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3-03-01陈芳洁刘思佳孙宇航李中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伍连德医学生医学

陈芳洁,刘思佳,孙宇航,王 猛,李中华**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2 黑龙江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医学生要“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群众”,这既是期待也是要求。培养勇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精诚大医”,需要我们深挖红色文化,选树先进典型,凝结育人基因,立足课程教学,涵养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追求、职业态度的总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伍连德在1907年到1937年间,投身于国家卫生防疫事业的开创进程中,践行着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忘我的献身精神,这些形成了伍连德精神的内核。伍连德精神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生动素材,以伍连德精神铸魂育人,是时代语境下引导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回归本心,为祖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矢志不渝、奋斗终身的价值回归,更是医学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高质素医药卫生人才的初心使命。

1 伍连德精神的科学内涵

20世纪初,哈尔滨市傅家甸暴发肺鼠疫,蔓延迅速,死亡惨重,刚刚学成归国的伍连德受任北上防治疫灾,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扑灭疫情,被称为“鼠疫斗士”。伍连德功勋卓著,建树颇丰,是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预防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共卫生学奠基人,为我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1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伍连德时刻以祖国利益为重,积极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彰显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受少年经历和家庭环境影响,伍连德立志报效祖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意识与炽热情感铸就伍连德鲜亮的人生底色。他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贫穷落后、风雨飘摇的故土,立志将自己所学知识奉献给祖国,1910年临危受命北上哈尔滨抗击曾席卷半个中国的肺鼠疫。疫情结束后,他意识到边境检疫的极端重要性,主持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港检疫章程》,并收回被西方列强控制57年之久的海港检疫主权。伍连德秉承“保存国粹、矫正外论”的信念与医学史家王吉民编著英文版《中国医史》,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空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如此种种,无不体现出伍连德已经将挚爱中华、报效祖国转化为个人的情感认同、思想自觉和价值取向并深刻践行,视中华主权与尊严至高无上,展现出了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医学人道主义是医德传统的精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伍连德一生坚决捍卫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践行医者使命担当则是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期间,伍连德担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他深入重疫区与感染群众打交道探寻鼠疫传播源头,组织疫区防护、隔离、消毒工作,阻断交通,阻止疫情随人流大规模扩散;他不仅解剖疫尸,还主张将感染者的棺材和尸体全部火化,这在当时是对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重大突破。面对各种压力,他没有半点迟疑,在抗疫一线舍生救死,果敢且坚毅[2]。伍连德以高超济世的医术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践行医者仁心。

1.3 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

伍连德勇于医学科学探索,保有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坚持实事求是钻研到底。伍连德抵达哈尔滨后立即深入重疫区寻找疫情来源,寻找感染及传播途径,解剖疫尸、进行流行病调查、病原学研究并制定周密防疫举措,对疫情展开全面系统的科学调查,为扑灭肺鼠疫奠定前期实践基础,展现出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墨守成规、轻信盲从的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称赞的是,为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链条,伍连德冲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传统文化禁锢,建议“焚烧疫尸”彻底切断传染源,发明“伍氏”口罩预防肺鼠疫[3]。通过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伍连德提出了“肺鼠疫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并以其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力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防疫事业走向新的开端。

1.4 忘我的献身精神

忘我的奉献精神体现在伍连德立志报效祖国的浓浓赤子之情,是其对医学事业的无尽探索和尽志无悔,是面临重大抉择时的“舍小家为大家”,更是疫情中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意志坚守。伍连德创造了世界防疫史上的奇迹,他深入肺鼠疫相关研究,奔波祖国各处,积极投身于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参与研究防疫、检疫,兴办现代医院、创办现代医校,开展医学教育、创办医学期刊以及推进医学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将自己的一生所学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医学科学,献给了人民群众。梁启超曾撰文高度评价他:“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4]伍连德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生,挽救了死亡迷雾笼罩下的国人,也是杰出的临床医学科学家,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更是忘我献身、不畏疾病的勇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逆风前行。

2 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医务者的殷切期待为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瞄定发展方向,凸显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伍连德精神中蕴含的为国为民、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尊重科学等基本内涵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目标高度契合,从伍连德精神中汲取丰厚滋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伍连德式的精诚大医具有重要意义。

2.1 永葆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

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职业精神培育的根本前提和价值源泉,青年强则国家强,医学生是祖国未来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他们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追随直接影响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时代英模汲取精神力量,伍连德的一生始终同祖国前途命运和中国现代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紧密相连,爱国主义的民族基因在其三十年的医学卫生防疫历程中接续传承,在他身上体现的对祖国、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无私大爱是对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诠释,也为当代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素材。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进伍连德精神有机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对伍连德精神和典型示例的深入挖掘宣传,以其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医学生坚守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职业信仰,热爱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涵养为国为民情怀,自觉自愿成长为为党为国为民的医学栋梁,砥砺报国之志,让爱党、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每一位医学生的情怀底色和灵魂支柱,践行卫生健康事业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源泉。

2.2 勇担时代使命,投身人类卫生健康事业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关乎社会文明进步,关乎民族复兴伟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全民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健康”不仅是医学和公共卫生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同时也是医学生的职业诉求,勇担时代使命,引导其将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为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伍连德将其一生奉献给中国现代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在中国现代医学管理、传染病学、检疫医学及医学教育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高质量医学教育应始终倡导成就智慧、完善人格的教育,用伍连德精神点亮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引导新时代医学生自觉担负起献身医学事业、救死扶伤的历史重担,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同向同行,以艰苦奋斗、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胸怀“国之大者”,让奋斗青春奏响中华民族华美乐章,让杰出医学人才成为驱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待的无悔青春。

2.3 锤炼仁心仁术,精业济世,践行医学神圣誓言

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目标是培养具备仁心仁术的高素质医学后备人才队伍。“健康所系,性命所托”是医学生步入医学学府时的庄重宣言,其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即从入校就已经明确未来将投身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习得系统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应涵养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身为医者的前提条件,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民族未来。伍连德精神所传达的“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是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将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在学生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医者仁心的优良传统,锻造精湛医术的过硬本领,在未来行医道路上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

3 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实践路径

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新时代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大计和民生福祉,将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学;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打造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协同育人格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育人方式,积极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从中汲取伍连德精神的育人养分,引导新时代医学生铭记从医行医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3.1 专思融合,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培养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将伍连德精神有机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要让医学专业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力,着眼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做到专业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格局,实现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一是以思政课程为着力点,将医学职业精神融入思政课。大力推动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主阵地。深度挖掘伍连德精神的新时代内涵,阐释好伍连德精神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核心内涵;促进各门思政课程协同发力,教师在遵循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探寻与伍连德精神的契合点,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其精神实质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医学院校应紧扣专业特色,全方位多维度营造伍连德精神传承良好氛围,例如邀请校内外专家共讲一堂思政大课、在图书馆和校内宣传栏等处设置“伍连德精神”学习专栏、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等,进一步拓展思政育人空间,使广大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践行伍连德精神,涵养职业精神。

二是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主渠道,属于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是依靠课程的价值内涵,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实现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的隐性教育,但归根结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内核都是立德树人,二者在价值定位上同向同行[5]。以伍连德精神厚植医学生职业精神,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将伍连德精神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予以明确并体现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文件中,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具体实施举措;需紧扣伍连德精神中“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四个维度,分阶段、分内容、分年级贯通落实到医学专业课程始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全过程融通;须紧扣伍连德精神所体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借鉴意义,深挖其所涉及的“思政教育”案例、“经典事件”等思政元素,将人、物和具体历史事件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具象化显性化[6],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涵养医学生职业精神,自觉践行伍连德精神文化内涵。

3.2 方法创新,信息技术赋能伍连德精神可视化表达

技术革命驱动教育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因此,在高度重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对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基础上,要适应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搭建智慧研学平台,以趣味性学习方式,开启沉浸式交互式智能学习之路,自觉将医学生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开发伍连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角色扮演沉浸式研学体验。以伍连德北上哈尔滨抗击肺鼠疫为背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伍连德VR实验教学项目,采用三维立体建模技术真实还原人物形象,再现伍连德生平经历。在实验教学项目中设计虚拟人物问答式对话、使用者角色扮演、虚拟交互操作等形式将伍连德勇赴疫区、解剖尸体科学溯源、与梅尼之争、焚烧尸体阻断传染源等内容生动刻画,将原有纸质平面资料和影视艺术作品立体化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伍连德精神,增强教育实效,使之成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有益滋养。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重构伍连德事迹虚拟纪念馆。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打造伍连德虚拟展览馆,打破实体展览馆时间、空间局限性,对历史场景、文物全景式、立体化呈现,配合虚拟声光效果和音视频解说,学生佩戴VR眼镜便可置身现场沉浸式参观;除此之外,伍连德虚拟展馆应是虚拟仿真展馆和线上博物馆的集合体,即学生足不出户,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第一人称视角漫游的形式参观浏览,随时随地学,随时随地看,增强感官刺激的同时强化医学生价值认同和职业认同。

3.3 实践育人,拓展医学生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新路径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核,他认为教育应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主张教育需和生活紧密结合提升教育实效[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育人于行的理念推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促使学生内化深度体验。将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须认识到实践活动是教育和生活的桥梁纽带,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医学生将伍连德精神付诸行动、涵养品格的必由之路。

一是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伍连德诞辰、逝世、赴东北指挥鼠疫防治周年纪念日等时间点为契机,策划开展“弘扬伍连德精神 涵养医学生职业精神”为主体的实践教育活动,围绕伍连德生平事迹主动讲好防疫故事,开办“伍连德大讲堂”,举办“伍连德事迹画展”等活动,有地缘优势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前往伍连德纪念馆、伍连德故居、伍连德办公旧址等处参观学习,以行践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榜样教育。此外,伍连德参与创建的医学院校和医院也应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发挥伍连德精神蕴藏的育人导向和示范功能。

二是以学科实践为抓手加强职业精神实践教育。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应将校内习得知识与校外的实践活动协同进行,除医学院校常规临床实践教学、医学生物实验外,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习教学、社区医院见习、社区卫生服务,打造好医学生课外实践场所,建立长效稳定的实践平台,构建“学校—政府—社会”三方合力的学科实践育人模式;将以“伍连德精神”为特色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覆盖专业社会实践全过程,根据时代特点和教育教学重点创新实践内容,分学段、分主次、分主题设计实践活动[8]。例如,大学一年级以参观医院、熟悉医院运作流程为主,大学二年级见习急救志愿导诊,大学三年级参与健康咨询和大学生义诊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涵养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提高敬业精神和责任使命意识。

三是以寒暑假假期为补充,志愿服务践行医学初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医学职业精神一脉相承,志愿服务活动是在社会课堂践行伍连德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医学特色,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通过下乡义诊、医学科普、健康讲座、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答疑解惑等形式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职业体验中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理想,坚守职业道德,塑造仁爱之心,锤炼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伍连德医学生医学
重温英雄壮举 致敬抗疫先驱
医学的进步
百年前的“钟南山”
MASKED WARRIOR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弘扬伍连德精神 传承哈医大文化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