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期刊编辑转型的几点思考

2023-02-28范绍云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期刊时代用户

◎范绍云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小学生之友》编辑部,江西 南昌 330038)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融媒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以出版少儿纸质期刊为主营业务的传统期刊行业来说,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挑战自然不必说,发行量的下跌就是一个直观的、阵痛的影响。而要扭转这种下滑的态势,期刊行业就要研究融媒体的发展规律、研究读者的最新需求,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人的办刊思路,适应新媒体大环境,提升互联网思维,迎合读者对于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让期刊行业行稳致远。

一、融媒体时代少儿期刊编辑转型的必要性

融媒体将广播、电视、报刊等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整合,并方便快捷地输出用户需要的内容,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对视听方面的需求。融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客观环境悄然改变

在传统媒体时代,阅读书报刊是受众的主流选择。精美的图文带给用户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如书刊开本大又笨重,携带不便;价格从几元到几十上百元不等,相比电子阅读,价格高昂。此外,书刊印制需要纸张,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有破坏影响。此外,传统传播渠道单一,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在融媒体时代,信息越来越数字化、碎片化。用户阅读不再拘泥于书报刊,可选择的方式多样化,只要有电脑、平板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就能接收这些信息。尤其是当下人们学习、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能够抽出整块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而融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速度快、信息全面多样、免费资源众多等特点,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融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用户和媒体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关系,让受众有了相对平等的话语权。

(二)读者内心的价值选择

好的产品总是更容易受到用户的青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数字阅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只要一个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检索方便快捷,且很多资源都是不用付费的。相对于花钱购买传统的书报刊,免费的资源自然更受人们的欢迎。数字化阅读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更方便读者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因此,深得用户的喜爱。

二、融媒体时代少儿期刊面临的机遇

在融媒体环境下,期刊的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被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重组,作为期刊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人员,最先被卷入变革浪潮[1]。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能带来一定的机遇。出版从业人员应分析融媒体的利弊,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将其放大,找到对应的策略,让融媒体为己所用。

(一)对刊物质量有严格把控

对于一份纸质出版物而言,高品质的内容和过硬的编校质量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和根本保证。而网络出版物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试想一下,读者阅读一篇网络文章,各种非主流的观点遍布在文中,标点符号、文字差错一大片,这样粗制滥造的文章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虽然融媒体时代到来,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日渐增多,但是并不代表读者不需要高品质的阅读,相反,出版单位对知识信息的严格把关、筛选,更能俘获读者的心。

(二)拥有丰富的名家资源

互联网时代,虽然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但是几乎看不到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写出来就放在网上的。他们一定是将作品转发给出版社的编辑,经过编辑校对后,才会在媒体平台刊登出来或者是形成纸质出版物出版。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名家资源。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平台不断涌现,但是也需要向传统出版单位购买版权才能将这些名家的优质资源放在平台上。离开了优质内容供给,技术也将毫无作用。所以传统出版单位所拥有的名家资源,会让他们在数字化阅读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三)了解读者需求

对于融媒体时代来说,其优点是信息海量、产品多样,缺点是不细分读者群体,读者有怎样的阅读偏好、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往往容易被忽略。各种信息总是不加区分铺天盖地而来,用户有需求,需要自己去检索、自己去甄别,有时候还容易上当受骗。而传统期刊编辑在长时间的研究及工作中,对于目标受众关心什么话题、需要哪些信息,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会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和认知水平策划合适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传播。

三、融媒体时代少儿期刊面临的挑战

时代是出卷人,各行各业的人们是答卷人,如何答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满足单位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试卷,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作为长期从事少儿期刊出版的编辑从业人员来说,已经适应了纸质出版的那套工作流程,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要想从传统出版的模式中跳出来,跟上互联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

(一)单位缺乏融媒体土壤

“融媒体”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多年,很多单位也建立了融媒体中心这一部门。然而,所谓的融媒体中心,只是一块牌子,人员依旧是传统出版的编辑人员,做的事情依然是传统出版的相关事务,只不过部分内容发布在了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 上,仅此而已。单位领导没有从思想意识上进行扭转,没有大额资金投入,采买先进的大数据库和设备,也没有对编辑进行有效的互联网思维的培训。没有新机制、没有新理念,在这种操作模式下,想要从融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几乎不可能。

(二)编辑缺乏“融”的思想和技能

对于编辑而言,要想在融媒体中有所作为,就要从思维模式和解锁新技能两方面下功夫。思维模式很关键,要拓宽自己的融媒体视野,要有“融”的思想,以用户需求为导线,研制相关小程序、APP 等。如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英语了,在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只会注重文章内容的开发,那么在互联网模式下,是不是可以考虑从锻炼口语能力出发,开发相关的配音软件,通过让孩子在线给视频配音的方式,锻炼口语发音。这方面“趣配音”APP 就做得很好,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家长下载该APP,如此一来,这款软件马上就拥有了市场,在融媒体时代站稳了脚跟。关于技能方面,编辑要会熟练运用各种新的媒介,如利用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平台制作有声读物,运用剪映、AdobeAudition、爱剪辑等视频制作平台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立体化传播给用户。编辑要能适应这种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式,打造出富有价值的融媒体产品。

(三)编辑分身乏术

对于传统编辑而言,每一个人的工作量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编辑在纸质稿件加工上的时间投入已经是超额了,有的甚至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加班。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很难抽出时间去培养融媒体意识。而且传统媒体对编辑工作量的考核都很严格,也没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研究融媒体。再者,许多出版社经营思路还比较陈旧,没有魄力花大价钱引进大数据平台,编辑对融媒体的研究分析也只是浅尝辄止式的。

(四)缺乏体制机制支撑

很多期刊出版单位都是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来的,部分单位领导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事业单位较为刻板的思路和制度上。对于融媒体这种新事物,他们很少愿意冒险去尝试,或者只是浅尝辄止,口号喊得多,但是真金白银投入却很少。在决策机制、薪酬考核、融媒体工作量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拿不出有创新性的办法,因此难以跟上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步伐,更难以在瞬息万变的融媒体时代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

四、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转型须具备的素质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融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内行人也清楚,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传统期刊工作者应尽快调整好心态,抓住时机,随着融媒体发展趋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快速适应新要求。

(一)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下,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人人都可是自媒体,都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如此一来,围绕同一个话题,就会有众多、海量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真假虚实难以分辨。这也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少年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真真假假、质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他们,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少儿期刊编辑应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将少年儿童需要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知识梳理出来,以创新的方式呈现给少儿读者。此外,编辑还应该严格落实三审三校的流程,通过制度来把关每一篇文章、每一个音视频,唯有如此,才能给少儿读者带去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

(二)必须充分掌握新媒体期刊编辑技术

为了使少儿期刊紧跟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编辑技术和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编辑校对流程无外乎集稿、审稿、排版、校对、印刷、出版、发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线上编辑协同采编审系统也逐步被各家出版单位采用。它能够完成在线集稿、在线审稿、在线校对等一系列无纸化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能实现留痕,每一篇稿子都能查找出处,编辑也能与作者、审读专家实时化沟通。但这也对编辑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年长的编辑,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系统的使用方法。另外,上传新媒体需要图文排版,这就要求编辑学会熟练使用PS 等图片处理软件,还要适应新媒体的审美要求,对图文的排版有独到的想法,能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此外,编辑还要掌握网站的设计与维护技术、客户端的开发运维技术,掌握 HTML、CSS、H5 等新媒体编辑与制作技术[2]。

(三)必须具备良好的用户思维

客户就是上帝。这一理念在期刊出版领域也同样适用。编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管家式的服务。期刊行业发展到今天,很多报纸、期刊都是在苦苦支撑。加上受融媒体的影响,大量的用户转向了数字阅读,报刊的征订数量急转直下,不少出版单位难以为继。在这种艰难的现实面前,出版单位要想实现转危为安,就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真心换真情,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来赢得用户的转身。

(四)必须转变自身角色,从幕后走向台前

过去,编辑只需在自己的工位做好案头的编辑校对工作,做一个合格的质量把关人即可。而在融媒体时代,工作环境、工作方式都已然发生了改变。需要编辑学起来、跑起来干起来,用户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和传播内容丰富性、表现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要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幕后耕耘者向品牌创建者、品牌代言人、项目负责人方向转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融媒体时代的变化。

五、融媒体时代少儿期刊编辑转型策略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编辑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体编辑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新技术,整合其他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一切可用的资源,实现直观的、立体的传播,才能在融媒体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而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已经习惯了当文字编辑的传统期刊从业人员来说,要想改变思想观念,向融媒体所需的综合性编辑方面转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一)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培养人的浩然正气。对于编辑而言,读书不仅是培养个人的专业素养,更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种体现。因为编辑作为文化角色,他需要对文化进行选择、传承、重构、创造。这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其能凸显出编辑的主体能力和文化自觉。在融媒体时代,编辑更要多读书,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多了解本行业、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读者的需求、行业的走向,才能编辑出版最适合读者需要的产品。

(二)全面提升采编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下,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共享的程度很高。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媒体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还可以与目标受众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里对编辑而言,最难的不是获取资源,而是获取什么样的资源。这需要编辑对众多的网络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筛选出关注度高、最符合目标受众的选题,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为期刊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三)提高协同工作能力

融媒体时代是争时效、争影响力、争首发的时代。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事的,需要发挥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周密完善的事前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环节交接顺畅,是事情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每个参与的人都发挥集体精神,提高协同工作能力,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四)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编辑的眼光变得更长远,看清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这一趋势谋划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为上一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因此,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一是培养自己的系统性思维,将一个事物放到整体中去看,结合刊物定位、企业文化、刊社制度、战略目标导向等方面来看,这样会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二是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思维,编辑要将自己的视听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行业动态,研究用户需求,研究教材走向,研究时政热点,研究政策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最前沿的动态信息。三是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创新、创造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提出新理念、新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就要时刻保持对各种新生事物的敏感度,保持求知欲和探索欲。

六、出版企业要激发编辑的内生动力

机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出版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探索出一套符合现代办刊模式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在激发编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3]。

(一)编辑收入与效果挂钩

在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的收入只与工作量和编校差错挂钩,编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而在融媒体时代,编辑需要做的事情要更多、更杂,难度也更大。因此,编辑的收入还要与活动效果、新媒体开发成效、经营业绩、负责的项目挂钩,奖优罚劣,从而激发编辑的内生动力。

(二)制定名编辑培养制度

伴随着编辑自身的成长,荣誉感、成就感也会随之而来。出版单位可构建荣誉激励机制,培养编辑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如“三优”编辑制度、首席编辑制度等。以积分的形式,对一年中在编辑技能竞赛、论文写作评比、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的编辑进行赋分,分数最高的人,授予“三优”编辑的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期刊时代用户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关注用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