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阅读环境促进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3-02-28宫青
宫青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阅读的物质、听觉、视觉环境的实践策略,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环境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实现学生各个阶段阅读总量,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阅读氛围,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书籍,让学生有机会打开书、开始读、爱上读到形成阅读习惯,逐步通过阅读涉猎知识、学习文化、丰富情感、营养精神。
一、营造物质阅读环境
乔纳森·考泽尔说:“没有哪种偷盗的破坏性比得上从平民区夺走一个完善的图书馆。”由此可见,大量的图书对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重要性。爱上阅读的物质起始点是足够多的好书。
(一)使用好学校阅览室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精心设计的校级阅览室。阅览室里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供了数量多、质量优的好书。学生进入阅览室,在书籍环绕中会不自觉地静下来,为亲近书籍提供了可能。学生进入阅览室阅读,通常以集体阅读的形式开展,这不仅可以发挥集体间互相影响的作用,还能有效激发每位学生的阅读热情。但是,每个班级使用阅览室的时间有限,需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安排。
(二)使用好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是校级阅览室的补充和延伸。班级图书角的书籍对学生而言,阅读更自由。首先是时间自由,更方便学生在午休时间、拓展阅读课等时间去阅读。其次是空间自由,更方便小学生将学校的书籍借回家阅读。班级图书角的书籍应符合循序渐进的阅读原则。学校需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书籍,如低段图书角以绘本和拼音读物为主,中段以桥梁书和字大行稀的书籍为主,高段以纯文字书籍为主。在图书角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过渡,不断加深阅读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阅读习惯。
(三)鼓励学生间交换书籍
教室班级图书角空间小,所放书籍数量有限。学校更换书籍频率受经费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对新书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书籍漂流瓶”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交换书籍。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为学生彼此间的分享交流作了铺垫。
(四)鼓励建立家庭阅读角
《朗读手册》中关于家庭藏书的调查显示:家中图书数量越多,孩子的阅读兴趣越高。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向家长宣传,适量优质书籍对家庭的重要性,呼吁和倡导每个家庭拥有一定数量的纸质书籍,建立家庭阅读角保证学生在家也有书可读。
(五)充分利用社会图书馆资源
充分运用社会图书馆资源,让学生更为广泛的阅读成为可能。学校可以开展与社区图书馆的交流分享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藏书,学习如何办理借阅卡,了解借阅规则等,鼓励更多的学生多走进社会性质的图书馆借书和读书。
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的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纸质书籍。从物质的层面满足学生对书籍数量的需求。当学生所到之处皆书籍之时,爱上读书便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然。
二、营造听觉阅读环境
对教师而言,朗读是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听、读是最享受、最放松,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言,为学生创造足够丰富的听读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一)教师朗读故事
教师作为专业的朗读者,可以通过声音激活文字、赋予文字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在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一种轻松、自在、无压力的形式,随着教师的声音、表情、神态游走于文字之间。实践证明,即使是班级里成绩最差、理解能力最弱的学生,都会对听教师读故事(书)这件事感兴趣。通过朗读这种无压力的阅读形式,让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渐渐爱上读书。
(二)同伴朗读故事
榜样的引领作用,在集体教育中不容小觑。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以及对教师的模仿,班级里会率先涌现出愿意像教师那样,站在讲台前,或者利用投影讲故事的学生。作为朗读者的榜样,他们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吸引其他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多读书,使其他学生同样敢于担任朗读者进行展示。
(三)家长朗读故事
家长作为学生回家后阅读阵地的影响者,投入时间和精力为孩子朗读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阅读。基于《阅读手册》的调查显示,父母爱读书给孩子听,这些孩子极有可能成为阅读的爱好者。父母为孩子读书坚持的时间越久,孩子从阅读中的受益越大,成为终身阅读者的可能性也越大。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引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开展阅读的活动,比如微信打卡、阅读记录卡打卡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加入朗读者的行列。
(四)电子设备朗读故事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丰富,“磨耳朵”的理念也逐渐盛行。书和故事被录音,放在存储卡里,在很多电子设备上都可以播放。喜马拉雅、听书等App,有数不胜数的好故事、好音频。在孩子闲暇时,可以借用这类电子设备播放故事,在不断“磨耳朵”的过程中,让孩子爱上读书。但是,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没有情感的互动,不能完全代替家长的阅读。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以家长为孩子阅读为主,电子设备为孩子阅读为辅。
三、营造视觉阅读环境
在学生爱上阅读的路上,营造丰富的视觉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在教室里,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学生会广泛模仿教师的阅读习惯。在课余时间、在阅读课上,教师如果拿着书认真阅读、认真做批注、甚至一边读一边查字典,学生都会照着做。当教师拿起一本书在讲桌前读时,经常会吸引教室里的学生。有的学生会默默地和教师一起读,读完后有的学生还会和教师交流谈论。当教师把自己看过的书放在班级图书角时,这本书会成为学生抢着阅读的书籍。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的榜样示范,教师是营造视觉阅读环境的重要人物。
除此之外,家长在家里也需做好榜样,如果能和孩子同时看书,会有效提升阅读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家委会等宣讲机会,对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进行培训和指导,家校形成阅读合力,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学生在学校有书可读,有教师陪伴阅读,在家里也有书可读,有家长陪伴阅读,这是当代小学生最理想的阅读状态。
四、结语
通过以上物质、听觉和视觉三个方面阅读环境的营造,学生不仅能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也能促进绝大多数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成为渴望阅读的人,切实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曲明凯. 中小学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探索[J]. 基础教育论坛,2021(04):48-49.
[2]谢务东. 基于智慧阅读平台开展单元主题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研究,2021(01):54-55.
[3]陈聪慧.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8):57.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