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策略研究

2023-02-28齐丽华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受众传统文化

◎齐丽华

(中国画报出版社,北京 1000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积淀,也是我国千百年的智慧结晶,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以此提升我国文化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因此,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需要促进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出版行业对我国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在传播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内容的先进性,探索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传播渠道,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具有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出版领域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在出现风险危机的同时,也将迎来创新发展的机遇。出版内容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出来,比如文字、静态图片转化成图像、声音、视频,形成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并且产生以下价值。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风俗与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化也在协调社会矛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留下的精华,其中很多的价值取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其中也包括与社会发展有关的文化要素。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我国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得到丰富,不过出版这一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依然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并且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1]。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在快节奏的时代环境下,网络中出现了较多不健康的言论,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变少、关系疏远。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中华美德,不管是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还是铁杵磨成针,在不同的时代下都具有较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一些负面消息出现后容易导致人们随波逐流,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更应注重社会人文和美德教育,而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遵纪守法、善待他人,营造健康的社会发展氛围。

(三)通过传统文化促进时代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积淀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上博大精深、思想上兼容并包、价值上与时俱进,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当前诸多学者也在审视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其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也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并且体现了文化自信,在促进时代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

二、传统文化出版形式的融合创新方法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载体的融合出版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进步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深入应用,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途径。然而,我国传统文化出版比较依赖纸质图书、报刊等载体,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非纸质媒介较为缺乏。因此,要关注数字化技术,以此实现我国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的融合。非纸质媒介有着信息量大、储存空间广、生动灵活等特点,尤其是年轻群体普遍应用智能手机、电脑与新媒体技术,相比之下传统的出版形式以纸质为主,难以满足多数人的阅读需求,因此出版行业从业者需要转变思想,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电子书、音视频、微课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出版工作。再如,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发小程序,然后在平台中撰写公众号文章,也可以凸显我国出版刊物的可视化、移动化与生动化,满足人们多种的精神需求[3]。

(二)通过思想创新实现文化的融合出版

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需注重内容的创新和传承,随着各国跨文化交流的加深,各民族的文化也在互相交融,文化融合也是各个民族文化互补、渗透的重要过程。因此,需要在传统文化出版传播过程中做到“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出版的特性,不应盲目借鉴,而是做到取其精华,用最适宜的出版内容与方法,进而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极促进文化融合。世界文化有一定的共性,每个国家也有自身的文化特性,要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寻求与我国传统文化契合的外来文化,进而促进文化交融。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选择更容易被外国读者接受的出版内容与形式,使他们逐渐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4]。

三、中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对我国传统出版行业的影响深远,部分出版社的出版刊物市场份额缩小,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为了继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需要实现出版形式转变与出版传播方法的创新。新媒体让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面临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出版行业应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进而促进媒体的融合发展,深入利用数字化技术、移动终端丰富传播路径,把握国家文化传播政策,分析市场中的受众需求,通过全面分析找到适合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需要,逐渐提高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质量,具体如下。

(一)通过数字化开发实现融合出版

在知识经济时代与数字化时代,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更有广度和深度。新时期出版社应积极应用5G、VR、AR、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数字化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多形式的数字出版平台,推进跨领域出版,并通过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链。比如,出版社围绕我国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可视化、移动化、社交化优势开发相关出版产品,其中包括发手机APP、音视频、电子书和微课程等,实现对同一内容的全面覆盖,促使图书从传统纸质形式逐渐向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领域进行拓展,从而实现深度开发,推动媒体融合出版,进而能够满足当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以《画说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例,该绘本丛书综合运用剪纸、皮影、版画、水墨画等传统表现手法,在保留传统出版形式的同时,引进了VR、AR 等技术,为读者提供有声阅读、AR 阅读以及立体故事场景卡制作,在多种模式中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实现了文化出版与读者的互动,全新呈现了我国传统故事出版形式[5]。

(二)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途径

为提升宣传推广效果,需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打造线上线下的全媒体传播途径,如通过线上与线下出版并重,实现双线推进。一是长期发展的线下出版传播形式在受众群体、出版形式方面都较为固定,并且有着一定的受众群体,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中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开设特色书店或者农家书屋,借助实体平台创设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环境,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进而通过出版社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二是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在线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出版物加以宣传,比如,淘宝商城有相关书籍的售卖,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也吸引了大量读者购买,目前一些商家开始进行网络直播带货,并且与读者深入交流,之后推荐与销售中国传统文化的读物[6]。

(三)采用出版结合IP 的传播形式

IP 就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在诸多行业发展中得到了深入应用,其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传播效率。当前阶段,IP 开发逐渐注重以原创、粉丝受众等文化为基础,通过开发文化内容让影视、游戏等相关产品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提高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影响力,需要面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积极拓展产品,结合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进而打造文化产业链,之后通过出版结合IP 的传播形式,借助各大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从而建立读物、娱乐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比如,名著《西游记》,该书为中小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围绕这一著作翻拍了电影《大话西游》和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实现了图书IP 价值最大化,尤其是童书IP 开始打造多产业链,提高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四)加强出版与各个领域的合作

传统的出版行业如果只依靠销售图书将难以取得好的出版传播效果,经营效益将显著下降,而新环境下,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政策,让出版传播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出版社要积极探索,加强出版领域的合作,也要与其他领域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促使传统文化出版的影响力得到扩大。特别是当前我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较为丰富的人文思想,其可作为各种传播形式的内涵,并基于多种形式的载体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与生活,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能力。比如,西安地区在“红色文化”宣传中,《三秦都市报》首先与三秦网、西安出版社合作,进而在西安潼关的景区实现“红色文化”深入传播,并且在出版方面进行了党史宣传、文化旅游宣传,建立了综合性的教育主题公园。

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发展的其他要点

(一)从受众角度出发精准定位

现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主要是服务于青少年群体,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书籍的价值,需要从受众角度精准定位与宣传,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在社会各个群体。其一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围绕传统文化进行配图与故事的编写;其二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从思想引导、社会指导角度编发刊物,然后借助互联网模式传播;其三是针对中年群体从多角度解读社会案例,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案例分析中,进而带来较好的阅读感受;其四是针对老年群体,宣传家风建设、社会风气营造内容,进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我国传统文化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7]。

(二)从专业作者和出版人角度培养人才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中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出版社存在优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让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不同社会群体内传播,要先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专业作者,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而引导专业人员进行创新性创作,迎合受众与市场需求,实现内容的社会化发展。同时,需要放眼国外发展角度,让出版物更有国际影响力。从出版人角度来看,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专业作者、出版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原创作品质量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主要为传统故事,比如孝道文化中的出版物主要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不过从实际发展角度讲,一些经典故事只是作为宣传孝道文化的突破口,在当代的发展中,还需要编辑及专业作者加以创新,把社会化的孝道、生活化的孝道故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刊物,这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种方式。新时期需要加强对新理念的分析,提升原创作品质量的同时,让更多的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8]。

(四)政府加强扶持、引导和监督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内容。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作者和出版人才做出努力,而且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尤其是当前的市场化环境下,外来文化中一些观念导致青年群体对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不足,相关的出版物发行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鉴于此,需要政府在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过程中,继续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及传播工作,围绕人才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思想引领,关注、宣传和引导传统文化。此外,需要调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切实保证出版物的科学性[9]。

五、结语

综上所述,出版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和传播依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新时期需要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与传播情况,融合创新文化出版内容、形式和渠道。此外,需要从人才建设、定位选择、政府加强扶持引导和监督等多角度出发展开创新,进而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满足国内和国外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最终展现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受众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