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在童年美术馆,收获儿童对世界的万千表达
2023-02-28朱怡颖
文 | 朱怡颖
四川天府新区,A4美术馆静静矗立在麓湖边,颇有些“遗世独立”之味。每到8月,这份宁静就会被喧嚣代替,意味着“iSTART儿童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不同于绝大多数以成人艺术家作品为主的展览,iSTART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形式为儿童打造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创造空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美术馆的艺术氛围加上艺术节的聚力,让儿童得以借助多元的表达渠道展现内心、提升能力、实现梦想。在倾听儿童声音、与儿童不断共情的过程中,A4美术馆副馆长、“iSTART儿童艺术节”项目策展人李杰,将儿童的点滴成长化为脚下坚实有力的步伐,向他理想中的“童年美术馆”不断迈进。
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表达权
2008年,A4美术馆刚刚落成,就遭遇了汶川地震。美术馆团队在馆长孙莉的带领下奔赴灾区支援,面对现场彷徨无助的众多儿童,团队决定为他们开设艺术疗愈的课堂。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作为副馆长的李杰每年都会参与到A4美术馆针对弱势儿童群体开展的公益活动中,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
随着接触到的儿童越来越多,李杰发现,对创造力最为旺盛的儿童群体来讲,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美育迫在眉睫,很多儿童也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因此,他们决定策划一个针对更广泛儿童的艺术节项目,回到儿童的视角,用美术馆为儿童赋能。2014年,iSTART儿童艺术节就在这样的契机下诞生了。
“在儿童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之际,艺术能够为他打开多元的表达渠道。”李杰如是说。他告诉记者,iSTART的字母“i”之所以是小写,是因为要契合项目的理念:每一个小小的我都有自己的梦想。iSTART想开辟一个渠道,从每个具体的、复杂的儿童的小小梦想开始,鼓励他们发声、表达和合作,用艺术这一多元的形式去表达内心、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谈及建立“童年美术馆”的初衷,李杰表示,成人美术馆总是给人抽象、安静的印象和“不可触摸”的距离感,如果儿童美术馆沿用这一模式,仅仅将儿童作为被动的观看者和接受者去遵守这些既定规则,显然与儿童的天性相悖。在参观了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之后,李杰意识到,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重视儿童的参与和互动、保护儿童对艺术的原始冲动才是一座真正的童年美术馆应具备的特质。儿童应该是美术馆的主角之一,可以亲自参与进来,和馆长、艺术家一起讨论乃至生成作品。
对儿童的尊重在iSTART经典的“嘎嘎国”项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嘎嘎国”是3个女生花了3年时间创设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面,她们可以自主地行使权力。随着“国家”的不断壮大,李杰团队招募了150个儿童成为“嘎嘎国”的公民和智囊,他们是国家宪法、文字、货币等规则的制定者,也在自主参与和创造中令“国家”的一系列设定日趋完善。
每年儿童艺术节举办之际,iSTART都会收到海量的报名作品,在选择的时候,李杰有两个关键考量指标:首先,是否是表达儿童真情实感的创作,而不是被“规训”好的作品;其次,小创作者想表达的和别人有何不同,是否有一些独特的思考。
曾经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的好几幅作品报名,水墨、线描、色彩应有尽有,但李杰最后选择的是一幅寥寥几笔的涂鸦。对此,家长十分不理解。在李杰和iSTART其他策展人看来,这幅简单的涂鸦是儿童幼儿时期公主梦的真实表达;而其余那些所谓的“优秀”画作,展现的更多是美术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难追踪到儿童的真实情感。
面对一个个独特的孩子,李杰会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表达。比如有个孩子对路灯十分感兴趣,喜欢画各个地方的路灯,比起路途中的景色,这能带给他更为满足的体验;还有一个6岁的男孩喜欢化学元素周期表,他自学并设计了一副卡牌,100%还原了周期表的细节。这些奇思妙想的作品,都在iSTART中得到了展出。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儿童一些“格格不入”的想法可能不太为成人所理解,难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而李杰希望,iSTART能够依托美术馆这样一个承担美育功能的场所,在主流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之外,为儿童天马行空的想法提供另一套鼓励式的多元评价方式,支持他们表达的欲望。
大小艺术家的“双向成长”
作为策展人,李杰在和儿童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双向成长”的惊喜时刻。2022年第八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他们做了名为“悄悄画”的项目,收集了1000多名儿童在学习绘画之前的涂鸦,然后邀请数百位创意工作者从中选择完成再创作,并与儿童交换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李杰团队和艺术家们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即使是简单的涂鸦,背后也蕴藏了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一幅涂鸦,就是他们脑海中一场“电影”的表述过程。因此想要理解儿童,就要重新去阅读儿童的行为和他们这种“留痕”的创作。
“相比一个确定的结果,儿童关心的其实是过程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如果仅以结果导向去要求儿童,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内驱力,不利于潜能的激发。”李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想法。“儿童关心的不是什么是‘艺术’,而是亲手创造出他们脑海中的‘艺术’的过程。他们想自己拍电影、做动画,成人要做的不是刻板地传授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动画,而是要把儿童当作平等的主体,和他们一起研究、共同创造,构筑真正属于儿童的电影和动画世界。”
作为陪伴iSTART一起成长的“嘎嘎国”已经发展出了第三代“嘎嘎人”。2022年,他们策划了嘎嘎民族史,从嘎嘎世界原有的神话与历史故事中重新延展出新的脉络,激起了更为广泛的涟漪和社会影响。“嘎嘎国”的创立者大部分都是小学生,他们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这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成人更多的是将儿童作为保护和帮助的对象,却低估了他们的能力,甚至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在李杰看来,艺术节对儿童人生观形成、性格塑造、能力发展乃至未来成长,都有积极的助力作用。
李杰的儿子在刚进入小学时,学习生词十分困难,甚至有了厌学倾向,李杰和妻子便通过带儿子打扑克牌的方式来缓解儿子的焦虑情绪。在打牌的过程中,儿子突发奇想:将一年级生词表做成一套文字卡牌,大家用手中的牌组词造句,成功即可打出相应的牌,谁先出完谁获胜。这套卡牌在经过了内测、征集建议并改进之后,在2022年的iSTART上展出并大受欢迎,还有一些老师想给学生订购。通过将知识“游戏化”,李杰的儿子不仅摆脱了学语文的恐惧心理,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还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帮助了更多人。
在李杰策展的经历中,儿童通过艺术创作实现自我成长的例子不胜枚举。iSTART有专门的一个展厅,不同于展示成品,这片区域是儿童可以自己创作的空间,吴联成就是这里的“常客”。凭借出色的口才和领导力,他被推举为“导演”,带着46名“副导演”一起,编剧本、做动画、拍电影,把一切在成人看来儿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为可能。第一年,他们从0开始学习,制作了一段8分钟的科幻电影;第二年,他再次带领团队,以反思创新教育的视角,制作了“宇宙教育大会”项目。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力、合作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和展现,吴联成也登上了央视《少年说》的舞台,还成了学校选修课的小老师。在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赞誉中,吴联成也不可避免地承担着来自家长和老师高期待值的压力。这样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反思:怎样脱离“被动创造”的桎梏,依旧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他完成了一次关于人生的理性思考,这对他未来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做培育儿童艺术思维的护航人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李杰告诉记者,曾经有个名叫张乐染的小策展人带来一个“爸爸树”的游戏。游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孩子从爸爸脚下沿着身体向上爬,爬到肩膀翻过去再跳下来——这是在疫情期间,她和居家的爸爸一起发明的游戏。在和周围人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张乐染发现鲜少有爸爸会陪孩子玩类似的互动游戏。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爸爸“借”给他们玩“爸爸树”。更进一步,她想向全国去“借”爸爸,让更多的儿童可以玩这个游戏。
一个儿童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爸爸树”的游戏就是儿童激活家庭关系的典型例子。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想要陪伴孩子,父母就要大费周章地安排时间、协调工作,付出相当高的“成本”——殊不知,也许只是站在原地等孩子跑过来跳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树”去支撑并鼓励孩子向上攀爬的短短几分钟,就是一次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这件事也让李杰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每一个孩子出生的同时也诞生了一对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学做父母的过程,家长不要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去审视儿童,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这一过程就会诞生一次绝佳的亲子互动和艺术思维的碰撞。”
不用传统的、工具化的思维去看待教育,其实有很多人都在这方面主动求变:不少城市会筹办儿童艺术节,很多学校也把艺术课程纳入日常教学。李杰曾经接到一个学校的邀请,校长想在校园里修建一座美术馆,邀请李杰出谋划策。在地点的选择上,李杰建议听听学生们的想法。经过调研,校长从学生那里得到了一个很新奇的答案:将美术馆修在卫生间。因为卫生间是他们下课必须去的地方,这样可以最大化地让每个人都看到展览。了解之后,学校也给了学生们充分的权限去实现他们的想法,包括每个隔间做个展、盥洗空间做公共展览等等。在布展和呈现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信,学校也真正解决了问题。作为全程的参与者,李杰认为这正是一次从儿童视角开展的美育教育和以儿童为主体实现的共赢。从学校和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想要营造儿童友好的世界,就要尊重儿童,给儿童更多真实表达的机会和渠道,推动他们的想法落地,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做他们的护航人而不是领导者。
iSTART2022年的主题是“不存在的游戏博物馆”。“不存在”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这个游戏本身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原来不存在;第二层是这个游戏原来存在但没有人关注,现在重新激活了它;第三层的不存在是植根四川方言的,表达“无为而为”的一种智慧。“成人对游戏有特别多的误解和狭隘的偏见,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阻碍,或者是学成之后的奖励。但其实在游戏过程中,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抗挫能力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得到提升。”李杰希望可以通过这一主题,发掘游戏的正向价值。
这就是iSTART精神的“主心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相信他们的力量,通过艺术促进发展。通过构筑一个以美术馆为圆心、以艺术节为载体的儿童教育生态系统,搭建连接家、校、社的平台,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参与表达、实现和分享,完成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挖掘每一名儿童用艺术表达自我、收获成长的无限可能。”李杰信心十足。