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的采编策略
2023-02-28陈曙玲
◎陈曙玲
(泉州广播电视台,福建 泉州 362000)
在新媒体时代,新的知识和技术如潮水般涌来,信息在全球的交流和传播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让原本无法想象的事情变得寻常可见。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我国电视新闻界在某种意义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电视新闻,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过电视画面、语音和图片相融合,向观众具体地、形象地、系统地报道事情的发展情况,并将其传播出去的一种方式。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发展日趋完善,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电视传媒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如在采编模式上做出调整。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采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
(一)采编方式多元化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和采集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新闻记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来直接完成对新闻内容的即时采集和制作工作,并且还可以对新闻进行即时发布。在以前,如果有重要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采集,记者们就需要千里迢迢地赶赴现场,然后通过实时采访、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新闻消息,这种传统的采编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台的记者可以通过网上采访、网上收集素材以及查看视频监控等手段来进行报道,这扩展了他们的报道形式,其报道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也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二)提供便利的互动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顺畅,因为借助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受众的需要和喜好。同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受众兴趣点进行汇总和关注,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精准的分析。在了解受众喜欢的基础上,新闻媒体工作者便能够创作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新闻节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增强电视新闻媒体与受众的黏性,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成本,取得更好的社会反响。
(三)采编环境愈加复杂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采编手段、主体和报道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闻记者利用网络和短视频等方式能够及时地发布新闻消息,因此常常能获得更多的关注。然而,因为当前网络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新闻传播主要以自媒体为主,所以新闻创作者的新闻素质参差不齐,很可能会产生新闻失真、夸大新闻内容、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互联网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者们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干扰,难以辨别事情的真伪,因此也很难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如果在电视新闻采编中被不实的新闻消息所误导,就会对电视新闻的宣传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使受众受到不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错误的观点和立场,从而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困境
(一)受采编新风气的影响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其采编人员很容易受新时代采编风气的影响,从而出现一味追求新闻及时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其工作人员很容易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随着新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自媒体在逐渐压缩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有些缺乏阅历的新闻编辑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往往忽视了新闻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把没有事实根据的新闻资讯、断章取义的访谈素材、模糊不清的画面当作新闻的素材。因此,在追求新闻及时性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握好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采编流程复杂庞大
与自媒体相比,电视媒体的新闻采集过程比较繁琐,涉及到素材整理、主题策划、筛选稿件、配置音频、动画设计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必须要经过多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大多数电视台都有自己的一套采编计划,包括外出的时候要服从安排,报道意图要审批,报道写作要有明确的方向,在稿件定稿之后要进行严密审核等,这样做固然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品质,但是也会降低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进而衍生出创新性不足、丰富性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以外,由于对电视传媒的责任追究十分严厉,因此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会小心翼翼,很难对新闻内容进行大胆的创作和丰富。因此,在一成不变的指导体制下进行电视新闻采编,其新闻内容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而复杂的采访过程又使采编工作的时效性下降,从而影响到电视新闻采编和制作的质量。
(三)新闻采编的视角单一
新闻采编视角通常是采编工作者对以往所发生事件的深刻认识,它是记者对事情所持看法最直观的体现,这种主观思想会影响到新闻的报道效果。目前,由于受传统采访模式的制约,我国电视台采编工作者在采访中多采取“俯视”的采访角度,这就很难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虽然电视记者采用的是俯视视角,可以避免自身态度对新闻报道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方式很难让受众发表自己对事情的观点,同时也很难让电视记者按照受众的真实需要来进行调整。此外,如果采用一个简单的采编角度,也会对新闻的整体结构造成一定的干扰,很难做到对新闻内容进行客观真实的呈现,这让受众很难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对其报道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采编工作者能力不足
在新媒体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媒体应运而生,这为新闻栏目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时效性为基础的电视新闻媒体已经很难再凭借时效性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对新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延续性的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长期受社会环境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所以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职业素养不足、责任感不强的问题,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新闻参编工作者存在进行采访前的准备不足、现场控制力不够等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深度地发掘新闻消息的潜在价值,从而导致电视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存在明显的发展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新媒体条件下对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宣传需求,还必须加强对采编工作者素质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采编制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保证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构建合理的工作制度,以此来提升新闻的采编效率。因此,在新闻采编中,各大电视台都需要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来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以自身特点为基础,央视新闻节目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采编、发稿制度,在其制度中规定,其外采新闻的文字稿必须在当日完成并提交审核,然后由文编交电编进行创作,电编在进行修改后,再将本期节目上传至播控中心进行复审,在复审确定正确后,才会进行播放。这种采、写、发的新闻发稿制度,既能对新闻资料进行汇总整合,又能对其进行调度分配,还能实现对新闻内容的研究与分析,保证了新闻内容的信息量和时效性。同时,在电视传媒方面,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强化采编队伍,并对所掌握的新闻资讯进行有效管理。此外,还要为相关工作人员搭建更多的实践学习平台,从而提升人员对新闻信息的获取和筛选能力,并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二)拓宽素材的采集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采编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运用多种采编方式,以补充传统媒体在新闻采集方面的不足。首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有关的新闻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并高效地收集新闻信息,为电视新闻受众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高品质电视新闻。其次,要加速实现电视台的综合布局与信息资源共享。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台都会按照自己的报道内容,将传统的电视新闻采集点安排到主要的城市,并通过轮岗、换岗等形式来确保这些电视新闻采集点可以做到24 个小时在岗。例如,CCTV 已在国内设立了30 余个新闻采集点,在海外设立了50 余个采集点,形成了一个覆盖世界的新闻采集网。同时,对现有的网络信息采集点进行综合运用,也是拓宽新闻采集途径的主要方式。有些电视台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电视台建立了一个共同的采编体系,实现了对电视新闻采编信息的分享。例如,山东日照电台就与全市机关单位、乡镇通信点进行了合作,聘请多个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来对新闻进行记录和发掘。最后,还要充分运用新的媒体手段,在网上收集一些传统媒体很难拍摄到的与紧急情况有关的录像,拓宽电视台的新闻材料收集途径,以此来增强电视新闻采编的综合性。
(三)提高工作者的采编素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采编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与传统电视新闻记者相比,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强的洞察力、深度挖掘能力以及对热门消息的分辨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保证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环节。互联网上的新闻多种多样,当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掌握了热门的消息之后,他们必须尽快将消息中的潜在价值发掘出来,并转化为相应的音频和视频作品,然后发布到电视台的这个媒体平台上,让受众感受到最真实的新闻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具备如下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二是对电视台的采编工作者来说,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新闻事件要点,并分析事情发生的内在原因,挖掘背后的隐藏问题,从而准确捕捉受众心态,写出内容优质,制作出受众喜爱的新闻报道。三是在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还要具备准确的政治观点和优秀的文艺修养,用自己对新闻内容的认识,来传达正确的观点和先进的理念,做一个新时代主旋律的弘扬者。所以各大电视传媒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的能力培养,让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和传统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培养相结合,给电视采编队伍加入新的血液,并建立健全用人体系,实现对人才的科学调配,从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电视采编队伍。
(四)拓宽新闻的采编视角
当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传播和报道时,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个角度来进行宣传。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的采访中,往往会出现“自上而下”的采编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人们对新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且还会对新闻的精确性、真实性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比如,在某地宣扬村民议事机制的电视新闻中,常规的电视新闻采编者会进行理论灌输,并向受众传播与农村治理有关的知识。但是这种死板的宣传报道方式很难产生共振,从而降低了吸引力。反之,将群众身边的大小事当作一个例子来进行解说,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又可以让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有更多的认识。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与新闻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观念,以人民为本,从多个角度来扩大自己的采编视角,在保持正确政治观点的前提下,从多角度来进行新闻编辑,使自己的新闻变得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进而提升新闻影响力。
(五)根据受众需求选择素材
人民群众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受众,新闻报道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评价新闻采编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新闻素材选择。在开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时,要对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需要进行全面考虑,这样才能保证所选新闻内容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借助网络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建立起一个与受众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受众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度发掘,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素材选择、编辑和报道,为受众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在2021 年度的大型歌舞秀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电视台主动回应受众需要,对舞蹈的文化内涵、舞蹈演员的刻苦修炼以及舞蹈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进行深入追踪报道,既能让受众了解这一舞蹈的来源,又能让他们与河南的历史产生共鸣,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的传播环境对电视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电视新闻的表现效果和节目质量来看,新闻采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主动进行新闻采编视角的革新,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逐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此外,也要提升采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持续提高电视新闻的采编效果,从而获得受众更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