢毅.同样的汉宫楚声 不同的王者情怀——汉代六首帝王诗作的比较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8).

[7]张强.帝王思维与经学思维模式——从汉代经学谈起[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汉代汉书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