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2023-02-28薛松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薛松

摘  要:问题情境创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高效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可能会因为“设问”不当而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学习知识或分析问题的兴趣。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十分值得研究。文章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经历探究和实践,从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措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数学综合问题的分析更是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或讲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那么就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提升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此时如果可以创新地应用情境创设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这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可知,强化生本理念渗透,立足学生思维及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启发下开展深入思考,这样可以辅助学生高效理解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基于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借助情境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和审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问题具有抽象、综合等特性,对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可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促使他们更加高效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剖析,避免因盲目分析数学问题而影响了求解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持续性地锻炼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生活是数学知识诞生的沃土,离开了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失去了学习价值。只有寓教于生活,才能实现“真教”的目标,否则一切数学教学形式都是“假教”,无法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这体现出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学生本身以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这时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选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去理解和思考。生活元素的渗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体会,快速、高效地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实践,从而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学习“厘米”“米”等计量单位的知识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我们班级中,谁的身高最高?谁的身高最矮?”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比较各自身高的兴趣。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和沟通,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经过讨论确定了班级中最高和最矮的学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他们的身高数据报出来,然后继续提问:“班级中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学生的身高差是多少厘米?”紧接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板书出“厘米”这一计量单位,让学生在厘米这一计量单位下,计算出最高学生和最矮学生二者的身高差是多少厘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思考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同自己身高相近的事物,你能够说出哪些?”借助这个生活化问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引入“厘米”与“米”这两种长度单位彼此互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或米作为计量单位,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如果因为学生爱玩而责怪他们,或者限制他们去玩,那就违背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如果合理利用小学生好玩、爱动这些天性,因势利导,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研究和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可以适当地融入游戏化教学理念,灵活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方式及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之后再融入数学教学内容来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游戏化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可以增加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时间”这部分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4个小组,并且分别为这几个小组设计如下任务:1个小组负责绘制出钟表时间,剩余3个小组则竞猜所绘制出钟表所展示的时间。以此类推,轮流完成钟表绘制和竞赛活动,保证每名学生都经历过绘制钟表时间和猜钟表时间这两个过程。通过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游戏活动设计,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化问题情境,在“你画我猜”这一问题情境下,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通过该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有效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在积极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对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时间方面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借助游戏化情境的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思维异常活跃,尤其是常常会迸发许多新奇的想法或得出有别于成年人的結论,这些都是他们思维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他们的这些学习特征,灵活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那么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助力他们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开放性问题情境创设期间,教师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即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合理化的教学与引导。首先,问题设置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低年级学生更加青睐于画画等。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性,只有结合不同年级学生本身的学习特性,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出发来构建开放性特征强的问题情境,才更容易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分析及解答实践当中。开放性问题其实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教师需要知道,设置开放性问题情景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与理解,为数学学习提供助力。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授课之前为学生绘制一个多边形,告诉学生必要的数据,然后提问:“这个图形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一样,那么我们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你们是否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求出这一图形的面积?”在这一开放性数学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用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方面的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并且在他们亲自动手切割和拼接图形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新知识向旧知识方向转化的学习目标。如此一来,学生在开放性问题情境的激励下产生了强烈学习兴趣,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魅力,这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互动性的问题情境

作为有效课堂构建的一个基本标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必要且必需的,不能够只是按照“由师到生”的知识传授过程,否则不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深入的思考活动。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期间,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对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引导和帮助,这是保障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力求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辅助学生高效理解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在互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下,也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创设互动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互动和讨论,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四边形、三角形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图形,之后再结合这部分所学的数学知识,来为学生合理地设计互动性比较突出的数学问题情境。比如,可以询问班级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或四边形的?你是如何发现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就这些互动问题开展探讨和交流,并归纳和总结出各种同类图形的共性特征。在这种互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下,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沟通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集体互动的学习中养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五)创设媒体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直接采用口授的方式教学数学知识,那么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枯燥,学习效果较差。所以教师巧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静态的枯燥文本知识以图文并茂、影音共存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则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所创设的媒体情境氛围下开展积极思考和深度学习。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期间,教师也要注意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媒体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体会与理解,帮助学生整合资源,收集有用的信息,在良好的情境下开展深入思考,从而更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应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天性,选择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出没》为背景,在视频中展示森林中的小伙伴们举办水果聚会的画面,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情境:“熊大有12个苹果,熊二有3个西瓜,而光头强则有6根香蕉,现在他们都要到吉吉国王举办的森林水果聚会上去聚餐,但是吉吉国王要求他们三个至少带来20个水果,否则本次聚会就会取消。你觉得这次聚会可以成功举办吗?为什么?”这一媒体化问题情境的创设,直观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进行计算求解的欲望,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计算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创设是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灵活地设计生活化、游戏化、开放性、互动性、媒体化等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达到促使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凤霞.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95-96.

[2]周换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56-57.

[3]王敏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52):85-86.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