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木蠹蛾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2024-01-17陆叶红
陆叶红
(上海奉贤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499)
木蠹蛾是鳞翅目木蠹蛾科和拟木蠹蛾科昆虫的统称,是园林植物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树干或枝条上钻蛀进行为害,常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木蠹蛾发生越来越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3]。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木蠹蛾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对部分危害程度较大的种类的研究较多,例如沙棘木蠹蛾,基本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为控制其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5]。然而,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木蠹蛾的研究仍然偏少,对许多种类(尤其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生的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尚不明确,这严重降低了城市园林绿化中木蠹蛾的防治水平,影响了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6]。近年来,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木蠹蛾的发生日益普遍。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的4种木蠹蛾的寄主范围、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进行总结,并依此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木蠹蛾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1 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木蠹蛾种类
据查阅相关资料,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木蠹蛾种类包括咖啡木蠹蛾、芳香木蠹蛾、六星黑点豹蠹蛾、小线角木蠹蛾等4种(目前关于上海地区木蠹蛾种类的记载较少),现对其分布范围、寄主范围、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总结介绍。
1.1 咖啡木蠹蛾
该虫又名咖啡豹蠹蛾、棉茎木蠹蛾、石榴豹纹木蠹蛾,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等地。该虫可为害狭叶十大功劳、栀子花、广玉兰等多种植物,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的钻蛀性害虫[7]。
1.1.1 形态特征
该虫成虫体长为11~26 mm,呈灰白色,翅展为10~18 mm,在中胸背板两侧有3对青蓝色鳞毛组成的圆斑,翅上散生多个青蓝色斜行短纹,外缘具蓝黑色圆斑8个,腹部3~7节,背面各有3个蓝黑色斑形成纵带,两侧各有1个圆斑。雌虫虫体大,触角为丝状,雄虫虫体相对较小,触角基半部为羽毛状、端半部为丝状。卵为椭圆形,长为0.9 mm,呈淡黄色、块状。老熟幼虫体长为30 mm,呈红褐色,被白色细毛,头部呈淡黄色,前胸背板呈黑褐色、较硬,后缘有一排锯齿状小刺,腹部末端臀板骨化,呈黑褐色。
1.1.2 生活习性
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11月上旬幼虫开始在蛀道内越冬,第2年4月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出现。成虫具趋光性,白天静伏,黄昏后活动。卵单粒散产于树皮缝隙或芽腋间。6月上旬可见初孵幼虫,初孵幼虫从嫩梢端部或叶柄处蛀入,后转蛀到1~2年生枝条,老熟幼虫可蛀入直径为4~5 cm的粗枝,造成多枝枯萎与风折。
1.2 芳香木蠹蛾
该虫又名黄胸木蠹蛾,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均有分布,是我国一种分布广泛的木蠹蛾种类[8]。该虫主要为害杨树、柳树、榆树等植物。
1.2.1 形态特征
该虫成虫体长为22~28 mm,体、翅均呈灰褐色,前翅面上散布许多黑褐色横纹,前缘有8条短黑纹。卵为圆形,初产时呈白色,孵化前呈暗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为80 mm,虫体略扁平粗壮,背面呈紫茄色、有光泽,腹部呈黄色或淡红色。蛹长为26~45 mm,呈红棕色或黑棕色。
1.2.2 生活习性
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直径在4 cm以上的粗枝皮缝或伤痕凹陷处,成堆、成块或成行排列。幼虫孵化后,常群集十余头至数十头在主干和根际处爬行,寻找孔口和树皮裂缝处成群蛀入,先蛀食韧皮部,再蛀入木质部。老熟幼虫于9月上旬陆续由原蛀入孔爬出,大多在树干离地面2~3 cm处结薄茧越冬。
1.3 六星黑点豹蠹蛾
该虫又名多斑豹蠹蛾,主要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河南、河北、天津等地。该虫主要为害悬铃木、杨树、柳树、榆树等植物[9]。
1.3.1 形态特征
该虫雌虫体长为25~36 mm,触角为丝状,雄虫体长为20~25 mm,触角基半部为羽毛状、端半部为丝状。成虫虫体呈灰白色,胸部背板有蓝黑斑点6个、排成2行,前翅上有许多蓝黑色斑点,后翅外缘有少量蓝黑斑。卵为椭圆形,长为1.2 mm、宽为0.7 mm,初产时呈淡黄色,后变为橘黄色。幼虫初孵呈黑褐色,后变为暗紫红色。老熟幼虫体长为27~45 mm,每节有黑色毛瘤,上有毛1~2根,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大斑1个,后半部密布黑色小刻点,腹部末端具黑色斑块。蛹为长圆筒形,呈黄褐色,长约为30 mm。
1.3.2 生活习性
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春季幼虫开始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时将一半蛹壳留于羽化孔中),羽化当晚成虫即可进行交尾产卵。每条雌虫可产卵400粒,一般产于树皮缝及树枝分叉处,5月幼虫孵化,初孵幼虫先在树的表皮层蛀食,后钻入木质部,幼虫钻食的蛀道较长,有多个排粪孔。
1.4 小线角木蠹蛾
该虫又名小木蠹蛾、小褐木蠹蛾,主要分布于天津、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上海等地。该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有杨树、榆树、构树、银杏、悬铃木等[10]。
1.4.1 形态特征
该虫成虫体长约为2 2 m m,翅展约为5 0 m m,虫体呈灰褐色,翅面上密布许多黑色短线纹。卵为圆形,呈乳白至褐色,表面有网纹。老熟幼虫体长约为35 mm,头呈紫黑色,前胸背板有1对较大的紫褐色斑,胸部和腹部背板呈淡红色,腹板颜色略淡,节间呈黄褐色。蛹呈褐色,蛹体稍向腹面弯曲。
1.4.2 生活习性
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第2年3月—4月幼虫开始活动,常群居聚集为害,4月—11月为幼虫主要危害期。幼虫的化蛹时间不整齐,5月—8月均可化蛹,蛹期为15~20 d。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成虫具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于树皮裂缝或各种伤疤处,成块状排列,粒数不等,卵期约为15 d。除成虫期外,该虫各虫态均在树体韧皮部和木质部内隐蔽生活,初期不易被发现,当树体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时,通常已错过该虫的最佳防治期。该虫发生时,因天敌少,单株虫口量大(可达几十头甚至上百头),虫口密度相对稳定。该虫喜蛀食寄主植物主干,严重影响植物输导系统,故易导致树势衰弱和死亡。
2 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
2.1 园艺防治
对于少量发生木蠹蛾的树木,可结合修剪等工作,使用人工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以达到减少虫源基数的目的。具体方法:当枝条(通常为嫩枝)上发现有新鲜粪便或出现萎蔫、枯枝等症状时,应从排粪孔(钻蛀孔)上部5~10 cm处将枝条剪除,并集中销毁;若受害的枝干较粗,可用细铁丝从孔口穿入,将幼虫勾出或捅死在蛀道中。
2.2 物理防治
具体防治措施:(1)杀虫灯。根据木蠹蛾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的习性,可在其羽化期,每间隔一段距离放置1盏黑光灯进行诱杀。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尽量选择在光线较弱的区域放置黑光灯,以减少其他灯光对诱杀效果的干扰。(2)性诱剂。目前,许多木蠹蛾种类都已人工合成或分离出性引诱物,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性诱剂商品。因此,可在木蠹蛾成虫活跃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选择在有虫区域放置具有诱芯的木蠹蛾性诱捕器,通过诱集降低木蠹蛾成虫的发生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木蠹蛾发生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性诱捕器需每日检查并将诱集的成虫取出,并定期更换诱芯。
2.3 生物防治
具体防治措施:(1)生物天敌。可以通过保护和利用当地生物天敌(如捕食性天敌蜥蜴、燕子、啄木鸟等,寄生性天敌姬蜂、寄生蝇、中华甲虫蒲螨等[11]),降低木蠹蛾的发生。(2)昆虫病原微生物。目前,许多木蠹蛾种类都已筛选出专性的线虫或白僵菌等昆虫病原微生物。例如,芫菁夜蛾线虫是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一种寄生性天敌,可通过往排出粪便的孔口注射2万条/mL的芫菁夜蛾线虫水悬液,线虫侵入小线角木蠹蛾幼虫体内,然后大量繁殖扩散,可使幼虫感病并出现大量死亡,其防效高达95%[12-13]。
2.4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能在短期内防止木蠹蛾的发生蔓延,且操作方便、比较经济,故仍是当前防治木蠹蛾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例如,使用农药对枝干进行喷雾,杀死枝干中的卵或幼虫;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射到虫孔内,毒杀枝干内的幼虫;用药液涂虫孔或以棉球沾药液塞虫孔,毒杀枝干内的幼虫等)虽然对木蠹蛾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在大面积使用过程中,不仅容易污染环境,还费工费时,更容易造成遗漏。因此,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木蠹蛾时,可将外部施药改为输送药液,即在树干基部钻孔灌药毒杀枝干内的幼虫。具体方法为:选用杀螟松等内吸效果较好的药剂,先在树干基部(距离地面30 cm处)周围相对打斜孔2~3个,然后将药液注入孔内,通过植物自身的传导作用,毒杀枝干内的木蠹蛾幼虫[14]。具体施药量依据树体的平均胸径而定,一般每1 cm胸径的施药量为1.0~1.5 mL。施药日期以春季较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也可使用灌根的方法进行施药。
3 结 语
近年来,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木蠹蛾的发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需引起关注。同时,对于木蠹蛾,目前仍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有效防治方法,要在加强虫情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木蠹蛾具体发生情况和外部条件,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将其发生危害降到最低,从而确保城市园林景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木蠹蛾种类除了上述4种之外,还存在其他两种未知种类,这将有待进一步鉴定。同时,在对木蠹蛾进行防治时,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防治方法外,还需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做好苗木的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尤其是对疫区调运的苗木,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核措施,以防止木蠹蛾的蔓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