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靖江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2023-03-01韩利黄小东吴冬乾陶红娟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宁麦扬麦靖江市

韩利 黄小东 吴冬乾 陶红娟

(靖江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靖江 214500)

农作物品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要素[1]。近年来,随着小麦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品种多、乱、杂现象日益突出。为有效防范品种应用风险,进一步加快安全、高效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靖江市根据当地的小麦品种实际应用情况,严格遵守品种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连续多年开展小麦品种综合性试验,考察靖江市小麦生产上应用的主导品种、搭配品种以及相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以期为靖江市小麦大面积生产的品种筛选与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将2021年—2022年靖江市小麦品种综合性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参试品种

试验于2021年—2022年在孤山镇农业科学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沟渠配套,排灌方便。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本次参试的小麦品种共13个,均为春性品种,分别为‘宁麦13’‘苏隆128’‘农麦88’‘农麦99’‘扬辐麦13’‘扬麦25’‘扬麦28’‘扬麦30’‘扬麦33’‘扬麦34’‘镇麦15’‘镇麦16’‘镇麦18’。其中,‘宁麦13’‘农麦88’‘扬麦25’已在靖江市大面积推广种植,‘扬麦30’和‘苏隆128’为第3年参试,‘扬麦28’和‘镇麦18’为第2年参试,其他品种均为第1年参试。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约为1 333 m2,由东到西顺序排列。穗期病虫防治期间,统一在各品种南端留20 m设置为不防病区,只进行虫害防治,观察自然状态下各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

1.3 田间管理

播种:2021年10月31日采用小麦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65 kg/hm2。

肥料运筹:2021年10月30日施复合肥(N-PK=16-16-8)375 kg/hm2作基肥;12月13日施尿素112.5 kg/hm2作分蘖肥;2022年1月5日施尿素75 kg/hm2作平衡肥;3月8日施复合肥(N-P-K=16-16-8)3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穗肥。

病虫害防治:2022年4月9日和4月21日,用麦甜750 mL/hm2+麦甜伴侣450 mL/hm2+噻虫·高氯氟15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不防病区只进行虫害防治。

化学除草:2021年12月3日进行冬前化除,2022年2月14日进行春季化除。

1.4 试验期间气候特点

播种期间试验田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高,苗情基础较好。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适宜,越冬期麦苗素质较好。2月气温偏低,但最低温度在-4 ℃以上,未出现极端冻害天气。3月至5月小麦抽穗至灌浆成熟期,温度和降水适宜,光照充足,苗情持续向好,籽粒灌浆充实。收获期间,天气持续晴好,未有大风大雨天气。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试验期间,调查记载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和抗逆性。齐苗后,定点调查茎蘖动态,每个品种测3个点,取平均值。收获前,各品种随机选取20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每个品种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取3个点,考察有效穗数,每个点调查1 m2,取平均值(然后折算为每1 hm2的有效穗数);同时每个点取20穗进行室内考种,调查穗长和每穗粒数,取平均值。成熟后,全部收割测实产,脱粒晒干后测千粒重,重复3次,取平均值。

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四)道家洞天福地要求相符。要寻求古金庭,有必要了解:其一,王右军是一位信奉道教的人物,《晋书》王羲之传和道教典籍《真诰》都有明确记述[9]285。其二,金庭洞或金庭山属于道教名山,《真诰》中的夜降八真人,第八位就“多论金庭中事”[9]21,桐柏山真人歌有“写我金庭馆,解驾三秀畿”句[9]45。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划分的三十六小洞天,“第二十七金庭洞,周围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2]616其三,王右军选择桐柏山之金庭归隐的重要原因,是此地为其祖先王子晋升仙处。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的始穗期在3月29日—4月6日,齐穗期在4月4日—4月11日,成熟期在5月19日—5月25日,全生育期为200~206 d。‘宁麦13’的始穗期和齐穗期最早,全生育期最短;‘扬麦28’的抽穗时间最迟,全生育期也最长。

2.2 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在播种期和播种量相同的情况下,各参试品种的基本苗数变幅在264万苗/hm2~279万苗/hm2,差异不大。各参试品种的高峰苗数变幅在949.5万苗/hm2~1 183.5万苗/hm2,其中‘扬麦34’‘扬麦33’‘扬麦30’‘镇麦18’‘扬麦25’的高峰苗数均超过1 000万苗/hm2,“农麦99”的高峰苗数最少。各参试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变幅为2.58~3.24,‘扬麦34’分蘖能力最强,‘苏隆128’和‘扬辐麦13’的分蘖能力最弱。在各参试品种中,有效穗数超过450万穗/hm2的品种有8个,成穗率在40.3%~47.9%,其中‘扬麦28’的成穗率最高,‘扬麦34’的成穗率最低。

2.3 产量及其构成

在本次试验期间,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形成。由表3可知,实际产量超过7 500 kg/hm2的小麦品种有7个,由高到低依次为‘扬麦28’‘扬麦25’‘扬麦 34’‘扬麦 33’‘镇麦 18’‘扬麦 30’‘苏隆128’,‘镇麦15’的产量最低,为6 178.5 kg/hm2。有效穗数在411.0万穗/hm2~477.0万穗/hm2之间,‘扬麦34’的有效穗数最多,‘农麦99’的有效穗数最少;每穗粒数在40粒以上的小麦品种有3个,分别是‘扬麦34’‘扬麦25’‘扬麦28’;千粒质量在46.4~54.7 g之间,最高的是‘镇麦15’,最低的是‘宁麦13’和‘扬麦30’。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产量前5名的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在中上水平。

2.4 抗逆性

2.4.1 抗倒性

由表4可知,各参试品种的株高在75.1~89.3 cm之间,其中,‘宁麦13’的植株最矮,‘苏隆128’的植株最高。试验期间,靖江市未遭遇大风、大雨天气,各参试小麦品种均未出现倒伏。在小麦灌浆后期到成熟期间,天气持续晴好,各参试小麦品种也均未发生穗发芽现象。

表4 各参试品种田间抗逆性、抗病性分析

2.4.2 抗寒性

2.4.3 抗病性

根据试验设计,各参试品种设置了防病区和未防病区,观察了自然状态下和常规防治下各参试品种的田间病害表现。由表4可知,在穗期不进行病害药剂防治的情况下,‘扬麦30’‘扬麦34’的条锈病为中度发生,‘宁麦13’‘苏隆128’‘农麦88’‘扬麦25’‘镇麦16’为未发生,其他品种均为轻度发生;‘扬麦28’‘扬麦33’‘镇麦16’‘镇麦18’的叶锈病为轻度发生,其他品种均为未发生;‘宁麦13’‘扬麦25’的白粉病为中度发生,‘扬麦28’为未发生,其他品种均为轻度发生;‘扬麦25’‘苏隆128’的赤霉病为中度发生,其他品种均为轻度发生。在防病区,仅‘扬麦33’有轻度叶锈病发生外,其他品种的锈病均为未发生;‘宁麦13’‘苏隆128’‘扬麦25’‘扬麦28’白粉病为轻度发生,其他品种均为未发生;‘扬麦33’为未发生,其他品种的赤霉病均为轻度发生。综合来看,‘农麦88’的抗病性最好。

2.5 相同品种在不同年份的表现

比较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性状表现,可以进一步评价该品种的种植风险和应用价值。为此,现将参试品种中‘宁麦13’‘扬麦25’‘农麦88’‘扬麦30’‘苏隆128’‘扬麦28’‘镇麦18’在2021年—2022年的试验数据,与2019年—2020年和2020年—2021年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

2.5.1 不同年份的气候特点比较

与2021年—2022年优越的气候条件相比,2019年—2020年试验期间,苗期干旱少雨,故进行了人工抗旱,苗情一般;拔节孕穗期遭遇了2次短暂低温,但各品种冻害不明显;成熟期天气较好,光照充足,收获前未遭遇大风、大雨天气。2020年—2021年试验期间,播种时田间较湿润,气候较适宜,出苗情况好;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1月6日分别遭遇2次极端低温冻害,各品种出现了轻度到中度不等的冻害;成熟后期遭遇1次大风大雨天气,但各品种均未有出现倒伏和穗发芽情况。

2.5.2 相同品种在不同年份的主要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同一品种在10月底至11月初适期播种的情况下,均能在翌年5月下旬正常成熟,且同一品种在各年份间的生育进程差异不明显。‘宁麦13’的抽穗期和成熟期均为最早,‘扬麦28’和‘苏隆128’的抽穗期和成熟期均为最迟。‘镇麦18’在2020年—2021年试验中的生育进程较2021年—2022年有所延迟,这可能与该品种在2020年—2021年试验期间受冻害有关。

表5 相同品种在不同年份的主要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在2019年—2020年试验中,‘扬麦25’的产量最高,‘宁麦13’的产量最低;在2020年—2021年试验中,‘扬麦28’的产量最高,‘镇麦18’‘苏隆128’‘扬麦25’的产量也较高;在2021年—2022年试验中,‘扬麦28’‘扬麦25’‘镇麦18’继续表现出高产特性。综合比较3年的试验数据,‘扬麦25’‘扬麦28’‘镇麦18’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为高产稳产,‘苏隆128’‘扬麦30’的产量为中上水平,‘宁麦13’‘农麦88’的产量水平较一般。

由表5可知,由于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和病害流行程度的差异,导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抗逆性表现有所不同。在抗倒性方面,‘宁麦13’矮秆特征明显,连续3年试验的株高均在75 cm左右,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故抗倒性强;‘扬麦28’和‘苏隆128’的植株较高,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均未发生倒伏和穗发芽现象。在抗寒性方面,由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的2次连续极端低温,导致各品种均有受冻情况发生,其中‘宁麦13’和‘镇麦18’受冻明显,为中度冻害。在抗病性方面,在正常防治的情况下,除在2019年—2020年试验中,‘宁麦13’和‘苏隆128’的白粉病为中度发生外,其他年份各品种、各病害均表现为未发生或轻度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靖江市位于苏中沿江地区,属于弱筋小麦传统产区[2],‘宁麦13’因弱筋、优质、抗倒性强等优点在靖江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其产量水平一直较低。为进一步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靖江市需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而粮食增产有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两条途径,目前在耕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3],要提高小麦产量必须挖掘其单产潜力。因此,靖江市亟需对小麦品种布局进行调整,加大高产稳产型小麦品种的应用,从而适应当前的生产需要。

通过对2019年—2022年小麦新品种综合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参试品种的生育进程与本地区季节基本同步,不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或移栽,生育期相对安全,尤其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宁麦13’‘扬麦25’‘农麦88’3个品种,种植表现各有特点。具体表现:‘宁麦13’为优质、弱筋小麦,目前在靖江市种植面积占比最大,综合表现稳定,抗倒性好,但产量水平和抗寒性一般;‘扬麦25’表现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较好;‘农麦88’属优质强筋品种,由面粉厂订单收购,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产量水平稳定。连续3年参试的‘扬麦30’和‘苏隆128’在不同年份间的适应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综合抗性较好。连续两年参试的‘镇麦18’‘扬麦28’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且‘扬麦28’的综合抗性表现较好,‘镇麦18’的抗寒性一般。新参试的‘扬辐麦13’‘扬麦33’‘扬麦34’,其产量水平和抗病性表现较为突出。其他品种的表现一般。

综合考虑安全性、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各品种的应用价值评价如下:‘扬麦25’作为参试多年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建议作为主导品种,加大其推广应用面积;‘宁麦13’和‘农麦88’作为优质专用小麦,建议作为搭配品种种植;‘扬麦30’和‘苏隆128’的综合性状较好,且已在靖江市示范种植一年,可扩大种植范围,由于‘苏隆128’的全生育期略长,宜选择在茬口早的田块种植;‘扬麦28’和‘镇麦18’经过两年试验,可进一步开展示范种植,但‘扬麦28’需注意茬口安排,‘镇麦18’需注意防冻;‘扬辐麦13’‘扬麦33’‘扬麦34’建议明年继续参试;其他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宁麦扬麦靖江市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靖江市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2020—2021 年度来安县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靖江市用“铁脚板”跑出“安全感”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1996-2015年江苏省淮南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2016年当涂县小麦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